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学科数学

《练习五》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2024-01-15 10:08:34


《练习五》(精选17篇)

《练习五》 篇1

  教学目标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上设计图案。

  教学重难点:能用语言描述自己设计图案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课件演示)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选择一部分有意义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是很有帮助的。本活动的特点不仅要让学生欣赏图案,还要求学生能制作美丽的图案,后者是重点。

  (1)欣赏美丽的图案。教师可以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让学生议一议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可以在黑板上与学生共同画一个图案。

  (2)制作美丽的图案。在制作时,先把制作的要求交待清楚,为了防止图形的变形,也可以让学生把旋转的中心点用图钉固定下来,然后边旋转边描绘。如果学生有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任意剪一个简单的图形,随后再进行描绘。

  二、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2、3题

  (1) 本练习的三道题目都是操作题,教材中的要求是画一画,但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只有学生十分熟悉了摆的过程,才有可能画得好图形的变换。

  (2) 教材中呈现的材料仅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些素材,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些类似的内容,以供学生开展活动。

  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提倡学生边操作边自语(说一说图形变化后的情况),这样,可以把每一个操作的动作都与规范的数学语言结合起来。

  (3) 第4题

  有了前面几道题的操作经验,学生头脑中可以初步建立起图形变换的表象图案。因此,开展本题的活动可以采用先想象,后操作的程序,即先让学生说一说某一图形是如何变换的,然后用操作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

  (4) 第5题

  在开展设计时,可以充分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能力进行设计,然后由每一个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交流的重点要说说图形是如何进行平移或旋转的。

  (5) 第6题

  对学有余力,又十分喜欢设计的学生安排的内容,不作全班学生的要求,也不作测试。

  三、教师在电脑中进行,开始时图案可以简单一些,然后逐步出示复杂的图案。对于设计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喜爱的程度进行选择,如有的学生喜欢选择自己的名字,也有些学生喜欢一些特殊的图形等,教师不要作过多的干涉。对学生设计后的作品,尽可能创造条件进行交流,并让他们说说设计的思想与设计的过程。

  四、完成作业。

  让北二小数学电子教案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 授课年级:四年 设计人:冷海滨

  章节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

  课题

  练习五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上设计图案。

  2、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

  3、能在方格纸上,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自主运用图形的旋转创造图案。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描述自己设计图案的过程。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时间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旋转,你们想亲手设计出漂亮的图案吗?我们想动手做一做吗?

  倾听

  通过设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1

  巩固与拓展

  活动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课件演示)

  (1)欣赏美丽的图案。教师可以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

  (2)制作美丽的图案。在制作时,先把制作的要求交待清楚。为了防止图形的变形,也可以让学生把旋转的中心点用图钉固定下来,然后边旋转边描绘。如果学生有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任意剪一个简单的图形,随后再进行描绘。

  二、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2、3题

  (2) 教材中呈现的材料仅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些素材,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些类似的内容,以供学生开展活动。

  (3) 第4题

  有了前面几道题的操作经验,学生头脑中可以初步建立起图形变换的表象图案。因此,开展本题的活动可以采用先想象,后操作的程序,即先让学生说一说某一图形是如何变换的,然后用操作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

  (4) 第5题

  在开展设计时,可以充分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能力进行设计,然后由每一个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交流的重点要说说图形是如何进行平移或旋转的。

  (5) 第6题

  对学有余力,又十分喜欢设计的学生安排的内容,不作全班学生的要求,也不作测试。

  三、教师在电脑中进行,开始时图案可以简单一些,然后逐步出示复杂的图案。对于设计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喜爱的程度进行选择,如有的学生喜欢选择自己的名字,也有些学生喜欢一些特殊的图形等,教师不要作过多的干涉。

  让学生议一议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可以在黑板上与学生共同画一个图案

  为了防止图形的变形,也可以让学生把旋转的中心点用图钉固定下来,然后边旋转边描绘。如果学生有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任意剪一个简单的图形,随后再进行描绘。

  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只有学生十分熟悉了摆的过程,才有可能画得好图形的变换。

  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提倡学生边操作边自语(说一说图形变化后的情况),这样,可以把每一个操作的动作都与规范的数学语言结合起来。

  对学生设计后的作品,尽可能创造条件进行交流,并让他们说说设计的思想与设计的过程。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选择一部分有意义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是很有帮助的。本活动的特点不仅要让学生欣赏图案,还要求学生能制作美丽的图案,后者是重点。

  图形的变换是对平移和旋转知识的综合运用练习,也是今后学生开展图形设计的重要基础,通过学生大量的操作活动,对提高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31

  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感受,也可展示作品。

  3

  板书设计

  练习五

  教后反思

  见博客“回复”部分。

《练习五》 篇2

  一、教学目标 :

  1、 练习用钢笔描红。

  2、 练习轻声的读法,正确区重音和轻声。

  3、 读一读对子,培养语感,理解对子的大体意思,并练习对对子。

  4、 加标点,学习顿号的用法。

  5、 熟读成语。

  6、 读一读《问与底》这首小诗,理解诗意。

  7、 口语交际:给家乡的环保提建议。

  8、 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时间:3课时。

  三、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练习用钢笔描红。

  2、练习轻声的读法,正确区重音和轻声。

  3、读一读对子,培养语感,理解对子的大体意思,并练习对对子。

  4、加标点,学习顿号的用法。

  二、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朗读这段话,说说这些钢笔字的特点。

  (2) 默读这段话,想想楷书的运笔方法。

  3、 练习。

  (1) 描红要观察整体,注意一气呵成。

  (2) 要注意大小一致,行款整齐。

  4、 师生评议学生作品。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读一读,注意比较加点字的声调。

  (2) 分别指名读,并说一说加点字的声调有什么特点?

  (3) 说说第一横行加点的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第二横行的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 比较上下两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 齐读。

  4、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自由读,说说这是什么形式的句子。

  (2) 指名读,齐读。

  (3) 再读对子,思考含义。

  (4) 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

  (5) 连读全文,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指名说说你看到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6) 再齐读全文。

  3、 学生自由互相出对子,并应对。

  4、 教师出对,学生应对。

  (四)教学第四项。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尝试给第一句加标点。

  (2) 交流答案,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加标点。

  (3) 师小结:顿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并列"的意思是词与词之间可以前后交换位置。

  (4) 让生再举出一些并列词语的例子。

  3、 练习。

  (1) 完成第二题。

  (2) 交流答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熟读成语。

  2、读一读《问与底》这首小诗,理解诗意。

  二、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6组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6组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6组成语的意思即可,有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读。

  (2)启发学生想象这些成语的表现的景象。

  (3)同桌练习背诵。

  (4)小组赛背。

  (5)集体齐背。

  (二)教学第六题。

  1、 复习课文《学与问》,说说为什么要问?怎样问?

  2、 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

  3、 自由读诗,思考诗句的意思。

  4、 交流诗句意思。

  5、 再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给家乡的环保提建议。

  二、教学过程 :

  (一) 课前准备:开展家庭所在社区的环保调查,并就大气情况、污水排放情况,污染治理等情况作一些记录。

  (二) 开展交流。

  1、 小组讨论:本社区的环保情况(大气、水源、噪声……)

  2、 集体交流。

  3、 对于家乡的确良环保工作你们有什么建议吗?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4、 全班交流。

  三、教学第八题:学写毛笔字(略)。

《练习五》 篇3

  教学内容:教材第46-47。

  教学目的:

  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啊,我们将继续研究它们上一节练习课。

  二、练习。

  1、1

  (1) 出示第1题,要求学生沿着图中的虚线折一折,说一说折出了什么图形?

  (2) 展开,说一说在折出的图形,哪些是你认识的?

  2、2。

  (1)读题理解题意,什么叫两次对折?

  (2)学生选择一种折法在小组中交流,并说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3)集体交流并参与教科书说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

  3、3。

  (1)出示第3题图,说说图中有哪些图形?指指各种图形分别在哪里?

  (2)指导学生数图形的个数,要求学生把图形分成左、中、右三部分,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有序地数。

  (3)完成统计表,集体交流。

  4、4。

  (1)要求学生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搭出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说说你是怎样搭的?(2)用8根小棒能搭出什么图形?试一试,让学生先搭,然后相互交流。

  5、5。

  请学生拿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想一想怎样才能剪 出两个三角形,三个三角形、四个三角形。

  6、6。

  (1)出示第6题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中是怎样把长方形转化平行四边形。

  (2)学生动手按照书中的两幅图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7、7。

  (1)用书附页中的图形,照样子拼出书上的三种图形。

  (2)试一试,你还能拼出别的图形吗?学生动手拼图,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三、作业 布置。

  四、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比较直观的教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练习五》 篇4

  练习五1

  教学内容:p46.1—5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快速地口算出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p46.1

  出示题目。

  先自由口算,再独立口算。

  评讲:1、比较分析每组中两题的区别和联系。

  2、小结加、减法在算法上的共同点。

  2、p46.2

  师生合作进行口算(教师出示教具带领学生口算。)

  学生同桌合作练习。

  3、p46.3

  出示题目,学生根据要求进行估算。

  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任意指其中一题要求估算出结果。

  4、46.4

  口算比赛。

  评讲。

  5、46.5

  出示题目,要求说出题目含义。

  让学生根据题意提出求和或求差的一步计算的问题,并口算出结果。

  二、课堂练习

  1、 先口算出上、下两数的和,再算出这两个数的差。

《练习五》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等能力。

  3.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寻找规律。

  1、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组(一列3题为一组)和第2组。

  (2)组织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数不变,第2个数逐渐多1,得数逐渐少1。减去越大的数,得数就越小。)

  (3)引导学生先观察第3组算式,用刚才发现的规律,写出得数。

  (4)比较第4组和其他3组的区别。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数如果每次多1,第2个数不变,得数也会每次多1。)

  (5)引导学生根据第4组的算式规律自己写出一组算式。

  如:12-5,13-5,14-5。

  (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2.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第6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观察算式,看一看有什么规律?

  (3)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二、游戏(比比谁钓得多)。

  1.游戏准备:每组一些鱼形的算式卡片,一个写着数字的竹篓。

  2.游戏要求:小组同学根据本组竹篓上的数字,选择相对应的算式。老师计时,比一比在1分钟内,哪个小组钓到的鱼最多。

  3.游戏结果交流:每组代表读出本小组中的算式,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三、解决问题。

  1.第4题。

  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只要学生能够说出合适的理由,以下算式都是正确的,12-3=9,或3+9=12,11-4=7或4+7=1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标出答案。

  2.第5题,小熊射门。

  (1)小朋友们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小熊在踢球,小兔子、小猴子、小浣熊在为它加油呐,小狐狸当守门员。

  (2)找出题目中的数学问题。

  一共有几个球?踢了( )个,还剩( )个。

  (3)大家依据图,把问题填完整。(可以用小组交流,集体讨论的形式)

  四、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的计算都得到了提高,还找出了许多算式的规律。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都表现得很积极,4人小组合作也完成得不错,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加上一颗智慧星。

  板书:                      练习五

  15-7=         12-4=

  15-8=         13-4=

  15-9=         14-4=

《练习五》 篇6

  教学内容:说的练习、读的练习、体会分号的用法。

  教学目标: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准备好发言,发言时要有理有据,说清自己的看法,语句要通顺连贯,能通顺流利的朗读短文,正确完成课后习题,体会分号的用法,通过准备,完成习作训练。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发言时要有理有据,说清自己的看法,语句要通顺连贯,能通顺流利的朗读短文,完成文后的问题,完成习作训练。

  教学难点:通过准备,有条理的完成习作。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乐”写,帮助学生会“写”,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

  教学过程:

  写作训练:

  1. 读题目要求

  1)既可写景状物,也可写人;

  2)题目自拟;

  3)交流调查、查阅的资料,相互启发。

  2. 指导选材:

  思考改革开放以来,大的方面:社会风气、居住环境、生活水平、学校面貌等;小的方面:一个家庭、一条胡同、一座公园的变化等。

  3. 指导写作方法:

  1)描写“变化”用比较的方法——过去与现在。

  2)重点写现在怎样

  3)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语言要有个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号的用法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分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回顾学过的标点符号说说它们用法。

  二、标点符号的练习:

  1、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分号的用法。

  分号:一是用于表示一句话中间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二是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2、题中3段话分别选自哪篇课文?均是分号的第几种用法?  (第1种)

  描写的角度不同:

  第一句是描写詹天佑在不同时间做的不同的事:第2句是描写三峡瞿塘峡两岸山石的各种姿态;第3句是围绕大海从几个方面写。

  3、再读句子,通过读了解每句话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从而体会分号的用法。

  小组交流、汇报。

  4、提出不懂得问题。

  5、解决问题。

  三、课外延伸:

  学生从课文中找一找带分号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分号的用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说的训练、读的训练

  教学目标: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准备好发言,发言时要有理有据,说清自己的看法,语句要通顺连贯,能通顺流利的朗读短文,正确完成课后习题,体会分号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 专题讨论:

  1. 明确讨论话题——“养狗与环境卫生”

  2. 读题目要求:

  1) 要有理有据,说清楚自己的看法。

  2) 语句比较通顺连贯。

  3. 讨论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养狗的人要提高素质,有公德意识,在宠物给自己带来欢乐的同时,要想到给别人带来方便,增添愉悦而不是烦恼。

  2)采取具体措施,及时清理宠物狗的污物。

  3)驯养宠物狗要养成好习惯,不要随地大小便。

  4)建立规章制度,对不注意卫生的行为进行批评,严重的给予处罚等。

  4、生准备

  5、小组交流

  6、汇报

  7、学生评价

  二. 阅读短文,思考回答问题

  1. 认真阅读短文,结合短文或自己的体验说一说吹肥皂泡的乐趣。

  2. 可从几方面谈乐趣:

  1)吹泡后出现的美丽景象说:

  2)可以从“我”的感受说:

  3)还可以说说自己吹肥皂泡时的心情;

  4)吹成功或失败时的神态。

  3.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

  4、小组交流

  5、个别汇报

  6、评价指导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课堂训练

《练习五》 篇7

  练习五3

  教学内容:p47——48第10——13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能看懂线段图,能利用线段图帮助解决问题,基本上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p47.10

  独立完成后评讲。

  小结(鼓励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p48.11

  引导看图,找出数学信息。

  分析每小题,指出必须找出合理的选择信息解决问题。

  二、课堂练习

  1、某城市六月份的降水量是42毫米,七月份比六月份少了14毫米。六、七两个月一共降水多少毫米?

  2、狗的寿命大约有12年,马的寿命大约是狗的2倍,大象的寿命大约比马长6年。大象的寿命大约有多少年?

  3、一班收集了69节废电池,二班收集的是一班的3倍,两个班一共收集了多少集废电池?

  4、卡车有34辆,客车比卡车多17辆,轿车的辆数是卡车的4倍。轿车比卡车多多少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思考题

  1、p48

  出示第一组的三道算式,引导观察并研究同一道算式中各部分的数之间以及三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发现规律后再尝试着按规律接着往下写。

  第二组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找规律填数。

  ⑴1、3、9、27、

  ⑵1、2、3、5、8、

《练习五》 篇8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2、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教学难点: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  教学第一部分。创设情景:(1)    学生读这 段文字。思考:为什么都向一个方向倾斜?(2)    学生帮小芳回答这个问题。二、教学第二部分学生读这些词语,思考他们的区别。(1)    学生读句子试填适当的风。(2)    给出恰当 的答案,让学生说出理由。三、教学第三部分。学生诵读风速歌。(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直观地认识、了解风速。(2)    拓展: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里用这种方法来推测风速,并跟气象报告做比较,看是否接近。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1、诵读(1)    讨论: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你们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秋天吗?学生回答(2)    出示《秋》,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子音,读准节奏。(3)    指名读,教师指导。(4)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5)    学生练习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2、欣赏(1)    指名说小诗写的是什么欣赏(2)    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2、学习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写好钢笔、毛笔字,注意整体布局。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三题1、指导(1)    让学生读这两段话,指出选自哪里?(2)    引导学生读帖。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2、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3、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2)教师范写。(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字2、指导(1)学生细心观察着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3、练习,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第三课时教学要求:有条理的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教学重点:指导评说喜欢影视栏目的原因印象深刻的内容。教学难点:评说影视栏目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恰当地表达自己感受。教学准备:观看影视剧,了解剧情。教学过程: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  审题(1)    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    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a、  你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是什么?b、  为什么喜欢?c、  这个栏目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指导(1)学生思考问题,准备说话内容。(2)学生根据自己选定 的栏目做准备。(教师巡视指导)(3)    分组练习各自的话题。(学生互相评议)(4)    小组推荐代表上台演讲,师生评议。2、反馈(1)指名上台进行口语交际(2)评议小结。板书设计:练   习   5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最喜欢的电视栏目原因印象深刻的内容

《练习五》 篇9

  练习五2

  教学内容:p46—47第6—9

  教学目标:

  进一步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能看懂线段图,能利用线段图帮助解决问题,基本上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p46.6

  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

  评讲: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能一步求出问题吗?先求什么?为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式?

  小结。

  2、p47.7

  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

  评讲:你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你能画出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吗?

  怎样列式?为什么?

  3、p47.8

  学生独立审题完成,并要求画出线段图。

  评讲。

  小结:两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4、p47.9

  指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问:这题的线段图和前面的比有什么不同?

  先求什么?为什么?再求什么?

  小结。

  二、课堂练习

  1、一辆中巴车可以坐25人,有80位同学坐车郊游,3辆这样的车够坐吗?

  2、桃树有2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2倍,苹果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学校买来了39只篮球,买来的排球比篮球的3倍还多4只,买来的足球有多少只?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p46—47.8、9

《练习五》 篇10

  1. 在练习中逐步理解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1)这个纸巾盒的前面是长方形,长是24cm,宽是9cm,和它相同的面是后面。

  (2)它的右面是长方形,长是12cm,宽是9cm,和它相同的面是左面。

  (3)上面和下面的长是24cm,宽是12cm。

  2. 这个粉笔盒形状是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0cm,有6个面完全相同。

  3. 数学书的长是20.7cm,宽是14.6cm,高是0.7cm。上面和下面的长是20.7cm,宽是14.6cm;前面和后面的长是20.7cm,宽是0.7cm;右面和左面的长是14.6cm,宽是0.7cm。

  4. 是一个长方体框架直观图。

  (1)和a平行的棱有3条。

  (2)和a相交并垂直的棱有4条。

  (3)和b平行的棱有3条。

  5. 略。

  6. 是一道联系实际的问题,把俱乐部看成一个长方体,要想知道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线,实际就是求这个长方体棱长的总和,有两种解题思路:

  思路一:由于地面的四边不装彩灯,实际就是这个长方体长、宽、高和的4倍,再减去两个长和两个宽的长度。列式解答为(90+55+20)×4-(90+55)×2=370(m)

  思路二:实际就是求长方体的2个长、2个宽、4个的高的总和。列式解答为90×2+55×2+20×4=370(m)

  7. 也是一道联系实际的问题。这道题与上题类似,都是求长方体棱长和的问题。注意已知条件给出的长度单位是不同的,要化成相同的单位后再计算。有两种解题思路:

  思路一:都化成以cm做单位,列式解答为2.2m=220cm,(220+40+80)×4=1360(cm)

  思路二:都化成以m做单位,列式解答为40cm=0.4m,80cm=0.8m,(2.2+0.4+0.8)×4=13.6(m)

  8. 是用小正方体做拼摆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看到当正方体的棱长增加1cm时,体积就是原来的8倍。因为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摆成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摆成的大一些的正方体的棱长是2cm。

  9*. 答案是:a→c,d→i,e→f。通过正方体的水平移动,首先可以观察到和i相邻的面有a、e、f、c,那么i只能和d是相对的。从三幅图中还可以观察到和a相邻的面有i、e、f,那么a只能和c或d相对,因为i和d是相对的面,所以a只能和c相对。这样,只剩下e和f是相对的面了。

《练习五》 篇1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探索精神,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解决问题。

  难点: 能发现问题并能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揭示课题。

  我们学习了知道一个数和另一个数与它的关系,要求这两个数的和或差,解决这种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另一个数。这节课我们再来解决这种问题。

  二、组织练习。

  1、 做第6题。

  (1)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2)先画出黄牛的头数,让学生画出奶牛的头数。

  (3)要先求出什么?怎样算?

  (4)再求出什么?怎样算?

  (5)这一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奶牛的头数。

  2、 做第8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1人板演。

  检查。

  说说这一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可出示线段图帮助理解)。

  比较两题的异同点,关键要突出它们的相同点。

  3、 做第9题。

  学生读题,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线段图,然后根据先线段图列式解答。

  交流时说说你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如果将“3倍多9只”改成“3倍少9只”,你会解答吗?

  4、 做第10题。

  分题出示,让学生说说应填什么和怎样想的。

  或用分别估算左右两边的得数,或通过比较左右两边的算式进行判断大小。

  5、做第12题。

  让学生相互提问题,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归纳提的好的问题。

  6、做第13题。

  观察图,你获得什么重要的数学信息?

  如果现在你有100元,买两种体育用品,还剩多少元?

  如果你有100元,不规定怎么买,你打算怎么花?

  三、思考题。

  教师注意逐步提醒,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四、练习小结。

  两步计算的问题关键是要知道先求什么。

  五、布置作业。

  第7题、第11题和补充题。

  课前思考:

  这部分练习的内容重点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不同的分析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要巩固借助线段图分析并解决一些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策略意识。尤其是安排的一道开放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同桌讨论,尽可能找到符合要求的不同方法,也可以提醒学生借助列表的方法有条理地排一排,以增强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课后反思:

  像这样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课,只要给予学生解题的方法,学生不再过多地依赖老师的分析,能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当学生都能很顺利解答问题后,可以适当将题目开放,这样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将思维更发散、开阔些,不仅仅局限于所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有时候,在分析题目的过程,我适当的将题目条件或问题稍加改变,就变成了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学生在原来解答问题的基础上,这样的问题不会显得有很大的难度,反而觉得有这样的兴趣去解答比现在稍微复杂一些的题目。有时候,我适当增加一些与题目有联系的条件,但对于解答问题是用不上的多余条件,让学生进行解答,这时,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受那些条件的干扰,比较轻松地将问题解决了,他们也知道老师是故意这样考他们的。而且还会很得意的告诉老师,他们不会“上当”的。可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能通过举一反三,对原有的学习层次进行提高,而且,不会觉得力不从心,反而觉得这是学习的需要,更能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效果肯定不言而喻了。

  课后反思:

  本课练习对于学生而言可能难度不大,只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过程,对于一些稍有转折的题目适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指出注意点就可以了。由于比较简单,所以本课也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帮助了学生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其中第11、12两题在启发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合理信息解题的过程中,还激发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后的练习中还加入适量的较有难度的题目进行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各种类题型的能力。

  课后反思:

  这节练习课让学生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独立解答,通过交流,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进一步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在解决第9题时我让学生先画出表示题中数量关系的线段图,再列式解答,学生通过观察所画线段,能够找出数量间的关系,并且进行正确解答。本课教师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来参与数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有条理的思考,按步骤解决问题。最后一题是思考题,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交流,比较出每组数的规律,并且按规律接着写出几道算是,从而通过计算加以验证。

  听后随想:

  听了袁老师这节复习课,内容是让学生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在分析题目时,主要是根据“已知什么,求什么?关键要求什么?”这一解题思路,袁老师分析每题都要让学生问一下自己这步求的是什么?因为很多同学都把中间的条件当成最后要求的,在作业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在学生掌握的基础上,袁老师把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稍做了改变,让学生体会到多步计算并不难,只要一步一步分析,跟一步、两步计算应用题是一样的。

《练习五》 篇12

  课题

  练习五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熟练地对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运算。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能熟练地对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运算。 学情分析: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练一练。

  1、第1题,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请学生独自完成。

  2、第3题,练习有关分数的解方程,请学生独自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

  3、第4题,在学生解答此题的过程中,提示他们要找出弄脏的数字,首先应把两个数化为相同的表示形式。

  4、第6题。

  (1)先安排学生算一算。

  (2)然后组织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

  (3)尝试根据自己寻找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4)最后请学生独立出题,供同桌进行练习。

  二、实践活动。

  1、第2题,实践活动“垃圾分类”。

  (1)让学生统计家中一个星期丢弃的塑料袋的情况。

  (2)并分别计算出每天丢弃的数量占一个星期丢弃数量的几分之几。

  (3)根据每天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建造“分数墙”。

  (1)活动的目的是计算几个几分之一相加的和是1。

  (2)实现准备若干条长度相等的纸条,直接在纸条上进行分割,并填上相应的分数。

  (3)实际操作时,提醒学生注意由于纸条较薄,因此容易出现拼搭散乱的情况。

  [板书设计]

  练 习五

  活动一、垃圾分类 活动二、建造“分数墙”

  个性化教学思路:教学后记:加强基础性对比练习,对于提高学困生的题目理解以及解题方面是很有作用的,要不断加强训练。

《练习五》 篇13

  这时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许多的“朋友”,但童年的友谊是最纯真的。我童年有许多小伙伴。我童年最好的小伙伴是瑶瑶。

  她是一个暴力的女生。一个圆圆的苹果脸,脸上有两颗黑黑的大葡萄。而这两颗大黑葡萄使她看起来更加的有精神了。眼睛下是一个扁扁的鼻子,这个鼻子远看像一个被东西砸扁的鼻子。但这扁扁的鼻子长在上面一点也不影响,扁鼻子下面是一张能说会到的嘴,这张嘴可以把你吵到烦死为止。不信,我举个例子给你听听:

  某个星期六的早上,我和她在我家一起做作业。,楼底下有个同学来和我们一起做作业。因为他不知道我家住几楼几号,所以在楼下叫我的名字。只见她立即冲下楼,对着那个男生就大叫:“你,叫那么大声干嘛,你难道不知道别人正在休息是不可以打扰的吗?像你这种不懂礼貌的人,真是该死。”说着她就要打下去。“妈,可不要被这个小祖宗打到,如果谁被她打的话,不住院才怪。”我立即大叫到:“不要打,那是我同学。”她才停下手来接着说:“你真不懂礼貌,要不是看在她面子上,我早就把你打的满地找牙。后来,同学在一句话都没说就气冲冲的回了家。星期一,同学和我说快被她吵死了。这就是她厉害的嘴巴,一张能把正常人吵成“神经病”的嘴巴。

  这个脸上的五官和她的苹果刚好是一个完美的配合。可这个完美的配合上有一个小小的缺陷。脸颊上有雀斑。这些雀斑的出现使人看着十分闹心。就像一个极品红富士上张了许多斑点。

  这就是我的小伙伴,我童年到现在的小伙伴。一个永远是伙伴的伙伴。希望我们之间的是伙伴,而不是仇人。

《练习五》 篇14

  第六课时 练习五⑵

  【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练习五第7~12题,思考题。

  【教学要求】

  ⒈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混合运算,完成练习五上的练习。(板书课题)

  ⒉口算:

  720÷90 484÷2 450÷50 28+42

  13×4 840÷21 360×2 65-17 56+8

  ⒊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87-49+21 (90+70)÷80

  100-5×13 32×(47-17)

  二、灵活运用

  ⒈完成练习五第7题。

  ⑴出示题目:请同学们一线一组地算一算。

  ⑵比较: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关系?

  ⑶小结:能过这组题的计算,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数边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果相同。

  ⑷组织同学们分组举例,并证实以上的结论。

  ⒉完成练习五第8题

  ⑴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可以不计算,通过观察比较。

  ⑵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每题比较时的思考过程。

  ⒊完成练习五第9题

  同学们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及是纠正。

  三、实际应用

  ⒈完成练习五第10题。

  ⑴出示第10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⑵分析,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⑶比较两种方法:800÷4÷5 800÷(4×5)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

  ⒉完成练习五第11题。

  ⑴同学们独立完成。

  ⑵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及所用数量关系式。

  ⒊完成练习五第12题。

  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插图,并结合题中提供的其他信息,请同学们独立完成2个问题。

  ⑵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⒋完成思考题

  ⑴启发学生倒过来算:因为后算乘法,那么什么数乘5得500?而100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⑵推导出方框里的数,再根据正确的运算顺序算出结果。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五》 篇15

  之一

  孔令权

  训练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词语搭配。

  4.依照拟人手法造句。

  5.熟记成语。

  6.读读背背三字经。

  7.口语交际;水里的火山。

  8.学写毛笔字。

  训练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用钢笔描红。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词语搭配。

  二.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句子。(2)理解句子的意思。

  (3)指导学生看清行款布局及每个字的间架。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进行小结。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认识部首:攵。

  (2)生看图,师提问:第一竖排有什么特点?第二竖排有什么特点?第三竖排有什么特点?

  (3)集体交流。

  (4)学生说一说属于这些部首的字。

  3.练习:

  在表格中填写分别属于这些部首的字。

  教师巡回个别指导。同座位互相大声朗读所填的字。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用小黑板出示竖线左边的词语.

  (2)指名读词。并说说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表示动作)

  (3)用小黑板出示竖线右边的词,

  (4)指名读词,说说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说明怎样动作)

  (5)将可以搭配的词用线连起来。

  (6)将搭配好的词语读一读。

  (7)教师归纳搭配词语的方法步骤:一读,二想,三画线。

  3.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想、三画线的方法完成竖线右边的词语搭配。

  (2)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练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4.反馈。

  (1)讨论自练情况,确定正确答案。(2)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3)同座位互查练习的情况。(4)让学生朗读搭配好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依照拟人手法造句。

  2.熟记成语。

  3.读读背背三字经。

  二.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第一组的两个句子,指名学生朗读。

  (2)让学生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

  (3)师启发学生:两个句子用词不一样,但句子的意思一样不一样呢?

  (4)师进一步启发学生: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但用词不同,请同学们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个句子写得好呢?为什么?

  (5)练习朗读句子。

  3.练习。

  (1)出示第二组的两个句子。

  (2)学生自己朗读比较。

  (3)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4)出示练习题:

  出示句子:(根据句子的意思,依照每组的后一个句子造句)

  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晃动起来。

  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高兴得跳起舞来。

  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微微点头。

  4.反馈。

  (1)学生依照第组的后一个句子造句。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教师纠正学生造句中的错误。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学生大声朗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自读从《三字经》中选出的韵文。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范读和领读。

  (4)教师分行讲解《三字经》的意思。

  (5)教师再次范读三字经的节选。

  3.练习。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指名朗读。

  (3)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4.反馈。

  (1)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口语交际;水里的火山。

  2.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2.指导。

  (1)仔细观察老师做的实验。

  实验材料:一只小瓶子、一只装满水的大玻璃罐、一根细绳子、红墨水。

  用细绳系住小瓶子的瓶颈,在小瓶子里装满冷水,再加上几滴红墨水,将小瓶子慢慢放进大玻璃罐的热水中,安放在罐底。

  (2)说说实验经过。

  教师提示: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说一说实验的过程。

  (3)说说实验结果。

  教师启发学生:小瓶子放进大玻璃罐子里后,出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这是什么道理?

  (4)指名练说实验的过程和自己的想法。

  3.练习。

  (1)学生先分组在小组内练说。

  (2)第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说话。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评议。

  (2)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练写毛笔字

  1、分析写法。

  2、练写。

《练习五》 篇16

  【课题】练习五

  【教学目标】

  整理与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熟练计算。

  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获取有用信息,通过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独立完成第1题。

  订正答案,说一说计算方法,注意事项。

  独立完成第2题。

  订正答案,说一说计算方法,注意事项。

  第4题。用估算的方法检查计算题(4),说一说错在哪儿,并改正过来。

  第五题:

  这是一道发现规律的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发现隐含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最后要组织学生欣赏这两组算是的独特结构,得到美的体验。

  第三题:

  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获取有用信息,通过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交流各自的想法。

  第7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算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第8题。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确定方法,在分工合作。

  可以用把所有三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用得到的结果去比较。也可以先用估算的方法排除掉一些不大可能的,然后再计算。

  实践活动:

  3、出示问题1:

  思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再和组内同学交流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实践。

  可以先测量一步的长度,再推算120步的长度。也可以走120步在实地测量一下。

  第9、10、11、12体可以留作家庭作业。

《练习五》 篇1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3、增强学生口算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口算方法。

  难点:估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的口算。这节课我们要来进一步练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练习五)

  二、组织练习。

  1、 做第1题。

  指名学生口算,让学生比较,说说想法。

  2、 做第2题。

  教师操作,让学生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

  同桌继续进行口算,一人出题,一人口算,然后交换。

  3、 做第3题。

  教师说明用符号表示两种得数。

  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检查。

  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重点讨论方法,如加法,要考虑进位,而减法则要考虑退位。

  4、 做第4题。

  让学生做在书上,然后核对结果,鼓励学生,以增强口算的信心。

  三、拓展练习。

  1、做第5题。

  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让学生说说这些问题应怎样答或怎样算。

  2、补充题。

  四、练习小结。

  学生对自己本节的练习做自我评价,或请同桌评价。

  教师根据课堂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

  根据第2题的形式编写3组口算、第5题和补充题。

  板书设计:

  练习五

  55 + 32=

  55 – 32=

  课前思考:

  教材中安排了本单元的综合练习,引导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和练习。从具体的练习题来看,这部分内容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口算和估算的题目,另一类主要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这节课所安排的练习,主要是第一类。重点是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弄清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以及加与减在口算方法上的异同,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方法,形成必要的技能。

  课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主要练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学生通过口算以及口算后的比较,进一步弄清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以及加与减在口算方法的异同,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加、减法的口算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方法,形成必要的技能。估算在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第3题旨在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学生练习下来的情况还不多。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口算能力还是不行,特别是进位加和退位减,还需要加强练习口算的技巧和速度。

  课后反思:

  对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生口算方法很熟悉,但口算速度还不快,尤其是出现进位和退位的情况时,总要停留片刻才能口算出答案。但值得欣慰的是,学生的估算能力很强,有自己的估算方法,而且估算的速度很快。但学生对于估算的作用有可能还没清晰的认识,不能很好地利用估算进行检验,总是将估算脱离于真正的计算之外,是为了估算而估算,这样的目的比较强。我认为,以后要在实际的做题的过程中,重点让学生自己尝试用好估算,让他们意识到估算是为计算服务的,有了这种意识,很多学生都会将两者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今天的练习题,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不同题型的练习,通过变换题目的练习形式,增加学生练习的趣味性。

  课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对本单元的综合练习,巩固学生对本单元的认识,并能深入、熟练的解题。内容大致分了两类,一类是关于口算和估算的题目,口算是为了使学生能进一步弄清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以及加与减在口算方法上的异同,但在实际的练习中发现学生口算的熟练程度还有待加强;对于估算学生基本能运用自己的独特方法进行计算,但未能将估算真正运用到计算中。第二类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这部分内容学生掌握的还可以,能根据已知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对这个单元的复习与巩固,今天主要复习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这一内容,在练习中让他们比较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在算法上的异同,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对于估算我先让他们估算好后马上口算出得数,看看计算的结果是不是在估算的范围内,使他们更明确估算是为计算服务的,课上采用多变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口算,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友投稿及网络整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请反馈给我们及时更正,对文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但任何责任。
版权所有:学窍知识网 Copyright © 2011-2024 www.at31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