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学科数学

加 法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2024-01-15 10:08:24


加 法(精选14篇)

加 法 篇1

  根据幼儿好动,喜欢操作的特点,我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活动目标:

  1、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4以内数的组成。

  2、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尝试自编得数是4的加法应用题。

  3、使幼儿进一步理解两个部分数的交换关系。

  候要听妈妈的指挥,看看两只手上的萝卜一共有多少根?(4根),你们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加法),怎样列出这个加法算式,请兔宝宝将它写在答题卡上,写的时候,字要写大一点,不然兔妈妈看不清楚,(兔妈妈帮助能力差的小兔讲解列式)。

  我们的萝卜丰收了,你们高兴吧!我们来开个庆祝会吧!我们去采花来装饰一下,我们每个宝宝都采到了花,一共采了几朵(4朵),我们把手里的花举起来,看看两只手上的花交换位置合起来还是几朵花?(4朵),两只手上的花虽然交换了位置,但是它们的和没有变,请兔宝宝将加法算式写在答题卡上,写完之后把答题卡举起来,小兔互相检查一下你写对了吗?

  今天,我们学会了新本领又可去智力迷宫玩,来,我们鼓鼓掌、嘿嘿,我真棒!

  三、活动延伸

  4、培养幼儿分析推理能力,思维的敏捷性及幼儿动手尝试的精神,训练幼儿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激发兴趣。

  活动准备:

  3以内加法算式卡、数卡4,苹果、梨图片4张,每个幼儿4个萝卜,4朵花,蘑菇图片4张,兔妈妈、小兔头饰,布置好活动场景。

  活动过程:

  随《十个数字跳舞》音乐,做手指游戏。

  一、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复习4的组成

  1.游戏“开火车”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欢看动画片,《动画城》节目你们看过吗?动画城里的聪明屋有位金龟子姐姐,她呀今天邀请我们到聪明屋去做客,她呀要看一下谁是最聪明的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到聪明屋去吧!怎么去呢?我们坐火车去吧!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出示加法题卡)嘿嘿!我们的火车几点开?我们的火车2点开……

  2.游戏“又有苹果、又有梨”复习4的组成

  呜……火车开到了聪明屋,看看,金龟子姐姐他们拿什么来招待我们呢?导出“又有苹果又有梨”的游戏,一个苹果几个梨?(3个)……

  3.游戏“对数”

  刚才小朋友们对得真好,老师也来考考你们,我们来对数,举起你们的小小手,我出1,你出几?(3),1和3合起来就是4……

  二、创设情景,在操作中尝试写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

  金龟子姐姐说:“你们都很聪明”,现在我要请你们到智力迷宫玩,去智力迷宫前,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新本领才能去,学什么本领呢?

  兔宝宝,我是兔妈妈,我告诉你们一件高兴事儿,我们种的萝卜丰收了,请兔宝宝跟着妈妈到地里去拔萝卜,每个宝宝拔4个萝卜,自己分一分,看有几种分法?(个别回答,老师演示)拔了这么多萝卜,我们把萝卜搬回家,搬的时

  候要听妈妈的指挥,看看两只手上的萝卜一共有多少根?(4根),你们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加法),怎样列出这个加法算式,请兔宝宝将它写在答题卡上,写的时候,字要写大一点,不然兔妈妈看不清楚,(兔妈妈帮助能力差的小兔讲解列式)。

  我们的萝卜丰收了,你们高兴吧!我们来开个庆祝会吧!我们去采花来装饰一下,我们每个宝宝都采到了花,一共采了几朵(4朵),我们把手里的花举起来,看看两只手上的花交换位置合起来还是几朵花?(4朵),两只手上的花虽然交换了位置,但是它们的和没有变,请兔宝宝将加法算式写在答题卡上,写完之后把答题卡举起来,小兔互相检查一下你写对了吗?

  今天,我们学会了新本领又可去智力迷宫玩,来,我们鼓鼓掌、嘿嘿,我真棒!

  三、活动伸 延 金龟子姐姐还想看看哪个小朋友最爱动脑筋,用老师提供的蘑菇图片,自己试着编加法应用题,注意编加法应用题要讲一件事,出现两个数,提一个问题,问一共有多少?合起来是多少?

  编应用题又是一样新本领,会编的小朋友很能干,不会编的也不用着急,下次老师要教你们编加法应用题的新本领。

  活动自评:

  从活动中发现,幼儿对操作很感兴趣,幼儿有创新意识,但少数幼儿还是不会写出算式,我认为对于这些幼儿,老师日常活动中多加以个别指导,他们一定会成功。

加 法 篇2

  (三年级实验教材数学说课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位算。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复习检查(全班做,请学生板演)

  36                      42             87

  +72                            +88                      +49

  结合扮演情况进行评议。

  二、新课

  1、谈话: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内容。我们再来看“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

  用图表或屏幕出示该表,框出下面部分。

  爬行类

  376

  两栖类

  284

  提问:谁能就这两个数据提出一个计算的问题?

  ——爬行类和两栖类的已知种类一共有多少种?

  列式算式:376+284

  2、教师: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估算,现在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376+284的和大约是多少?

  分小组讨论并在全班汇报

  师:同学们看看教材第18页的男孩子和他的估算方法。

  归纳:在进行三位数的估算时,一般可以把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再用口算的方法估计和的范围。这种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3、师:请同学们用竖式算一下

  学生独立计算(同时教师板书)

  归纳:在中,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4、反馈练习。第18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五第1、2题

加 法 篇3

  执  教:河北省玉田县城内二小 王海玉

  教案设计:河北省玉田教育局教研室 陈长胜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二小 王海玉

  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教育局教研室 薛玉春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二小 周文清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例题及做一做,27页练习三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 、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 ) 3 ( ) 5。

  [设计说明:通过复习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设计说明:通过演示,加上手势 ,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引导学生交流,培养交流的意识。]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2)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设计说明:由直观图抽象出数的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认识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2+1=3。

  ②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

  ③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

  ④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 ,一共有3个同学,1+2=3。

  ……

  [设计说明:通过观察,得出1+2=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联想,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 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4+1、1+4、3+2、2+3、1+3、3+1......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述,边摆边说,学生独立操作, 从中体验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23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设计说明:让学生借助于熟知的生活事例学习数学,使学生初步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从而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全课小结(略)

  教学设计说明

  河北省玉田教育局教研室 陈长胜

  《加法》一节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数、比大小、第几、几和几(组成或分解)后进行的。教材通过两幅直观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第一幅图展示的资源是一个小朋友与两个小朋友走到一起,一只红纸鹤和两只蓝纸鹤放到一起,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然后说明把1和2和起来用加法计算,从而抽象出加法算式。第二幅图展示的是把三个红气球与一个蓝气球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让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做一做,通过先摆圆片,再说算式,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加法的含义。

  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理解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不要求学生写加法算式;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已有经验,本节课的教学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结合情境,充分感知加法的含义

  感知是认识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充分感知加法的含义,我们把课本第一幅图制成了课件,变静为动,通过五次演示,使学生直观看出1名学生与2名学生、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合并的过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手势表述合并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直观理解,为抽象加法算式做好了必要的孕伏。本节课主要是感知加法含义,教材从儿童生活出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发散思维。在揭示出加法算式后,可引导学生再观察第一幅图,让学生说出由这幅图还可以写出什么加法算式。如有的学生说出2名同学与1名同学、2只蓝纸鹤与1只红纸鹤、1名女同学和2名男同学走到一起等等,再次感知加法的含义。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从日常生活的事例中抽象出数和符号及加法算式的过程,既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又有利于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与掌握。

  二、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加法的含义

  通过第一幅图学生已初步感知了加法的含义,知道了加法算式的读法,这时学生对加法的含义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去感悟、去体会,才能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为了让学生体验,我们安排了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通过摆圆片,边摆边说操作过程,引导学生把第一次摆的圆片与第二次摆的圆片合并的过程演示出来,表述时要用手势表示出来,说明合在一起就是两次一共摆了多少圆片。学生桌上都放有5个圆片,可以启发学生任意摆一个算式,并说出来,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第二次活动:看图说出加法算式。投影出示教科书第二幅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说出加法算式,从中体验加法的含义。第三次活动:看算式,摆一摆。让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把数学表达式转化为直观图,从逆向体验加法的含义。

  三、引导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让他们合作交流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要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教给学生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交流的意识。本节课在这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如在教学第一幅图时,投影演示后,先让同桌的一名同学说,另一名同学认真听,然后互换位置,进行交流;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再在班内进行交流,渗透合作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数学又服务于生活,教学时要注意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重要性。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其他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进一步体验到生活中许多问题要用加法解决,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本节课的设计与教材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我们认为教材只是教学的蓝本,教师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应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教材资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这样教学有利于儿童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的有机结合,也有利于学生数感的形成。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把握加法初步认识的“度”(知道加法的含义,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因此,本节课只要求学生会说出加法算式,而不一定要说出得数,即便说出得数也是数出来的,因为下节课才学习加法的计算方法。

  2、要注意过程的展现,教学时除了注意展现情境图的过程外,还应注意展示合并的过程,并要求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来。

  3、本节课只认识“+”,(因为“=”在比大小时已出现了)并不要求书写,因此不要提高要求,以免加重学生负担。

加 法 篇4

  应用题训练(二)

  一、倍分关系

  1、  已知甲数是乙数的3倍多12,甲乙两数的和是60,求乙数。

  2、  已知甲数是乙数的 少5,甲数比乙数大65,求乙数。

  3、某厂今年的产值是去年产值的3倍少25万,今年和去年产值总和是75万,求今年该厂的产值。

  二、百分比问题:

  1、  某储户将12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一年,取出时共得到人民币12240元,求该储户所存储种的利率。

  2、  某商品降价12%后的售价为176元,求该商品的原价。

  3、  受季节影响,一个月内,某商品涨价10%后有下跌了10%,现在售价297元,求该商品原价。

  三、物资分配:

  1、  一筐梨,分散后小箱装,用去8个箱子,还剩8kg未能装下;用9个箱子,则最后一个箱子还可以装4kg,求这筐梨的质量。

  2、  某校春游,若包租相同的大巴13辆,那么就有14人没有座位;如果多包租1辆,那么就多了26个空位,问,春游的总人数是多少?

  四、比例问题:

  1、  某一时期,日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为25.2:1,那么日元50万,可以兑换人民币多少元?

  2、  图纸上某零件的长度为32cm,它的实际长度是4cm,那么量得该图纸上另一个零件长度为12cm,求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

  3、  某人将2600元工资作了打算,购书费用、休闲娱乐费用、家庭开支、存款比为1:3:5:4,请问此人打算休闲娱乐花去多少元?

  五、调配问题:

  1、  一车间与二车间总人数为150人,将一车间的15名工人调动到二车间,两车间人数相等,求二车间人数。

  2、  某厂甲车间有工人32人,乙车间有62人,现在从厂外有招聘新工人98名分配到两个车间,问应该如何分配才能使二车间的人数是一车间人数的3倍。

  六、数字问题:

  1、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360,求这三个偶数。

  2、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为10,如果将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交换位置,得到的新的两位数字比原来的两位数大18,求原来的两位数。

  3、  一个五位数,如果将第一位上的数移动到最后一位得到一个新的五位数(例如:此变换可以由4321得到3214),新的五位数比原来的数小11106,求原来的五位数。

  七、几何问题:

  1、  将棱长为20cm的正方体铁块锻造成一个长为100cm,宽为5cm的长方体铁块,求长方体铁块的高度。

  将棱长为20cm的正方体铁块没入盛水量筒中,已知量筒底面积为12cm2,问量筒中水面升高了多少cm?

加 法 篇5

  加    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23页例题及做一做,27页练习三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 、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   ) 3 (   ) 5。

  [设计说明:通过复习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设计说明:通过演示,加上手势,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引导学生交流,培养交流的意识。]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2)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设计说明:由直观图抽象出数的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认识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2+1=3。

  ②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

  ③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

  ④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 ,一共有3个同学,1+2=3。

  ……

  [设计说明:通过观察,得出1+2=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联想,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 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4+1、1+4、3+2、2+3、1+3、3+1......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述,边摆边说,学生独立操作,从中体验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23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设计说明:让学生借助于熟知的生活事例学习数学,使学生初步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从而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全课小结(略)

加 法 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完成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

  1.看图说数字。

  2.示图(幻灯片)。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动物在跑步比赛,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还看到一只小鸟在喊。

  师:这只小鸟说了些什么呢?

  老师领读,学生读: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很快吸引了学生,打开“你看到了什么?”这一话闸,学生象小鸟归巢一样叽叽喳喳说开了,想表现的欲望非常强。一组琅琅上口的顺口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旧知,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这一幅图制作成课件,配以动态展现,效果就更好了。]

  探究新知

  1.引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时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反复操作活动片,如下图:

  生1:小狗和小猫赶上了小兔。

  生2: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来小兔跑在最前面,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它们合起来有几只?

  生:它们合起来有3只。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它(板书:加法)

  [通过演示,学生发现“1只小兔和两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引出“它们合起来有3只”,很自然产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加法原来就在身边。]

  2.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师:1只小兔和两只小狗、小猫合起来用数字表示,就是几和几加起来?

  生1:1和2加起来等于3。

  师:X同学真聪明!在数学上,1和2加起来,用“+”表示,等于3用“=”表示。

  板书:1  +  2  =  3

  加号     等号

  读作:1加2等于3。

  教师领读,学生读。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你准备怎么记住它们?

  生1:加号像一个十字架,等吃像一双筷子。

  生2:我是这样记的:原来就有一横,后来又有一竖,它们合起来就成了加号啦,上下两横一样长,是相等长的就是等号。

  师:同学们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提出了那么多新颖别致的想法,有从形象上,也有从含义上的,这不仅对加法和等号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观察画面,体会含义。

  让学生看书上汽球图。

  师: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3只红汽球,1只蓝汽球,合起来有4只汽球。

  师: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并且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回答板书:3+1=4

  让学生读一遍算式。

  反思:我觉得这一环节处理得不恰当,老师一步一步牵着学生走,固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对加法已有初步认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

  4.发散联想,理解含义。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生1:我妈妈给我买回1个本子,我爸又给我买回2个本子,我一共有3个本子,1+2=3。

  生2:我们家有2个大人,1个小孩,一共有3个人,2+1=3。

  生3:我们学校一年级有3个班在二楼,1个班在三楼,一年级一共有4个班,3+1=4。

  生4.我们教室讲台上面有1盏灯,我们座位上面有4盏灯,一共有5盏灯。1+4=5。

  ……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思路丰富多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的关系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巩固提高

  1.动手操作。

  a.第23页“做一做”。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然后一学生上台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b.看算式,摆小棒。

  2+1       1+1       2+2

  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用小棒摆,同桌互相检查。

  (老师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练习设计围绕加法认识这一重点,采取摆圆片说算式,看算式摆小棒、画填方格、独立笔答、开放题等形式,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了预定目的。)

  c.用5个△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学生独立操作,然后汇报。

  1+4       3+2       4+1 ……

  2.发展题(印发)。

  a.看算式,先画○表示,再填得数(印发)

  ①1+2=□            

  ②2+1=□           

  b.直接填得数

  2+1=□     3+2=□     1+3=□

  3.开放题:□+□=5

  教学设计说明

  “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数、比大小、第几、几和几(组成或分解)后进行的,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初步认识加法,知识虽然简单,却对以后的学习计算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共设计四个环节,层层推进:

  (1)直观演示,初步感知加法含义;

  (2)观察画面,体会加法含义;

  (3)发散联想,理解加法含义;

  (4)动手操作,巩固加法含义。

  首先让学生观察小动物比赛情境,把观察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望。接着,通过观察书上“汽球图”,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图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例举用“加法”来表示的事例,增进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感悟到“加法”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最后是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先是算算式摆,然后是用5个学具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

  执教:广西南宁市南湖小学  蒋秋英

  评析:广西南宁市教科所  展秀婷

加 法 篇7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4.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或圆片。

  投影片(主题图抽拉片),人物贴图,开放题材料(红花、绿叶、信封袋)。

  教学设计

  创新情境,导入  新课

  (投影出示主题图抽拉片: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

  △交流汇报:

  生1:有4只小鸟在吃小米,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吃小米……

  生2:我看到在大森林里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在一起就是5只,列式就是:4+1=5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1=5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勾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贾老师把静态的教材制成动态的投影片,使情境活动化,让学生在眼看、脑想、口说的过程中,理解图意,激发学习积极性。]

  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师:“4加1等于5,你是怎样算出的?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师参与讨论。)

  3.全班交流,代表汇报。

  生1: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数数法。)

  (根据回答贴图板书)

  生2: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接着数。)

  生3:我可以心算。

  生4:我会数指头或小棒来算。

  生5:先有4只小鸟,又飞来5只小鸟,4和1就组成5,所以4+1=5(师给予高度评价。)

  4.师生评价。

  a.师:一道题,就有这么多算法,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生评略。)

  b.师介绍自己喜欢的方法,说明理由。

  [此环节明显地体现出教师的角色开始转变,不再是纯粹的知识灌输者,而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很好地体现了《标准》的基本理念。]

  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a.仔细观察、分析、说图意。

  b.全班交流,汇报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2=5

  2+3=5

  c.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d.仔细观察这两道题,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集团和不变规律)

  2.第24页的“做一做”第2题。

  a.学生按要求摆一摆。

  b.口头列算式。

  c.打开书第24页填上书上。

  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分组进行“红花配绿叶”活动。

  a.要求:为“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b.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组找到的答案多,图案设计最美。

  c.生生互评:给优胜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星”、“智慧星”。

  [贾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习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计算、想象、拼摆,全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迁移默化地渗透了美育。]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开放”二字。

  1.教学时,思维方式的开放。在探讨“4+1=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时空结构,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开放情境。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采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贾老师尊重学生发现的想法和自己的选择。

  2.教学评价趋于开放。师生互评计算方法,生生互评小组的使用评价形式的开放,有效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练习题的开放。由于绿叶即(条件)有多余,所以学生要给花蕊里5、4、3等红花配绿叶,就要经过观察,口算等思维过程,结合小组同学的审美观点,可以摆出多种多样的图案,同时,5以内加法的各种算术基本都口算一次。习题的开放,学生的开放,学生就有多种选择的可能,这样才能得到自己发展。

  执    教:贾丽红

  指导教师:田彦琴 韩晓华

  评    析:王宝霞

加 法 篇8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加法结合律.

  2、能够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 

  加法结合律的运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什么叫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43+67=( )+( ) 35+( )=65+( )

  ( )+18=19+ a+100=( )+( )

  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270+380=390+260 20+50+80=20+80+50

  a+400=400+a 140+60=60+140

  谈话引入:以上,我们运用了加法的意义及交换律解决了一些问题,那么关于加法还有没有其他的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途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加法结合律和简便运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3、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2+13)+14○12+(13+14)

  (320+150)+230○320+(150+230)

  1、教师提问:(1)上面等式两边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都有三个加数,左右两边的三个数相同;

  不同点:加的顺序不同.

  (2)每组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连接?每组算式说明什么?

  2、归纳加法的结合律.

  3、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教师板书:(a+b)+c=a+(b+c)

  等号左边(a+b)+c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等号右边a+(b+c)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相加.

  a、b、c表示的数是什么范围的数?

  4、练习: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25+68)+32=25+(□+□)

  130+(70+4)=(130+□)+□

  (二)教学简便算法.

  应用加法结合律我们可以改变一些数的运算顺序,但应用加法交换律更主要的一点是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1、例4 计算 480+325+75

  教师提问:同学们想要计算 480+325+75,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学生试算)

  教师板书:

  480+325+75

  =480+(325+75)

  =480+400

  =880

  2、例5 计算 325+480+75

  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集体订正)

  325+480+75

  =325+75+480

  =(325+75)+480

  =400+480

  =880

  教师提示:哪一步可以省略?

  325+480+75

  =325+75+480

  =400+480

  =880

  3、比较例4、例5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的不同.

  例4没有调换加数的位置,直接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进行了简算;

  例5要使325与75相加,则必须先应用加法交换律将75交换到480的前面,再应用加法结合律简算.

  4、反馈练习:137+31+63,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用了什么定律?

  5、想一想,过去哪些计算应用了加法的结合律?

  (在做口算加法时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如:36+48

  36+48=36+(40+8)=(36+40)+8=76+8=84

  教师说明:根据加法结合律不仅可以做口算加法,还使一些计算简便.简算时要注意数字特点.

  三、巩固发展.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2、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

  10+20+30+40=10+(20+30)+40

  3、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88+75+12 6+2+7+4+8

  79+145+21 14+9+2+11+6

  25+97+15+3 7+39+43+61+8+32

  4、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填在括号里.

  (1)399+154+201=( )

  ①399+(154+201) ②(399+201)+154

  (2)374+268+126+432=( )

  ①(374+126)+(268+432) ②(374+ 126)+ 268+ 432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什么叫做加法结合律?与加法交换律有什么不同之处?

  五、布置作业 .

  光明小学篮球队队员的身高分别是:160厘米、164厘米、158厘米、156厘米、162厘米.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例3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例4 计算 480+325+75

  480+325+75

  480+(325+75)

  =480+400

  =880

  例5 计算 325+480+75

  325+480+75

  =325+75+480

  =(325+75)+480

  =400+480

  =880

  探究活动

  扑克魔术

  游戏目的

  让学生体会加法交换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游戏过程

  1.拿出24张扑克牌,平均分成两叠,一叠全部正面朝上,另一叠全部背面朝上.

  2.把两叠扑克牌叠成一叠,并洗牌若干次,再平分成两叠.这时,两叠牌都有正面和背面朝上.

  3.对学生说:“这两叠扑克牌中,正面和背面朝上的数目都一样.”然后让学生验证.

  游戏窍门

  将牌递给学生时,悄悄将其中一叠牌全部翻转过来.

  游戏原理

  不论洗多少次牌,两叠牌中仍会有12张正面和12张背面.假如其中一叠有7张正面和5张背面,另一叠肯定有5张正面和7张背面.如果把其中一叠翻转过来,那么两叠的正、背面的数目便一样了.

加 法 篇9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向量的加法的定义,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会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2)掌握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计算;

  (3)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化归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向量的加法的定义,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教学难点 :对向量加法定义的理解.

  三.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请同学看这样一个问题:(投影)

  (1)由于大陆和中国台湾没有直航,因此2003年春节探亲,要先从台北到香港,再从香港到上海,这两次位移之和时什么?

  (2)如图(2),飞机从 到 ,再改变方向从 到 ,则两次位移的和是 ,应该是_____________.

  (3)如图(3),船的速度是 ,水流速度是 则两个速度的和是 应该是___________.

  生:(1)这人两次的位移的和是从台北到上海;(2)飞机两次位移的和是 ;(3)两个速度的和是 .

  师:很好!两人向量的和仍是一个向量.本节课就来研究两个向量的和(板书课题:向量的加法).

  2.探索研究

  (1)向量的加法的定义:

  已知向量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 ,则向量 叫做向量 的和。记作: 即

  零向量与任意向量 ,有

  (2)两个向量的和向量的作法:

  ①三角形法则:两个向量“首尾”相接

  注意:1°三角形法则对于两个向量共线时也适用;

  2°两个向量的和向量仍是一个向量

  例1.已知向量 ,求作 向量

  作法: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 ,则

  ②平行四边形法则:

  由同一点A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BCD,则以A为起点的向量 就是向量 的和。这种作两个向量和的方法叫做平行四边形法则

  注意:平行四边形法则对于两个向量共线时不适用

  3.向量和与数量和的区别:

  ①当向量 不共线时, 的方向与 不同向,且

  ②当向量 同向时, 的方向与 同向,且

  当向量 反向时,若 ,则 的方向与 同向,且 ;若 ,则 的方向与 反向,且 ;4.向量的运算律:

  ①交换律:

  证明:当向量 不共线时,如上图,作平行四边形ABCD,使 ,

  则 ,

  因为 ,

  所以

  当向量 共线时,若 与 同向,由向量加法的定义知:

  与 同向,且

  与 同向,且 ,所以

  若 与 反向,不妨设 ,同样由向量加法的定义知:

  与 同向,且

  与 同向,且 ,所以

  综上,

  ②结合律:

  学生自己验证。

  由于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于多个向量的加法运算就可以按照任意的次序与任意的组合来进行了

  例如:

  例2.如图,一艘船从A点出发以 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喝水的流速为 ,求船实际航行的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解:设 表示船垂直于对岸的速度, 表示水流的速度,以AD,A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则 就是船实际航行的速度

  在 中, ,

  所以

  因为

  答:船实际航行的速度的大小为 ,方向与水流速间的夹角为

  4.演练反馈(投影)

  (1)在平行四边形 中, , 则用 、 表示向量 的是(     )

  A. +          B.           C.0          D. +

  (2)若 为△ 内一点, ,则 是△ 的(     )

  A.内心           B.外心        C.垂心          D.重心

  (3)下列各等式或不等式中一定不能成立的个数(     )

  ① ②

  ③ ④

  A.0          B.1          C.2            D.3

  5.总结提炼

  (1) 是一个向量,在三角形法则下:平移 向量,使 的起点与 的终点重合,则 就是以 的起点为起点, 的终点为终点的新向量.

  (2)一组首尾相接的向量和: ,如图.

  (3)对任意两个向量 、 ,任有 成立.

  五.板书设计 

  1.引例揭示课题

  2.例1

  例2

  演练反馈

  总结提炼

加 法 篇10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出示咖啡猫图片,语音播放: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咖啡猫,如果你能完成下面的题目,我就带你们去参观星星幼儿园)

  出示:2分成( )和1,3分成( )和1,~~~~~~

  那9加几等于10呢? ( 生答:1)

  引导:9加1等于10,我们可以说成9和1凑成10。--------一个字一个字地说。

  出示:9+1+2=``````` 请你们直接说出这几个算式的得数。(抽其中的两题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指着9+1+5,9+1+2你怎么算的?)

  二、新授

  (一)创设情景:教师出示“学生打扫”的全景图。

  1、咖啡猫就带着进入了星星幼儿园,那儿的小朋友打扫得可真起劲,学校就给他们送来了一些水。你知道一共送来了多少杯水吗?(12杯)

  提问: 12杯水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想学生的答案:``````` 请两个学生回答)

  提问:我们想知道一共送来了几杯水怎样列式? (生答:9+3=12)[ 师板书:9+3=12]

  过渡:9+3等于12是怎样计算呢?我们来听听电脑老师是怎么想的?(语音:盒子外有3杯水,盒子里有9杯水,看到9想到1,把3杯分成1杯和2杯,9杯加1杯等于10杯) [听完后,再请学生说一遍]

  2、小棒演示:我们用小棒来试一试,9+3是怎么算的?

  师述:左边摆9根代表盒子里的9杯水,右边摆3根代表盒子里的3杯水,接下来

  怎么移动呢?每个小朋友自己试一试,并悄悄告诉你同桌你是怎么移的。(看到9

  根想到1根,3根分成1根和2根,9根加1根得10根,10再加2得12)。[请好的小朋友说,再请一般的小朋友说,3 个小朋友说好,就一起说。]

  (二)、揭示“凑十法”

  1、 如果没有杯子和小棒的帮助, 9+3=12怎么想呢?同桌讨论一下。

  师生共同归纳算理:

  (9+1) 问:为什么要加1,(9+1=10),我们就可以说,看到9想到1,1是哪里来的呢? (3可以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 [完成板书: ]

  师完整地说一遍:看到9想到1,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

  谁能像老师一样说一遍,他就是我们班聪明的孩子。

  [ 请 四 个小朋友说,同桌说,一起]

  2、揭题:像这样的计算方法叫“凑十法”,这节课,我们就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 板书:9加几的进位加法 ]

  3、学校一共送来了多少杯水,你还能怎样列式? (3+9=12)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呢?

  ( 因为 9+3=12 所以3+9=12 ) ------请两到三个学生说一说

  4、[ 媒体演示:咖啡猫说你们真聪明!]

  咖啡猫送给你们一些三角形,左边有9个,右边有7个,要算9+7等于几可以怎样移动三角形呢?(从右边移一个到左边),也就是看到9个想到1个,把7个分成1个和6个,9个加1个得10个,10个加6个得16个。(配合媒体演示)

  请学生完整地说一遍。

  方块和括号里的填写完。打开书本第76页,找到像屏幕上的题目例2,方块和括号里的填写完。

  要求一共有几个三角形,还可以怎样列式呢?(7+9=16)

  三、巩固练习

  1、咖啡猫又带我们去看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他们正在摆圆片,我们用小棒试着摆。第一题男同学摆左边摆9根,右边摆2根,9+2怎样算?2+9呢?第二题女同学摆左边摆2根,右边摆9根。

  2、(卡片出示) 下面我们进行卡片口算抢答,看谁回答的既对又快!

  [抽两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9+6=9+8=9+4=9+3=9+2=

  2+9=8+9=4+9=3+9=2+9=

  3、找朋友。

  咖啡猫又带我们到操场上去玩找朋友的游戏,先仔细观察每个式子,再找朋友。

  师小结:我们发现,9加几的算式中,较小的数拆成1和几,9先和1相加得10,10再和几相加得十几。

  9+7 9+1+3

  9+4 9+1+5

  9+3 9+1+7

  9+2 9+1+2

  9+8 9+1+1

  9+6 9+1+6

  4、小结:你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抢小红旗,看谁写的多?

  填写 9+( )=( ) ( )+ 9 =( )

  四、布置作业 

加 法 篇1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8页例2。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学过加法计算,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为后面学习连续退位的减法作好铺垫。 

  3、教学目标 :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分析,以及乡村学生的特点,我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计算。这样的目标定位既是对知识的探究,也是对学生自身技能的培养,同时,通过具体语境的创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伴随着教学目标的逐步实现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说学生情况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因此在教学前我准备录音带和配套的画面,以增强直观形象性,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而且学生之前已学过加法计算,并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数学课堂上,孩子们敢想敢问,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这些情况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说教法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数学来源于生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蓝猫”这个让孩子们心动的形象的出现,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学法

  分组讨论与自主探究相结合。让学生“活”起来,是优课的一个重要特征,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发现、探索,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舞台。在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真正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其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创造的机会,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五、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如:同学们,你们看过《蓝猫淘气三千问》吗?你最喜欢谁?又如:“蓝猫”得知我们同学学习了很多知识,今天它来到我们教室考考同学们,大家有信心吗?等等。巧妙地渗透生活观念,精心设计问题,借助“蓝,”这个可爱的卡通形象,创设了良好的活动情境,自然地进入到“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中来。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播放录音带,出示配套的画面和题目:“蓝猫”说:“谁能就题中给我们的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长此以往,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了解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了估算的方法。可是,如果“蓝猫”想知道一个精确数,你们说怎么办?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各抒己见。如:用竖式计算;把相同数位对齐等等。此环节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小组交流,最后平台展示。不但使学生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而且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进一步解决了本课的重点。(2)接着听录音,从“蓝猫”的录音中,你学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再发言汇报。)生1:我知道了用竖式计算时要相同数位对齐。生2:我学到了笔算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生3:我还学到了在计算时,别忘记加上进位的1。如此,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数学知识编成学生感兴趣的“蓝猫”小故事,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3、自主练习,体验成功。师:我为大家准备了几个“蓝猫”图片,想要吗?(出示“蓝猫”图片,你答对了图片后面的题,“蓝猫”图片就属于你。)此环节利用游戏形式出现,再一次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为能得到“蓝猫”图片,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六、说板书设计

  连续进位的加法

  376 + 248 = 376 +248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不拖泥带水,有助于吸引学生的眼球。

  反思:整个教学环境,学生自始自终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蓝猫”的每次出动都牵动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致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而老师则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学生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聆听“蓝猫”录音的过程中,更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整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加 法 篇12

  教学目的:1、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学习了加地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利用这一关系验算加法。

  4、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

  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过程 :

  准备训练。

  说出算式各部分名称。

  40 + 30 =70

  ( ) ( ) ( )

  - 40 =30

  ( ) ( ) ( )

  新授。

  出示课题“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出示例1

  (1)

  先让学生说出每幅线段图的表示的意思,列出算式

  40+30=70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和与加数=关系。

  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数=和。

  从而引出加法的意义;

  说清图意,列式。

  引导学生把(2),(3)与(1)比较。

  谁是已知的,谁是未知的,已知,未知有什么变化。明确第(2)题是求第二加数,

  第(3)题是求第一加数。

  从中引导减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看书,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着重引导学生想,为什么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将加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与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以比较。

  得出:“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

  师: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利用这一关系验算加法。

  试做:验算 743+257=1000,对不对?

  出示例2

  求□中的未知数

  □+6=13 根据“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由生填,讲清怎样想的?就可以求出□中的数。

  再完成

  478+522=1000

  1000-478=522

  生完成后,回答怎样想的。

  三、小结:

  什么叫加法?什么叫减法?

  加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运用这一关系可以验算加法。

  四、巩固练习

  1.    根据加,减法的关系,在下面算式的□里填数。

  2.    (1) 237+69=306 (2)5002-3875=1127

  306-□ =237 3875+□=1127

  □-237=69 □-1127=3875

  3.    求□中的未知数

  4.    □+378=1082 4657+□=7102

  □+265=930 1896+□=3024

  □+489=814 2743+□=5000

  5.    坚式计算,并验算。

  3748+627 9134-514

  课后作业 :

  1.根据560+430=990,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

  □-□=□

  2.根据500-240=260,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

  □-□=□

  3.求□中的未知数

  589+□=1062 □+495=702

  298+□=594 □+324=500

加 法 篇13

  四年级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的交换、结合律、分配律,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整数的简便计算。本节课是让学生验证这些运算律在小数的运算中是否存在,并会用这些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材安排的例3,让学生计算四个小数的和,感觉让学生利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去计算的成分比较多,而去验证这些运算律在小数的加法运算中也同样存在的成分比较少。所以我设计了如下的备学提纲:

  1、整数有哪些运算律?你能用字母式子写出来吗?

  2、小数运算中也能运用这些运算律吗?举些例子来说明。

  昨天一直为工作的调动手续忙碌着,备学提纲是用家校通发给孩子们的,没给他们作一些必要的指导,所以很多孩子好像没有看懂提纲的要求。

  关于第1题,有些孩子只写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名称,没写出字母表达式;有的只写了a+b,a+b+c,a×b等,而不是一道完整的字母表达式;还有的竟写出了减法交换律,加法分配律等,虽是四年级刚刚学过的知识,孩子们已忘记得差不多了,所以课始一定要组织孩子们一起回顾一下整数的运算律有哪些?

  关于第2题,每个孩子举的例子都是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来简便计算,而不是举一些例子去验证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小数运算中也是同样存在的。所以我准备在课的一开始花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们一起举例子去验证。

  课堂回顾

  一、回顾整数的运算律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再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下这两个运算律。

  提问: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引出:可以表示小数吗?你能用例子来验证一下吗?

  二、验证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存在。

  这一环节我借用了四年级上册探究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在本子上写算式,计算结果,写出一道道等式,用不完全归纳法验证。

  三、应用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1、出示例3的四种文具的情境图。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学生都能根据加法的运算律简便计算。

  这里,学生都能自觉把整数加法运算律迁移到小数加法运算当中,体会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练一练的第1、2两题。

  3、练习九的第2题。

  通过小组交流,学生能体会到整数减法的性质在小数减法里也同样适用。

  4、拓展练习

  (1)判断下面哪些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①2.7+6.6+3.4②5.08-0.8-4.2

  ③7.5-3.87+2.13④6.02+4.5+0.98

  ⑤6.17+28+3.2⑥6.59+9.32-2.59

  学生在做这一题时,感到了兴趣。

  陈智超:①、②、④、⑤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黄博浩:第6题也是可以简便计算的,先把6.59-2.59,再去加9.32.

  :第5题是不可以的,28加3.2没有凑整,运用加法的结合律不能使计算简便。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只要我们把这道算式稍加修改一下就可以简算了,怎么修改呢?

  :把28改成2.8,这样2.8加3.2的结果就是一个整数。

  杨国庆:第3题也是可以简便计算的,我们可以先算3.87加2.13.

  :这里我们应该先算减法,不可以先算加法。

  师:我们也可以把这道算式修改一下就可以简便计算了!

  :把加2.13改成减2.13

  一些后进学生对于第3和第6题,确实非常容易混淆,不知道应该怎样帮助他们辨析。

  (2)填上一个数,使计算简便。

  32.54+2.75+7.58-2.66-

  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在学生举了一些例子后,帮助他们总结第一个括号里的填的小数的小数部分是46或者是25,第二个括号里的小数的小数部分是34或者是58.

  反思:

  学生对于今天的学习内容较前两节课兴趣浓了一些,作业中对于一些基本的利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计算的题目没有什么大问题,而对于一些变式题,学生有些搞混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简算,什么时候又不好简算。关于简便计算的题目,我不知道要拓展到什么程度。

加 法 篇14

  首语:

  为了如何解决好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准确找到凑成整十、整百数的问题,我校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探讨,大家集思广意,集体备课,在修改的基础上,整理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案,针对此方案,望各位同仁积极参与我们的教学探讨,提出好的意见或建议,为共同提高、共同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应用加法运算律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60页。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例题插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什么叫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 课件出示并口算:

  (1)186+100 325+100 186+30 325+20 186+75 325+87

  (2)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7+8 4+37+6 3+46+17 3+8+7+2

  (3)105=100+( ) 201=200+( ) 308=300+( )

  二、教学新课

  1. 教学例题:

  (1)课件出示例题插图和问题,请同桌互相说说有几种计算方法、试一试,并交流。

  (2)课件出示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计算方法:

  29+46+54 54+46+29 29+54+46 29+46+54

  =75+54 =100+29 =83+46 =29+(46+54)

  =129 =129 =129 =29+100

  =129

  54+(46+29 ) 29+(54+46 ) 29+(46+54)

  =54+75 =29+100 =29+100

  =129 =129 =129

  (3)比一比哪种解法简便?这样算简便在哪里?为什么?

  29+46+54

  =29+(46+54)

  =29+100

  =129

  (4)小结:(板书:应用加法结合律,先算能成整百的数)

  三、组织练习

  1.完成59页“试一试”,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并说说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2. 完成教材第59页“想想做做”第1题。

  3.完成60页第3题

  小结:过去学过的口算加法,先把一个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应用加法结合律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1. 完成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6题。

  2. 完成 “想想做做”第4题。

  3. 完成 “想想做做”第5题。

  四.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

  14+35+6 69+75+25 78+(47+22) 26+17+34+53

  (1)请同学们用简便方法算一算。

  (2)指名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2.小结:

  从刚才的学习可以知道,如果在加法里两个数正好凑成整百(整十)的数,一般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先算能凑成整百(整十)的数,再和其他的数相加,使计算简便。

  五、作业

  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2、题。

  板书设计:(课件出示)

  应用加法运算律简便计算

  在加法里两个数正好凑成整百(整十)的数,一般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先算能凑成整百(整十)的数,再和其它的数相加,使计算简便。

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友投稿及网络整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请反馈给我们及时更正,对文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但任何责任。
版权所有:学窍知识网 Copyright © 2011-2024 www.at31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