当前位置:首页教育学科数学

5的乘法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2024-01-15 10:08:38


5的乘法(精选13篇)

5的乘法 篇1

  教学内容

  (课本第79页,第82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课件显示:小朋友划船

  每只船上坐5人,一共有多少人?

  小组合作画一张表,并算一算。

  船的只数 1 2 3 4 5

  人数 5    

  二、 作探究

  以前大家知道了1-4的乘法口诀,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研究学编5的乘法口诀。

  1、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编出口诀的?

  2、 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个5是5        5×1=5    一五得五

  2个5想加       5×2=10    二十五

  3个5想加       3×5=15    三五十五

  4个5想加    4×5=20    四五二十

  5个5想加    5×5=25    二十五

  3、 你发现这些算式或口诀中,乘数、积有什么特点?

  点拨:同学们真聪明自己发现规律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还知道了5的乘法算式中,随着乘数一个比一个大,积就一个比一个大5。

  三、 形成应用

  1、 将5的乘法口诀读一读。

  2、 同桌互背5的乘法口诀。

  3、 师生对口令

  4、 游戏:翻一个数码上说出它与5的积,比一比谁最快。

  5、 课本第80页。

  四、 知识拓展

  小兔子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秘密?

  5×     = 2 0                 5×    =  2 5

  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秘密:积的个数是0,乘数应填双数,积的个位是5,乘数应填单数。

  五:总结评价

  今天同学们自己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还会用5的乘法口诀算乘法,你们学的真不错。

  课堂作业。

  教材第81页“想想做做”第3题。

5的乘法 篇2

  (课本第79页,第82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理解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课件显示:小朋友划船

  每只船上坐5人,一共有多少人?

  小组合作画一张表,并算一算。

  船的只数 1 2 3 4 5 

  人数 5     

  作探究

  以前大家知道了1-4的乘法口诀,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研究学编口诀。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编出口诀的?

  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个5是5        5×1=5    一五得五

  2个5想加       5×2=10    五五二十五

  3个5想加       3×5=15    三五十五

  4个5想加    4×5=20    四五二十

  5个5想加    5×5=25    五五二十五

  你发现这些算式或口诀中,乘数、积有什么特点?

  点拨:同学们真聪明自己发现规律编出了口诀,还知道了算式中,随着乘数一个比一个大,积就一个比一个大5。

  形成应用

  将口诀读一读。

  同桌互背口诀。

  师生对口令

  游戏:翻一个数码上说出它与5的积,比一比谁最快。

  课本第80页。

  知识拓展

  小兔子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秘密?

  5×     =2 0                 5×    =  2 5

  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秘密:积的个数是0,乘数应填双数,积的个位是5,乘数应填单数。

  五:总结评价

  今天同学们自己编出了口诀,还会用口诀算乘法,你们学的真不错。

  课堂作业 。

  教材第81页“想想做做”第3题。

5的乘法 篇3

  2、2~6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2、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能力点:通过找规律、归纳口诀,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教学难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我们每天做几次眼保健操?(2次)。那一个星期一共要做多少次眼保健操呢?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和,如果我们每次算乘法时都要把乘法变成加法,求出和来写到积的位置上,真是太麻烦了,我们可以把乘法算式和他们的积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只要牢记这些口诀,大家算起乘法来就会又对又快。板书: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

  1、请学生用小棒5根摆一把小伞。

  2、数一数本组同学摆小伞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请数的快的学生说说,怎样数的?

  强调:一把小伞用5根小棒。熟的时候可以5个5个数。

  3、填写5连续加5,每次加得的结果。

  +5 +5 +5 +5

  5 ( ) ( ) ( ) ( )

  4、编5的乘法口诀。

  (1)摆一把小伞用5根小棒,就是1个5,1个5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写作1×5 5×1 (分左右两边板书)

  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或5乘1)得5。(板书)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可以根据1×5=5 或5×1=5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

  (2)摆两把小伞用几根小棒?问:2个5相加得10,谁能写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5=10 5×2=10

  这表示什么意思?(2个5是10)

  2×5=10或5×2=10表示2个5相加是10,2个5相加可以简单地说成:二五,得数是10,直接说成一十,编成口诀就是 “二五一十”。

  (3)摆3把小伞用多少根小棒?用乘法算式怎样写?

  试编出口诀。

  (4)小组写出4个5相加和5个5相加的乘法算式,并编出口诀。

  交流,完成板书。

  5、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熟记5的乘法口诀。

  三、拓展运用:

  1、游戏:由“一五”开始,按顺序伸手说口诀。同学合作。

  一边说:一五得五,一边伸出一只手;

  一边说:二五一十,一边伸出两只手;

  一边说:三五十五,一边伸出三只手:……

  2、做“做一做”。

  先看清图意,再写乘法算式。用哪一句口诀?积是多少?

  3、答对正确答案,往前跳。

  0 5 ? ? ? ?

  4、对口令:

  一五 一十 四五

  三五 二十五 二五

  先师生对,再生生对。

  5、猪妈妈找孩子。

  小猪身上写算式,妈妈身上写口诀。

  6、小猴送信。

  小房子上写5、10、15、20、25号,小猴的信上写1×5、3×5、5×4、2×5、5×1、5×3、5×2、5×3+5、5×5-5、4×5的算式。

  问学生用的哪句口诀?

  7、开放题:出示钟面,问:分针走1大格代表几分钟,2大格,能用5的乘法口诀吗?拨分针,说几分钟。

  拓展:分针指向6、7…时,你能编出口诀吗?

  课后小结:

5的乘法 篇4

  活力课堂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七的乘法口诀》 学校:        XX年11月30日                      

  课题

  《七的乘法口诀》

  年级

  二年级  

  背景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了2、3、4、5、6的乘法口诀和运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写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掌握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经历编写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掌握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ppt  

  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0分 15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疑)

  教师出示一首古诗,问:谁能有感情地朗诵一下这首古诗?生读完后,师问:你能马上把这首古诗的字数说出来吗?(大多数学生在一个一个地数)师:有困难了吧,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了,是28个字。想知道老师是怎样数的吗?运用什么了知识?(7的乘法口诀)掌握了7的乘法口诀就可以快速地数出诗句的字数,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以古诗引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0分 5分 二、操作探究,编制口诀 三、探索规律,熟记口诀 1、仔细观察这几句诗,你发现每句诗有什么特点?(都是7个字) 2、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句数 1 2 3 4 5 6 7 8 9 字数 3、小组讨论填完后你发现了什么?(每句都有7个字,每次都加7) 4、引导学生说出1个7是7,2个7是14;每增加一句古诗就多了1个7 5、请你们自己编写相应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分小组合作学习。(播放轻音乐,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乘法算式     乘法口诀

  1×7=7 7×1=7  一七得七

  2×7=  7×2=   二七(    )

  3×7=  7×3=   三七(    )

  4×7=  7×4=   四七(    )

  5×7=  7×5=   五七(    )

  6×7=  7×6=   六七(    )

  7×7=          七七(    )

  8×7=  7×8=   八七(    )

  9×7=  7×9=   九七(    ) 6、当学生完成任务后,师问,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编写的呢?(引导学生说出2个7是14,就是“二七十四”) “四七二十八”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知道这句口诀表示4个7相加的和是28) 1、  同桌讨论 仔细观察算式与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每句口诀都有2个算式;在乘法算式里,两个因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2、  熟记口诀 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记住这些口诀?(按顺序记,后面一句比前面一句多7) 3、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 学生动手完成表格 独立编写乘法算式和口诀 学生发现乘法意义 找规律 熟记口诀 通过古诗的句数和字数,进行探究,用看看、填填、说说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究7的口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观察到基础上发现7的口诀规律,然后用规律帮助学生灵活记忆口诀 四、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五、总结评价 1、看书72页 2、口算练习

  7×8=   2×7=  3×7=   7×9= 

  7×5=   6×7=  4×7=   7×1=

  3、“找朋友”游戏

  把算式卡片发给同学,根据口诀找出各自的好朋友。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自由发言

  2、  你还有什么疑惑?

  3、  推荐这节课最认真的同学 学生练习,巩固提高 谈收获 提出质疑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7的乘法口诀

  板

  书

  设

  计

  7的乘法口诀

  句数 1 2 3 4 5 6 7 8 9 字数

  乘法算式     乘法口诀 1×7=7 7×1=7  一七得七

  2×7=  7×2=   二七(    )

  3×7=  7×3=   三七(    )

  4×7=  7×4=   四七(    )

  5×7=  7×5=   五七(    )

  6×7=  7×6=   六七(    )

  7×7=          七七(    )

  8×7=  7×8=   八七(    )

  9×7=  7×9=   九七(    )  

5的乘法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3.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独立写出8的乘法口诀.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例1图片,乘法口诀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背诵1-7的乘法口诀.

  2.说出得数,并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

  3.出示准备题.

  每次加8,把得数填在空格里.8       

  引导学生明确;第一格表示1个8,第二格表示2个8……,第八格表示8个8.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演示课件“8的乘法口诀”】

  (1)学习第一句口诀:一八得八.

  出示一个正方体,引导学生讨论,它表示几个8,求1个8怎样列式,怎样编一句8的乘法口诀.

  使学生明确:表示1个8,列式    口诀:一八得八

  学生读口诀,说出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2)启发学生学习第二句口诀

  出示2个正方体,使学生明确所乘的数比第一个算式多1,表示2个8,列式 ,口诀二八十六,并填书.

  (3)分组讨论,学习第3~8句乘法口诀,并填书.

  ①分组讨论,探究8的乘法口诀.

  ②填书.

  2.反馈练习.

  (1)读→背诵8的乘法口诀.

  (2)做一做  1题.【继续演示课件“8的乘法口诀”】

  (3)做一做  2题.【继续演示课件“8的乘法口诀”】

  三、全课小结.

  略

  四、随堂练习.

  1.做一做3题.【继续演示课件“8的乘法口诀”】

  2.练习二十二 2题

  (1)6个8相加是多少? (2)8乘4是多少?

  分组练习,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五、布置作业 .

  练习二十三  4题

  8×3    4×8    8×6    7×8

  5×8    8×2    3×8    8×8

  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准备题:每次加8,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1个8 2个8 3个8 4个8 5个8 6个8 7个8 8个8

  探究活动

  数台阶

  假如你家住的是楼房,每上一层要走2阶,每阶楼梯都是8级.你家住八楼,那么你从一楼到八楼一共要上多少级台阶?

  活动一、说一说,算一算.

  1.分组讨论: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结果吗?如果可以,又有几种方法?

  2.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及计算结果.

  3.全班评选出最佳计算方法.

  活动二、走一走,数一数.

  学生在课后找一座高层楼房(要求与题中一致),从一楼走到八楼.数一数一共要上多少级台阶,看是否与活动一中的计算结果相符.

5的乘法 篇6

  第四单元课时备课教案

  课题 2、3、4的乘法口诀   

  1.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的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3.教具、学具准备:小棒16根。

  4.教学过程 :

  步骤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教师让学生先摆2根小棒,说出这是1个2。教师问:怎样写出加法算式?讲解后,让学生摆2根小棒,问;“这是几个2根小棒?相同的加数是几?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样写?” 板书:“二二得四” 用3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提出跟

  前面类似的问题,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方法跟3的乘法口诀类似。

  巩固练习 教师问:“1个 2,相同的加数是什么?相同加数有几个?写乘法算式时,被乘数是几?乘数是几?”按照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2×l=2”。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小棒?问:“我们摆的是几个2?”,“1个2得数是2,我们可以说成“一二得二”并板书:“一二得二”(图、式、口诀等板书形式可以类似于教科书上的排列形式)。

  又让学生摆2根小棒,问;“这是几个2根小棒?相同的加数是几?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样写?”教师指着乘法算式,说:“2个2的得数是4。我们可以说成“二二得四”并板书:“二二得四”。最后,让学生默想,这两句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并复述口诀。

  3、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方法跟3的乘法口诀类似。

  巩固练习 l.做教科书第55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做练习十一第1题。

  教学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能背出1-4的乘法口诀。如果某个学生乘法口诀不熟,或者某个学生某句口诀不够熟练,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帮助。 

  教学反思 

5的乘法 篇7

  教学内容:小数乘小数,84页例2,“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五第4——8题。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培养学生的合意识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积里小数点的位置。使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仪(片)教学过程:复习。(投影出示)因数151.50.150.15150.015因数484.84.8480.484.8积720 根据第一栏的积,写出其他各栏的积。二、教学例2。出示例题。(投影)解决问题架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相机提出:要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怎么办?强调: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二、练一练。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提出:要注意什么问题?观察例题里的图,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写字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书橱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床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床头柜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提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求出一种家具的面积。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三、综合练习。比一比,练一练。0.67×0.13= 1.02×0.76= 0.045×14=解决实际问题。一块长方形铝板,长0.85米,宽0.6米;一块正方形铝板,边长0.72米。哪一块铝板的面积大一些?大多少平方米?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0.5公顷,1.2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四、趣味探索。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道题,再直接填出后两道题的得数。3×0.3=33×0.33=0.333×0.333=3333×0.3333=33333×0.33333=学生自主探讨,全班交流。板书设计:小数乘法0.28×0.28=0.0784(平方米)答:花架的占地面积是0.0784平方米。

5的乘法 篇8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这是因为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是对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渗透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蕴含着“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的难点是:多种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是因为最终将转化为有理数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运算,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难于正确辩论和区别各种不同的运算以及运算所使用的法则,易于将各种法则混淆,造成运算结果的错误.

  三、教法建议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以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1)在新课学习阶段的法则的推导过程中,可采用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始终处在观察思考之中.

  (2)在新课学习的例题讲解阶段,可采用讲练结合法.对于例题的学习,应围绕问题进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展开思维.与此同时还进行多次有较强针对性的练习,分散难点.对学生分层进行训练,化解难点.并注意及时矫正,使学生在前面出现的错误,不致于影响后面的学习,为后而后学习扫清障碍.通过例题的讲解,教师给出了解题规范,并注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本节课可以师生共同小结,旨在训练学生归纳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系统,进一步防范学生在运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3.通过法则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

  难点:分清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中,幂的运算法则.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单项式?什么叫单项式的系数?什么叫单项式的次数?

  引言 我们已经学习了幂的运算性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学习整式的乘法运算.先来学最简单的整式乘法,即单项式之间的乘法运算(给出标题).

  新课 看下面的例子:计算

  (1)2x2y·3xy2; (2)4a2x2·(-3a3bx).

  同学们按以下提问,回答问题:

  (1)2x2y·3xy2

  ①每个单项式是由几个因式构成的,这些因式都是什么?

  2x2y·3xy2=(2·x2·y)·(3·x·y2)

  ②根据乘法结合律重新组合

  2x2y·3xy2=2·x2·y·3·x·y2

  ③根据乘法交换律变更因式的位置

  2x2y·3xy2=2·3·x2·x·y·y2

  ④根据乘法结合律重新组合

  2x2y·3xy2=(2·3)·(x2·x)·(y·y2)

  ⑤根据有理数乘法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得出结论

  2x2y·3xy2=6x3y3

  按以上的分析,写出(2)的计算步骤:

  (2)4a2x2·(-3a3bx)

  =4a2x2·(-3)a3bx

  =[4·(-3)]·(a2·a3)·(x2·x)·b

  =(-12)·a5·x3·b

  =-12a5bx3.

  通过以上两题,让学生总结回答,归纳出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步骤是:

  ①系数相乘为积的系数;

  ②相同字母因式,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相乘,作为积的因式;

  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也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④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积仍是一个单项式;

  ⑤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也适用.

  看教材,让学生仔细阅读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边读边体会边记忆.

  利用法则计算以下各题.

  例1 计算以下各题:

  (1)4n2·5n3;

  (2)(-5a2b3)·(-3a);

  (3)(-5an+1b)·(-2a);

  (4)(4×105)·(5×106)·(3×104).

  解:(1) 4n2·5n3

  =(4·5)·(n2·n3)

  =20n5;

  (2) (-5a2b3)·(-3a)

  =[(-5)·(-3)]·(a2·a)·b3

  =15a3b3;

  (3) (-5an+1b)·(-2a)

  =[(-5)·(-2)]·(an+1·a)b

  =10an+2b;

  (4) (4·105)·(5·106)·(3·104)

  =(4·5·3)·(105·106·104)

  =60·1015

  =6·1016.

  例2 计算以下各题(让学生回答):

  (3)(-5amb)·(-2b2);

  (4)(-3ab)(-a2c)·6ab2.

  =3x3y3;

  (3) (-5amb)·(-2b2);

  =[(-5)·(-2)]·am·(b·b2)

  =10amb3

  (4)(-3ab)·(-a2c)·6ab2

  =[(-3)·(-1)·6]·(aa2a)·(bb2)·c

  =18a4b3c.

  小结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是整式乘法中的重要内容,它的运算法则的导出主要依据是,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以及幂的运算性质.

5的乘法 篇9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级:七年级课题:第一章 课题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课题:有理数的乘法

  (第一课时)

  海南文昌华侨中学  郑鼐庆一、教学目标⒈知识目标①使学生在了解乘法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②会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③了解有理数的倒数定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⒉能力训练目标①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⒊情感要求:通过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水平。二、教学设想(1)本节课在引入部分利用回顾旧知为巩固加法法则也为总结乘法法则设台阶,在探索新知时利用数轴上蜗牛运动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在兴趣的指引下逐步开展探究,在例子中把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正负数在实际问题中求积的问题与小学算术乘法相结合,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得出结论。(2)在归纳法则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也让学生通过归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使他们既学会发现,又学会总结。通过例2的气温变化问题和练习中的降价销售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体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3)在练习设计与作业布置中体现分层次教学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教科书首先借助数轴研究有理数的乘法,引入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并通过例子说明如何运用法则进行运算。然后从具体运算的例子出发,指出乘法的运算律对有理数同样适用。四、 重点、难点重点:依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五、教学方法    通过回顾旧知,引出要探索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是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和启发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探索后经小组合作,尝试练习,总结自己的观点。六、教具准备三角板,彩色粉笔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计算: , , , ,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引入负数以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思考并完成计算复习巩固小学学过的乘法运算。在乘法运算中引入负数,让学生与小学学过的乘法比较,发现不同之处,引起思考。二探索新知引导学生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问题: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     它现在的位置恰好在点o上. 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看看它以相同速度沿不同方向运动后的情况吧1.问题   (1)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可以表示为                .解:(+2)×(+3)=6(厘米)    ① 答:向右了6厘米.思考与回顾如何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根据教师的分析和引导,列出式子。利用蜗牛爬行探究显得自然亲切,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明确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方法,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2)         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为                         

  解:(—2)×(+3)=-6(厘米)  ②

  答:向右-6厘米(即向左6厘米).

  (3) 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为                      

  解:(+2)×(-3)=-6(厘米)  ③

  答:向右-6厘米(即向左6厘米).(4)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可以表示为                 解:(-2)×(-3)=6(厘米)    ④ 答:向右了6厘米.(5)如果它以每分0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为                 解:0×(-3)=0(厘米)    ⑤答:原地不动.

  倾听,

  思考,

  并列式借助数轴探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学生容易接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型结合思想。由上可知(1)(+2)× (+3)=           ; (2)(-2)×(+3) =          ;

  (3)(+2)×(-3)=       ;    

  (4)(-2)×(-3)=      ;

  (5)两个数相乘,一个数是0时,结果为0      

  观察上面的式子, 思考下列问题(1)正数乘以正数为        数(2)正数乘以负数为         数(3)负数乘以正数为         数(4)负数乘以负数为         数(5)0乘以一个数积为         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得           你有什么发现?能说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综合上面各种情况,学生讨论并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明确有理数中包括正数,负数,0,培养完整的分类思想。例如: ……同号两数相乘=+(   )……得正………并把绝对值相乘因此        ………同号两数相乘(   )………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所以      解:   倾听,思考,讨论并归纳有理数乘法运算的步骤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法则,用概括出的规律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由此归纳出有理数乘法运算的步骤:一是确定积的符号二是确定积的绝对值。

  三、巩固练习

  1、直接说出下列两数相乘所得积的符号

  1)5×(—3)           

  2)(—4)×6        3)(—7)×(—9)                4)0.9×8    独立思考,回答对于有理数的乘法,关键是确定积的符号,及时的应用,让学生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例1  计算:(1)(-3)×(-9); (2)(- )× (3)1×(-3)(4)(-1)×(-3)(5)1×a                 (6)(-1)×a(7)           (8) 独立完成,由几位同学进行板演,并自主评价.由练习通过小组讨论,找出规律。巩固有理数乘法法则,并通过练习让学生归纳出一个数同1相乘得它本身,(5)、(6)练习让学生初步体验用字母来表示数的方法,由(8)引入倒数的概念,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有理数倒数的定义与小学里是一样的,并明确0没有倒数。例2 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千米气温的变化量为-6摄氏度,攀登3千米后,气温有什么变化?解:(—6)×3=—18答:气温下降18摄氏度。思考,解答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练习:1.(课本33页)计算(1) (2) (3) (4) (5) (6) 快速计算,回答巩固有理数乘法法则2.商店降价销售某种商品,每件降5元,售出60件后,与按原价销售同样数量的商品相比,销售额有什么变化?思考,并解答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3.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1   —1         5   —5          思考,求解巩固有理数倒数的定义及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四、小结:这节学到了什么?(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如何进行两个有理数的运算,有几个步骤 ①确定积的符号 ②确定积的绝对值(3)倒数的定义和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小组讨论,归纳后发言回顾一节所学内容,使学生加深印象,知识点系统化,同时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能更准确的做好复习五、作业1.计算:(1)(-16)×15(2)(-9)×(-14); (3)(-36)×(-1);(4)100×(-0.001);(5)-4.8×(-1.25); (6) 2.填空(用“>”或“<”号连接):(1)如果 a<0,b<0,那么 ab ________0;(2)如果 a<0,b<0,那么ab _______0;(3)如果a>0时,那么a ____________2a;(4)如果a<0时,那么a __________2a.完成巩固知识,反馈学生学习信息。评价分析: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依教材、《课标》及学生实际情况,力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最大限度的挖掘与学生潜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由课堂教学反馈信息综合分析,达到如下教学效果。1、“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入课题。2、探究新知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概括及表达能力。3、例题讲解和练习巩固环节,使学生掌握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从而巩固新知。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不同的个体均获得不同的效果。

5的乘法 篇10

  教学目标 

  (一)熟练地掌握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进一步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二)通过归纳整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归纳整理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各算式的意义。

  15×3 1.5×3 15×0.3 15÷3

  28×2 2.8×2 28×0.2 2.8÷2

  25×5 2.5×5 2.5×0.5 2.5÷0.5

  12×4 1.2×4 0.12×0.4 0.12÷0.4

  2.思考:

  ①小数乘法的意义有几种情况,是按什么划分的?分别是什么?

  ②小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讨论得出:小数乘法的意义包括两种情况,按乘数是整数还是小数划分。当乘数是整数时,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当乘数是小数时,表示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小数除法的意义是已知两个因素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比较归纳、整理:

  看表思考:小数乘除法的意义与整数乘除法的意义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

  讨论完成下表:

  (二)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1.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说出下面各题的积中各有几位小数。

  23×0.5 21.4×0.7 27.5×12.03 1.84×0.026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确定积中的小数位数的?为什么?(小数乘法中,积中小数的位数是由因数的小数位数决定的。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因为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因数扩大了多少倍,积也扩大多少倍,要使积不变,就要缩小多少倍。)

  (2)根据4×25=100,75×52=3900,你能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积吗?

  ①0.4×2.5=(1);②0.075×0.52=(0.039)。

  提问:

  ①式中的因数共有两位小数,为什么积中没有小数部分?②式中的因数共有五位小数,为什么积中只有三位小数?(因为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是零,根据小数的性质被划掉。)

  (3)计算并验算:

  67×75= 836×25= 125×24=

  订正后回答:

  0.67×7.5= 8.36×0.25= 0.125×2.4=

  小结:

  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计算方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

  讨论得出:

  相同点: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

  不同点:小数乘法,还要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4)口算:

  0.8×4= 4×0.8= 0.05×20= 20×0.05=

  0.03×9= 9×0.03= 1.9×5= 5×1.9=

  观察上面的算式:谁的积大于被乘数?谁的积小于被乘数?(乘数大于1时,积小于被乘数;乘数大于1时,积大于被乘数。)

  练习:在下题的○中填上>,<或=。

  ①1.6×1.2○1.6; ②1.4×0○1.4;

  ③0.24×5○0.24; ④3.7×2.1○3.7;

  ⑤0×7○0; ⑥0×2.8○0。

  上述规律对于⑤,⑥两题为什么不灵了?应该补充什么?(上述规律应该补充“被乘数不为零时”。)

  2.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计算并验算(P34:6):

  1.89÷0.54= 7.1÷0.125= 0.51÷0.22=

  计算后订正,提问:

  ①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根据什么?(把除数转化为整数。根据商不变的性质,除数扩大了几倍,被除数也扩大几倍。)

  ②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数除法需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后面添上0再继续除。)

  (2)口算:

  4.2÷0.6= 1.5÷5= 3.2÷0.8= 2÷4=

  哪些算式的商大于被除数?哪些算式的商小于被除数?为什么?

  (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

  练习:在下面的○中填上>,<或=。

  30÷0.6○30 1.8÷9○1.8 0÷0.2○0

  3.6÷4○3.6 27÷0.3○27 0÷1.2○0

  上述规律应该补充什么?(上述规律应该补充“被除数不为0时”。)

  (三)综合练习

  1.口算:

  39.78×1= 3.6÷3.6= 2.87×0=

  1×0.56= 7.8÷1= 0÷2.87=

  “1”与“0”有什么特性?

  2.计算并求近似值:P35:2。

  小结:怎样取积、差、和、商的近似值?(先算出积、差、和后,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求商的近似值时,要除到需要保留的数位的下一位,然后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3.作业 :P35:1,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复习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法则,对整数和小数的乘除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通过填表的形式,学生明确了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把新知识同旧知识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通过练习,进一步完善了积与被乘数、商与被除数大小关系的规律,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加强检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

  4×25=100

  75×52=3900

  小数乘法:

  小数除法:

5的乘法 篇11

  教学内容:p62——p63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进一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不断地思维训练中,帮助学生装利用已有知识,推想遗忘的乘法口诀,巩固记忆。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把知识运用于生活,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过程

  一、观察比较 抽象概括

  1、出示

  6×3+6

  6×4

  (1)当你看到这两道题时,你能很快地算出哪一题的结果?为什么?

  小结:运用乘法口诀,能很快算出第二题的结果。

  (2)再次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上下两题的结果是一样的,上一题是乘加:3个6再加1个6是4个6,结果一样。

  2、运用规律,再出示两组,要求学生快速计算出结果。

  6×4+6= 6×5+6=

  6×5= 6×6=

  计算后,说说上、下两题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横着看刚才的三组题,比较各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得出:上、下三题中,后一题的结果比相邻的前一题的结果大6。

  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释原因。

  4、练习

  3×2+3= 3×3+3= 3×4+3 3×5=3=

  3×3= 3×4= 3×5= 3×6=

  二、巩固练习

  1、p62第3题

  (1)观察、理解图表的意思。

  把左边第一列的1~6和上面第一行的1~6看做因数,把乘积写在两个因数交*的位置上。

  (2)学生独立完成

  2、p63第7题

  3、p62第4题

  这四题是乘加和乘减,必须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三、提高练习

  1、p63第6题

  补充:1只蚂蚁2只触角,4只蚂蚁( )只触角,算式:

  1只蚂蚁2只触角,6只蚂蚁( )只触角,算式: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求5个4的和是多少,可以写成5×4=20( )

  (2)6+6+6+6+5可以写成6×5+5。 ( )

  (3)两个因数分别是4和6,他们的积是10。( )

  3、已知△×△=25 △+□=13 求△+△=( ) □=( )

  已知□+○=9 □×○=18 求□=( ) ○=( )

5的乘法 篇12

  教学内容:

  书本55页的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知道4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4的乘法口诀。

  2、 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重点、难点:

  1是使学生熟记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2、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我先学

  学一学:

  加法                                 乘法                         口诀

  4+4=8                          2×4=8或4×2=8                 二四得八

  试一试:

  4+4+4=                                  或                                    

  4+4+4+4=                                或                                    

  4+4+4+4+4=                              或                                    

  二.课堂交流。

  三、  巩固练习

  课本55页“做一做”

  背口诀,对口令

  四、 课堂作业

  课本练习十一的第1、2题。

5的乘法 篇13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办法。

  2、理解每一句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生间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9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提出教学目标

  1、创设问题情境:(课件出示小鸟的家)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里是小鸟的家,每个小房子住9只小鸟,大家快数数这些小房子最多可以住多少只小鸟?

  (有的学生用数数的方法,有的学生用计算的方法)

  师:这位同学用9的乘法口诀算出了这里最多可以住81只小鸟,那你们知道9的乘法口诀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

  2、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说说,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出示学习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

  (2)熟记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会,用口诀求商的办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每组分别展示列出的算式。

  (2)根据算式展示相应的口诀并说给大伙听听。

  (3)猜想。请同学猜一猜,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9的乘法口诀里一定有哪个字?

  2、全班展示

  (1)看图、填表、编口诀。展示课本p82将表格第二列填完整。

  (2)找规律、记口诀。怎样才能很快记住9的乘法口诀呢?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呢?小组讨论,发表意见。

  ①每相邻两句9的乘法口诀都相差9。

  ②1个9比10少1,2个9比20少2……

  ③9的乘法口诀个位上的排列顺序是9、8、7、6、5、4、3、2、1。(如果学生有发现着这一规律,师继续提问:十位上的数字呢?

  ④9的乘法口诀,除9外,都是两位数,这些两位数把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和还是9。

  ⑤有几组口诀的积交换数字的位置,如二九十八、九九八十一、18、81两位数字交换了位置。

  ……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1、练习十九第1、2、3题。

  2、尝试背9的乘法口诀。

  3、师:小龟为今天和同学们学习了新本领感到高兴。它准备带我们去果园参观,想去吗?电脑出示画面:

  ①每行种9棵苹果树,种了3行,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②从苹果树上摘下45个苹果,平均装在5个篮子里,每个篮子装几个苹果?

  4、游戏:师:同学们想去摘苹果吗?瞧这些苹果正挂在树上等着你去摘呢?只要你能说出苹果上的数字相应的口诀或乘除法算式,你就能摘下并得到这个苹果。

  5、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小兔子再也不敢骄傲了。瞧,它正提着篮子装苹果呢?(电脑出示:地上有40个苹果,小兔子每次装9个,要几次才能全部装完?)小龟慢慢爬过来说:小兔,你只要装4次就够了。小兔想了想说:不对,要装5次。请同学们当当裁判,谁说的对?为什么?

  四、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同学们今天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了学习目标,把掌声送给自己和同学们。课后请你们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的问题。

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友投稿及网络整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请反馈给我们及时更正,对文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但任何责任。
版权所有:学窍知识网 Copyright © 2011-2024 www.at31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