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学科数学

认 识 图 形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2024-01-15 10:08:25


认 识 图 形(精选15篇)

认 识 图 形 篇1

  第三单元   (一)

  课题一: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P72的内容,练习十五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别这些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

  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同样大小的正方体8个。

  教学过程 :

  一、新课

  1.初步认识长方体。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拿出一个纸盒)。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数一数纸盒有几个面?教学生有顺序的数法:上下,左右,前后各两个面,一共是六个面。

  再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学生看一看长方体的各个面和相对面有什么特点。

  这样使学生明白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的形状相同。

  2.初步认识正方体。

  出示一些正方体的实物。问:谁知道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板书:正方体。让学生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并且指出正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

  3.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

  4.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辨认。

  课间活动。

  5.做P72的“做一做”

  二、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五的第1-4题。

  三、小结

  回忆长方体有几个面,相对面一样吗?

  正方体呢?

认 识 图 形 篇2

  句容市郭庄中心小学 王克军 赵熙清

  [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本节教编排体现以下特点:

  1、以动手操作作为主线。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设计了大量操作的活动,以使学生在操作中逐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教材设计了一些活动,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图形,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应用意识。

  [目标预设]:

  知识目标: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并结合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摸一摸”、“描一描”等学习过程,体验“面在体上”、“面从体来”, 感知 “体、面”之间的关系,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1、让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及圆的特征,并通过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辨认出这三种图形。

  2、渗透分类统计的思想;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情感目标:

  1、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用,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摸一摸、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

  形、正方形、圆形,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主要以“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在操作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应用数学”为指导思想,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能够正确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深刻地体会“面在体上”。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学生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分一分、说一说、议一议、找一找、画一画、涂一涂、数一数,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经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过程。体验面在体上,体验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悟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感悟面和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师:瞧,图形乐园到了。(出示:由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球等物体拼成的图形乐园)

  师:图形乐园漂亮吗?她是用我们熟悉的图形朋友搭成的,谁愿意介绍介绍?(生: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球。)

  师:对,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咱们的老朋友,它们呀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乐园里还有许多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们吗?(生:想﹗)

认 识 图 形 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56~57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摸、找、画、说、拼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拼图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运用现实素材引入新知。

  师:我们学习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也可以看看我们上课的这个礼堂的周围有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在老师的讲台上有长方体,有正方体,还有圆柱体。

  生:讲台上的黑板是长方体。

  生:易拉罐是圆柱体。

  生:我的笔盒是长方体。

  ……

  师:你们的桌面上也有很多物体,请找出你喜欢的物体。

  (学生在桌上各自拿起自己喜欢的物体)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我拿的是长方体。

  生:我拿的是圆柱体。

  生:我拿的是正方体。

  生:我拿的是三角体。

  师:你为什么说这是三角体呢?

  生:因为这个物体有一个面是三角形,所以我就叫它三角体。

  师:你能给它起这么一个名字真不错,其实这个物体叫三棱柱。

  (教师根据学生所拿出来的物体,随机性地在黑板上粘上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师: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认识的物体,请小朋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摸各物体的面,并和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觉)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想说的就站起来说。

  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滑滑的,如果不小心,它还会从手上掉下来。

  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冰冰的。

  生:我摸的是圆柱,它的上下两个面摸起来感觉平平的,中间这个面摸起来是圆圆的、弯弯的。

  师:小朋友通过摸一摸,发现这些物体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圆圆的、弯弯的,也就是曲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

  (教师出示课题:)

  评析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导入  新课的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选择学习的素材。教师所选的素材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物品,这些形状多样的素材,体现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信息的多样化,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就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教师创设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二感受“面”从“体”得。

  师:哪一位小朋友知道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图形?

  生:(齐)长方形。

  师:对了,我们可以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找到长方形。(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个长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长方体模型的旁边,并板书:长方形)

  师:下面请每个小朋友从桌面上找一个长方体。

  (学生动手找)

  师:请把你找到的长方体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有的学生举的是教师给的学具,有的学生举的是自己的书或笔盒)

  师:你能从自己手中的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吗?找找看。

  (学生认真地从自己手中物体的面上找长方形)

  师:谁找到了?

  生:我从这块橡皮上找到了长方形。

  师:在哪儿呢?你能摸给大家看看吗?

  生:(边说边摸)在这里。

  师:还有谁找到了。

  生:我在笔盒上找到了6个长方形。

  师:你真了不起,在长方体上找到了6个长方形。其他的小朋友呢?

  生:(齐) 找到了。

  师:好,下面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找到的长方形。

  (学生认真地摸自己找到的长方形)

  师:好,大家都很能干,都能从长方体上摸到长方形,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

  生:(齐)能!

  师:好。大家找找看,并把你找到的图形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从物体的面上边找图形边告诉同组的同学找到了什么图形)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图形?

  生:我在圆柱上找到了圆形。

  生: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6个正方形。

  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生:我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还找到了正方形。

  师:这个小朋友真能干,在同一个物体上找到了两种不同的图形。

  师:刚才大家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正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张正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正方体模型的旁边,并板书: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圆柱的一个底面上拿下一张圆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圆柱模型的旁边,并板书: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拿出一张三角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并板书:三角形)

  师:(指着贴出的图形)这些都是小朋友找到的图形,认识它们吗?

  生:(齐)认识。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生:一种是形,一种是体。

  生:长方体突突的,长方形扁扁的。

  生:长方体能站起来,长方形站不起来。

  生:正方体有6个面,正方形只有1个面。

  师:大家都很了不起,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它们都是物体的一个面。

  评析在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学生从一个长方体物体上找长方形。接着让学生从各种各样的长方体上找出不同的长方形,之后,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

  ”体现了教师先扶后放的策略,有效地突破了学生探索的难点。教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像力,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活动,将原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化。教师还注重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教师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异同,深化了对两类图形特征的认识,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和“体”与“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三:学会用“体”描“形”。师:下面,请小朋友利用桌面上的物体在纸上描出今天学过的图形。同一小组的小朋友也可以互相合作。

  (学生有的自己描,有的两个人合作描,不会的学生有的主动请教会的学生,有的自己打开课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描的)

  师:这个小组的小朋友描得最快,我们就请他们来把描的图形展示一下,并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的。生:我用圆柱描出了圆形。

  生:我用三棱柱描出了三角形。生:我用正方体描出了正方形。

  师:你们真能干。

  评析教师在学生初步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弄清了“体”与“面”关系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尝试找出怎样利用物体来描出平面图形的策略,既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同时,由于摆在学生面前的几何形体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描图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要描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必须懂得从各种各样的几何形体(多种信息)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几何形体(

  有效的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描,这样,学生学会了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每个人都从众多解决问题的策略中选择了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

  活动四:体现知识应用于生活。

  师: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小朋友相互说说。(同组的学生互相说出自己在哪儿见过这些图形,场面非常热烈) 

  师:谁来向大家说说?想好了就说。

  生:我家电冰箱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铅笔上下的面是圆形的。生:电脑的显示屏是正方形的。生:窗户是长方形的。生:黑板是长方体。

  师:对,那黑板的面是什么形?

  生:长方形。

  生:有些屋顶的面是三角形。

  生:有些窗帘是长方形的。

  师:确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些图形,小朋友要学会仔细观察。

  评析教师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活动五:注重探索与实践。

  师:小红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出示奔跑的动物和节奏感强的音乐,接着屏幕中出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小女孩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红,我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师:找到的小朋友请说说。生:屋顶是三角形的。生:屋子的门是长方形的。生:屋子的窗是正方形的。生:太阳是圆形的。生:树的叶子是三角形的。生:草地是长方形的。师:对,这幅图的草地是长方形的。师:下面请小朋友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可能和小红的不一样。

  (学生合作拼图形,教师巡视,并把拼好的图画展示到黑板上)

  师:(问其中一组同学)你们拼的是什么图形?能上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该组的学生选派了一名代表上台说:“我们组拼的是一枝铅笔。用了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接下来各组小朋友都各自纷纷派了代表上讲台来向大家说明本组拼的是什么,用了什么图形)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拼出了这么漂亮的图画,你们个个都成了小小的发明家和设计师了。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教师在此教学活动中,先呈现出一幅漂亮的图画,创设出一个具有较强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在各组学生发现并找出图画中的各种图形后,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转向下一个实践活动,让各组学生讨论,寻找设计出本组拼图的方案,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拼图。再让各组学生将本组所拼得的图画向全班展示,介绍制作的方法和所用的材料。学生表现主动,拼得的结果丰富多彩,而且能把拼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组织教学,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出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助、探索与创新,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六:体现课内向课外开放。师:这节课我们都认识了什么图形?

  生:(齐)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师: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学生闭眼想图形)

  评析让学生闭目想像所学的图形,是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师:小朋友都记住这些图形的形状了吗?生:(齐)记住了!师: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小朋友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生:(齐)好! 

认 识 图 形 篇4

  的教学设计和评析

    设计/嘉兴市实验小学 叶建娥    评析/浙江省特级教师 朱乐平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试用)第一册。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形状和名称。

  2.通过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等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上述图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区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各种图形的纸片若干。

  学具:小棒、各种图形的纸片若干、练习纸一张。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今天,老师请来了四位小客人。(多媒体出示,毛巾、手帕、三角板、光盘伴着轻快的音乐手拉手走出来。)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形状吗?学生回答后,多媒体从上述实物中抽象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然后导入  新课。

  (意图:新颖有趣的新课导入  ,旨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课堂,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二、操作探究,主动参与发现。

  (一)找图形。

  小朋友,你知道老师在你的信封里都装了些什么?找出来一一告诉你的同桌。  

  (二)给图形分类。

  小朋友,你能给这些图形(如图1)分一分类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同桌同学讨论后再分。)

  (意图:让学生对图形进行分类,这实际上是以图形为载体,对儿童进行一次逻辑训练,达到启迪思维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领域。)

  学生汇报交流分类情况。(分类情况如图2。发现按第三类分法的学生人数最多,接着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

  (三)自主探究。

  1.为什么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在一起?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后,让他们通过数一数、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同桌同学一起验证和发现它们的特点,然后反馈交流。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长方形对折还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对折再对折变成四个小正方形,斜对折变成两个三角形等。)

  小朋友,你能把刚才研究的图形用小棒摆出来吗?请试一试。

  2.小朋友,接下去你想研究什么图形。(如三角形。)

  (1)拿出三角形,观察它有什么特点(运用前面的方法同桌同学进行合作探究),然后反馈交流。

  (2)请小朋友用小棒把三角形的形状摆出来。

  (3)老师也摆了一个三角形,你们有意见吗?(多媒体出示:)谁能帮助老师把它摆好。

  3.接下去你还想研究什么图形。(如圆形。)

  (1)拿出圆形,观察思考它有什么特点,同桌同学一起合作探究,然后反馈交流。

  (圆形没有角、任意对折都变成两个一样大的半圆、任意一条对折线都一样长等。)

  (2)如果学生把圆形和球混淆的话,则拿出圆和乒乓球进行比较。

  4.举例。

  让小朋友各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意图: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力求创设宽松的环境,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来学习。这样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就更透彻了。举例则是为了让学生找出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它再现于课堂,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三、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出示图3,请学生手举相应的图形来表示。)

  2.数图形(出示图4)。

  3.拼图形。

  (1)(出示图5)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不但可以拼出美丽的鱼,还可以拼出其他美丽的图案。你想试一试吗?

  (2)拿出各种图形的学具若干个,进行自由拼图。然后反馈交流,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图案,它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拼成的,各有几个。

  (3)结合拼图进行课堂小结。

  (意图:巩固练习,立足基础,力求变化,适当发展。按辨图形、数图形、拼图形三个层次安排,使学生在创造性练习中内化新知,培养空间观念、想像能力及创新意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专家评析

  叶建娥老师编写的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视基础,注重创造。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目标 全面、合理、恰当。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把数学教学的目标分为四个领域。叶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所阐述的教学目标 ,基本上体现了《标准》的精神,既有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又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与态度的要求;既重视了结论性的目标,又注重了过程性的目标。

  2.注重创设情境。

  叶老师在导入  新课时,充分运用多媒体,用拟人化的手法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在教学过程 中,通过多媒体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几何图形,能使学生感受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标准》中十分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创设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叶老师的这个设计体现了《标准》的理念。

  3.重视动手操作。

  本设计在导入  新课后,就让学生“操作探究,主动参与发现”,这个环节包括下述两步:(1)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分类。这有利于学生正确识别图形。(2)让学生通过数、折、量等具体操作活动,研究长方形、正方形这两种图形的特征。这样的教学过程 是一个学生经历和体验的过程,它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重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正是《标准》中十分强调的数学教学观念。

  4.关注学生差异。

  叶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当学生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就让学生自己选择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在课的最后一部分“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环节中,不仅练习的形式多样,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和空间观念的培养,而且教师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这样的教学突出了因材施教,关注了学生的差异,较好的体现了《标准》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大众数学的思想。

认 识 图 形 篇5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试用)第一册。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形状和名称。

  2.通过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等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上述图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区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各种图形的纸片若干。

  学具:小棒、各种图形的纸片若干、练习纸一张。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今天,老师请来了四位小客人。(多媒体出示,毛巾、手帕、三角板、光盘伴着轻快的音乐手拉手走出来。)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形状吗?学生回答后,多媒体从上述实物中抽象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然后导入  新课。

  (意图:新颖有趣的新课导入  ,旨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课堂,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二、操作探究,主动参与发现。

  (一)找图形。

  小朋友,你知道老师在你的信封里都装了些什么?找出来一一告诉你的同桌。  

  (二)给图形分类。

  小朋友,你能给这些图形(如图1)分一分类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同桌同学讨论后再分。)

  (意图:让学生对图形进行分类,这实际上是以图形为载体,对儿童进行一次逻辑训练,达到启迪思维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领域。)

  学生汇报交流分类情况。(分类情况如图2。发现按第三类分法的学生人数最多,接着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

  (三)自主探究。

  1.为什么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在一起?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后,让他们通过数一数、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同桌同学一起验证和发现它们的特点,然后反馈交流。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长方形对折还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对折再对折变成四个小正方形,斜对折变成两个三角形等。)

  小朋友,你能把刚才研究的图形用小棒摆出来吗?请试一试。

  2.小朋友,接下去你想研究什么图形。(如三角形。)

  (1)拿出三角形,观察它有什么特点(运用前面的方法同桌同学进行合作探究),然后反馈交流。

  (2)请小朋友用小棒把三角形的形状摆出来。

  (3)老师也摆了一个三角形,你们有意见吗?(多媒体出示:)谁能帮助老师把它摆好。

  3.接下去你还想研究什么图形。(如圆形。)

  (1)拿出圆形,观察思考它有什么特点,同桌同学一起合作探究,然后反馈交流。

  (圆形没有角、任意对折都变成两个一样大的半圆、任意一条对折线都一样长等。)

  (2)如果学生把圆形和球混淆的话,则拿出圆和乒乓球进行比较。

  4.举例。

  让小朋友各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意图: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力求创设宽松的环境,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来学习。这样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就更透彻了。举例则是为了让学生找出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它再现于课堂,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三、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出示图3,请学生手举相应的图形来表示。)

  2.数图形(出示图4)。

  3.拼图形。

  (1)(出示图5)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不但可以拼出美丽的鱼,还可以拼出其他美丽的图案。你想试一试吗?

  (2)拿出各种图形的学具若干个,进行自由拼图。然后反馈交流,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图案,它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拼成的,各有几个。

  (3)结合拼图进行课堂小结。

  (意图:巩固练习,立足基础,力求变化,适当发展。按辨图形、数图形、拼图形三个层次安排,使学生在创造性练习中内化新知,培养空间观念、想像能力及创新意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专家评析

  叶建娥老师编写的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视基础,注重创造。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目标 全面、合理、恰当。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把数学教学的目标分为四个领域。叶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所阐述的教学目标 ,基本上体现了《标准》的精神,既有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又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与态度的要求;既重视了结论性的目标,又注重了过程性的目标。

  2.注重创设情境。

  叶老师在导入  新课时,充分运用多媒体,用拟人化的手法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在教学过程 中,通过多媒体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几何图形,能使学生感受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标准》中十分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创设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叶老师的这个设计体现了《标准》的理念。

  3.重视动手操作。

  本设计在导入  新课后,就让学生“操作探究,主动参与发现”,这个环节包括下述两步:(1)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分类。这有利于学生正确识别图形。(2)让学生通过数、折、量等具体操作活动,研究长方形、正方形这两种图形的特征。这样的教学过程 是一个学生经历和体验的过程,它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重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正是《标准》中十分强调的数学教学观念。

  4.关注学生差异。

  叶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当学生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就让学生自己选择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在课的最后一部分“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环节中,不仅练习的形式多样,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和空间观念的培养,而且教师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这样的教学突出了因材施教,关注了学生的差异,较好的体现了《标准》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大众数学的思想。

认 识 图 形 篇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56~57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摸、找、画、说、拼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拼图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运用现实素材引入新知。

  师:我们学习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也可以看看我们上课的这个礼堂的周围有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在老师的讲台上有长方体,有正方体,还有圆柱体。

  生:讲台上的黑板是长方体。

  生:易拉罐是圆柱体。

  生:我的笔盒是长方体。

  ……

  师:你们的桌面上也有很多物体,请找出你喜欢的物体。

  (学生在桌上各自拿起自己喜欢的物体)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我拿的是长方体。

  生:我拿的是圆柱体。

  生:我拿的是正方体。

  生:我拿的是三角体。

  师:你为什么说这是三角体呢?

  生:因为这个物体有一个面是三角形,所以我就叫它三角体。

  师:你能给它起这么一个名字真不错,其实这个物体叫三棱柱。

  (教师根据学生所拿出来的物体,随机性地在黑板上粘上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师: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认识的物体,请小朋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摸各物体的面,并和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觉)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想说的就站起来说。

  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滑滑的,如果不小心,它还会从手上掉下来。

  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冰冰的。

  生:我摸的是圆柱,它的上下两个面摸起来感觉平平的,中间这个面摸起来是圆圆的、弯弯的。

  师:小朋友通过摸一摸,发现这些物体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圆圆的、弯弯的,也就是曲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

  (教师出示课题:)

  评析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导入  新课的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选择学习的素材。教师所选的素材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物品,这些形状多样的素材,体现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信息的多样化,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就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教师创设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二感受“面”从“体”得。

  师:哪一位小朋友知道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图形?

  生:(齐)长方形。

  师:对了,我们可以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找到长方形。(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个长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长方体模型的旁边,并板书:长方形)

  师:下面请每个小朋友从桌面上找一个长方体。

  (学生动手找)

  师:请把你找到的长方体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有的学生举的是教师给的学具,有的学生举的是自己的书或笔盒)

  师:你能从自己手中的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吗?找找看。

  (学生认真地从自己手中物体的面上找长方形)

  师:谁找到了?

  生:我从这块橡皮上找到了长方形。

  师:在哪儿呢?你能摸给大家看看吗?

  生:(边说边摸)在这里。

  师:还有谁找到了。

  生:我在笔盒上找到了6个长方形。

  师:你真了不起,在长方体上找到了6个长方形。其他的小朋友呢?

  生:(齐) 找到了。

  师:好,下面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找到的长方形。

  (学生认真地摸自己找到的长方形)

  师:好,大家都很能干,都能从长方体上摸到长方形,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

  生:(齐)能!

  师:好。大家找找看,并把你找到的图形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从物体的面上边找图形边告诉同组的同学找到了什么图形)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图形?

  生:我在圆柱上找到了圆形。

  生: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6个正方形。

  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生:我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还找到了正方形。

  师:这个小朋友真能干,在同一个物体上找到了两种不同的图形。

  师:刚才大家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正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张正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正方体模型的旁边,并板书: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圆柱的一个底面上拿下一张圆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圆柱模型的旁边,并板书: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拿出一张三角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并板书:三角形)

  师:(指着贴出的图形)这些都是小朋友找到的图形,认识它们吗?

  生:(齐)认识。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生:一种是形,一种是体。

  生:长方体突突的,长方形扁扁的。

  生:长方体能站起来,长方形站不起来。

  生:正方体有6个面,正方形只有1个面。

  师:大家都很了不起,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它们都是物体的一个面。

  评析在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学生从一个长方体物体上找长方形。接着让学生从各种各样的长方体上找出不同的长方形,之后,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

  ”体现了教师先扶后放的策略,有效地突破了学生探索的难点。教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像力,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活动,将原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化。教师还注重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教师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异同,深化了对两类图形特征的认识,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和“体”与“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三:学会用“体”描“形”。师:下面,请小朋友利用桌面上的物体在纸上描出今天学过的图形。同一小组的小朋友也可以互相合作。

  (学生有的自己描,有的两个人合作描,不会的学生有的主动请教会的学生,有的自己打开课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描的)

  师:这个小组的小朋友描得最快,我们就请他们来把描的图形展示一下,并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的。生:我用圆柱描出了圆形。

  生:我用三棱柱描出了三角形。生:我用正方体描出了正方形。

  师:你们真能干。

  评析教师在学生初步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弄清了“体”与“面”关系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尝试找出怎样利用物体来描出平面图形的策略,既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同时,由于摆在学生面前的几何形体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描图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要描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必须懂得从各种各样的几何形体(多种信息)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几何形体(

  有效的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描,这样,学生学会了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每个人都从众多解决问题的策略中选择了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

  活动四:体现知识应用于生活。

  师: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小朋友相互说说。(同组的学生互相说出自己在哪儿见过这些图形,场面非常热烈) 

  师:谁来向大家说说?想好了就说。

  生:我家电冰箱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铅笔上下的面是圆形的。生:电脑的显示屏是正方形的。生:窗户是长方形的。生:黑板是长方体。

  师:对,那黑板的面是什么形?

  生:长方形。

  生:有些屋顶的面是三角形。

  生:有些窗帘是长方形的。

  师:确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些图形,小朋友要学会仔细观察。

  评析教师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活动五:注重探索与实践。

  师:小红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出示奔跑的动物和节奏感强的音乐,接着屏幕中出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小女孩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红,我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师:找到的小朋友请说说。生:屋顶是三角形的。生:屋子的门是长方形的。生:屋子的窗是正方形的。生:太阳是圆形的。生:树的叶子是三角形的。生:草地是长方形的。师:对,这幅图的草地是长方形的。师:下面请小朋友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可能和小红的不一样。

  (学生合作拼图形,教师巡视,并把拼好的图画展示到黑板上)

  师:(问其中一组同学)你们拼的是什么图形?能上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该组的学生选派了一名代表上台说:“我们组拼的是一枝铅笔。用了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接下来各组小朋友都各自纷纷派了代表上讲台来向大家说明本组拼的是什么,用了什么图形)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拼出了这么漂亮的图画,你们个个都成了小小的发明家和设计师了。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教师在此教学活动中,先呈现出一幅漂亮的图画,创设出一个具有较强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在各组学生发现并找出图画中的各种图形后,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转向下一个实践活动,让各组学生讨论,寻找设计出本组拼图的方案,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拼图。再让各组学生将本组所拼得的图画向全班展示,介绍制作的方法和所用的材料。学生表现主动,拼得的结果丰富多彩,而且能把拼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组织教学,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出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助、探索与创新,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六:体现课内向课外开放。师:这节课我们都认识了什么图形?

  生:(齐)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师: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学生闭眼想图形)

  评析让学生闭目想像所学的图形,是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师:小朋友都记住这些图形的形状了吗?生:(齐)记住了!师: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小朋友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生:(齐)好!

认 识 图 形 篇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56~57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摸、找、画、说、拼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拼图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运用现实素材引入新知。

  师:我们学习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也可以看看我们上课的这个礼堂的周围有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在老师的讲台上有长方体,有正方体,还有圆柱体。

  生:讲台上的黑板是长方体。

  生:易拉罐是圆柱体。

  生:我的笔盒是长方体。

  ……

  师:你们的桌面上也有很多物体,请找出你喜欢的物体。

  (学生在桌上各自拿起自己喜欢的物体)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我拿的是长方体。

  生:我拿的是圆柱体。

  生:我拿的是正方体。

  生:我拿的是三角体。

  师:你为什么说这是三角体呢?

  生:因为这个物体有一个面是三角形,所以我就叫它三角体。

  师:你能给它起这么一个名字真不错,其实这个物体叫三棱柱。

  (教师根据学生所拿出来的物体,随机性地在黑板上粘上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师: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认识的物体,请小朋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摸各物体的面,并和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觉)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想说的就站起来说。

  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滑滑的,如果不小心,它还会从手上掉下来。

  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冰冰的。

  生:我摸的是圆柱,它的上下两个面摸起来感觉平平的,中间这个面摸起来是圆圆的、弯弯的。

  师:小朋友通过摸一摸,发现这些物体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圆圆的、弯弯的,也就是曲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

  (教师出示课题:)

  评析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导入  新课的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选择学习的素材。教师所选的素材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物品,这些形状多样的素材,体现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信息的多样化,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就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教师创设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二感受“面”从“体”得。

  师:哪一位小朋友知道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图形?

  生:(齐)长方形。

  师:对了,我们可以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找到长方形。(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个长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长方体模型的旁边,并板书:长方形)

  师:下面请每个小朋友从桌面上找一个长方体。

  (学生动手找)

  师:请把你找到的长方体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有的学生举的是教师给的学具,有的学生举的是自己的书或笔盒)

  师:你能从自己手中的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吗?找找看。

  (学生认真地从自己手中物体的面上找长方形)

  师:谁找到了?

  生:我从这块橡皮上找到了长方形。

  师:在哪儿呢?你能摸给大家看看吗?

  生:(边说边摸)在这里。

  师:还有谁找到了。

  生:我在笔盒上找到了6个长方形。

  师:你真了不起,在长方体上找到了6个长方形。其他的小朋友呢?

  生:(齐) 找到了。

  师:好,下面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找到的长方形。

  (学生认真地摸自己找到的长方形)

  师:好,大家都很能干,都能从长方体上摸到长方形,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

  生:(齐)能!

  师:好。大家找找看,并把你找到的图形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从物体的面上边找图形边告诉同组的同学找到了什么图形)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图形?

  生:我在圆柱上找到了圆形。

  生: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6个正方形。

  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生:我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还找到了正方形。

  师:这个小朋友真能干,在同一个物体上找到了两种不同的图形。

  师:刚才大家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正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张正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正方体模型的旁边,并板书: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圆柱的一个底面上拿下一张圆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圆柱模型的旁边,并板书: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拿出一张三角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并板书:三角形)

  师:(指着贴出的图形)这些都是小朋友找到的图形,认识它们吗?

  生:(齐)认识。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生:一种是形,一种是体。

  生:长方体突突的,长方形扁扁的。

  生:长方体能站起来,长方形站不起来。

  生:正方体有6个面,正方形只有1个面。

  师:大家都很了不起,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它们都是物体的一个面。

  评析在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学生从一个长方体物体上找长方形。接着让学生从各种各样的长方体上找出不同的长方形,之后,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

  ”体现了教师先扶后放的策略,有效地突破了学生探索的难点。教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像力,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活动,将原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化。教师还注重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教师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异同,深化了对两类图形特征的认识,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和“体”与“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三:学会用“体”描“形”。师:下面,请小朋友利用桌面上的物体在纸上描出今天学过的图形。同一小组的小朋友也可以互相合作。

  (学生有的自己描,有的两个人合作描,不会的学生有的主动请教会的学生,有的自己打开课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描的)

  师:这个小组的小朋友描得最快,我们就请他们来把描的图形展示一下,并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的。生:我用圆柱描出了圆形。

  生:我用三棱柱描出了三角形。生:我用正方体描出了正方形。

  师:你们真能干。

  评析教师在学生初步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弄清了“体”与“面”关系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尝试找出怎样利用物体来描出平面图形的策略,既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同时,由于摆在学生面前的几何形体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描图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要描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必须懂得从各种各样的几何形体(多种信息)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几何形体(

  有效的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描,这样,学生学会了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每个人都从众多解决问题的策略中选择了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

  活动四:体现知识应用于生活。

  师: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小朋友相互说说。(同组的学生互相说出自己在哪儿见过这些图形,场面非常热烈) 

  师:谁来向大家说说?想好了就说。

  生:我家电冰箱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铅笔上下的面是圆形的。生:电脑的显示屏是正方形的。生:窗户是长方形的。生:黑板是长方体。

  师:对,那黑板的面是什么形?

  生:长方形。

  生:有些屋顶的面是三角形。

  生:有些窗帘是长方形的。

  师:确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些图形,小朋友要学会仔细观察。

  评析教师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活动五:注重探索与实践。

  师:小红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出示奔跑的动物和节奏感强的音乐,接着屏幕中出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小女孩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红,我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师:找到的小朋友请说说。生:屋顶是三角形的。生:屋子的门是长方形的。生:屋子的窗是正方形的。生:太阳是圆形的。生:树的叶子是三角形的。生:草地是长方形的。师:对,这幅图的草地是长方形的。师:下面请小朋友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可能和小红的不一样。

  (学生合作拼图形,教师巡视,并把拼好的图画展示到黑板上)

  师:(问其中一组同学)你们拼的是什么图形?能上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该组的学生选派了一名代表上台说:“我们组拼的是一枝铅笔。用了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接下来各组小朋友都各自纷纷派了代表上讲台来向大家说明本组拼的是什么,用了什么图形)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拼出了这么漂亮的图画,你们个个都成了小小的发明家和设计师了。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教师在此教学活动中,先呈现出一幅漂亮的图画,创设出一个具有较强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在各组学生发现并找出图画中的各种图形后,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转向下一个实践活动,让各组学生讨论,寻找设计出本组拼图的方案,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拼图。再让各组学生将本组所拼得的图画向全班展示,介绍制作的方法和所用的材料。学生表现主动,拼得的结果丰富多彩,而且能把拼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组织教学,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出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助、探索与创新,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六:体现课内向课外开放。师:这节课我们都认识了什么图形?

  生:(齐)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师: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学生闭眼想图形)

  评析让学生闭目想像所学的图形,是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师:小朋友都记住这些图形的形状了吗?生:(齐)记住了!师: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小朋友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生:(齐)好!

认 识 图 形 篇8

  教材分析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人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学生状况

  学生64人,其中一部分来自城镇,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四种基本的平面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基本能分清不同的平面图形,但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受学前教育较差,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明了,对它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更是一无所知。

  教学目标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培养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 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1:摸起来挺硬。生2:滑滑的。 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将学生们喜欢的玩具动物小熊猫带进了课堂,将教师的语言转换成小熊猫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再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二、 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生答: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

  师启发谈话:“我们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长方形,那么能从它们上面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① 从正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② 从圆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③ 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体、面”之间的关系。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教师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教师同时设计了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教师拓展性的设问,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

  三、 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出的是什么。

  师说:“小朋友们,这些图形挤在一张纸上一点也不舒服,于是它们找到了四座房子,它们跳呀跳,跳到了我们的黑板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吗?”(小黑板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点名请学生给图形按“门牌”分房子。

  让学生评价结果。

  【如何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呢?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物体描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着,分房子的游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增进了一步。】

  四、 活动四:实践运用

  师(出示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说:“图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它们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请学生给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形涂色。

  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寻找身边图形的活动,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五、 活动五:图形拼组。

  小熊猫:“小朋友玩得真不错,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生1:用图形拼各种物体。生2:用图形画各种物体……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可以用各种图形画,也可以用现有图形拼组,由学生自由选择。

  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坦克;有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鸡,烟囱还冒着烟;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车,好长好长的车厢,他说,我要在这儿安我的家,我住这,小猫住这,等等,我们想到哪儿,马上就可以出发……

  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有的学生看见了别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见学生的互相学习是多么的有效。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说说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物体。

  【学生的教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六、 活动延伸

  小熊猫: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说说。想想和这些新朋友还有什么新玩法,想到的小朋友别忘了告诉我。小朋友再见!生:小熊猫再见。

  【简单的课后练习,为学生提了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评析

  这是一节充满童趣的数学课。教师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习环境,体现了课标提出的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小组活动,体现了课标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本节课教师还注重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比如:指导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形状的物体;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此外,教师也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放性地寻找图形活动和拼组图形的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川省郫县唐昌二小 钟 茜

  郫县教研室 付 强

认 识 图 形 篇9

  教学目标 :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养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体会“面在体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课件、小圆印章,三棱柱、圆柱、正方体、长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

  一、联系实践、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出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

  1、认识长方形。

  A: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印),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B:其余学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5、用自己的办法把图形从物体中“印”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探索与实践。

  1、淘气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淘气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淘气的不一样。

  五、课内小结与课后延伸。

  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2、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板书: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认 识 图 形 篇10

  教材分析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人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学生状况

  学生64人,其中一部分来自城镇,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四种基本的平面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基本能分清不同的平面图形,但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受学前教育较差,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明了,对它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更是一无所知。

  教学目标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培养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 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1:摸起来挺硬。生2:滑滑的。 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将学生们喜欢的玩具动物小熊猫带进了课堂,将教师的语言转换成小熊猫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再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二、 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生答: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

  师启发谈话:“我们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长方形,那么能从它们上面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① 从正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② 从圆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③ 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体、面”之间的关系。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教师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教师同时设计了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教师拓展性的设问,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

  三、 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出的是什么。

  师说:“小朋友们,这些图形挤在一张纸上一点也不舒服,于是它们找到了四座房子,它们跳呀跳,跳到了我们的黑板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吗?”(小黑板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点名请学生给图形按“门牌”分房子。

  让学生评价结果。

  【如何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呢?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物体描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着,分房子的游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增进了一步。】

  四、 活动四:实践运用

  师(出示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说:“图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它们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请学生给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形涂色。

  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寻找身边图形的活动,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五、 活动五:图形拼组。

  小熊猫:“小朋友玩得真不错,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生1:用图形拼各种物体。生2:用图形画各种物体……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可以用各种图形画,也可以用现有图形拼组,由学生自由选择。

  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坦克;有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鸡,烟囱还冒着烟;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车,好长好长的车厢,他说,我要在这儿安我的家,我住这,小猫住这,等等,我们想到哪儿,马上就可以出发……

  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有的学生看见了别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见学生的互相学习是多么的有效。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说说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物体。

  【学生的教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六、 活动延伸

  小熊猫: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说说。想想和这些新朋友还有什么新玩法,想到的小朋友别忘了告诉我。小朋友再见!生:小熊猫再见。

  【简单的课后练习,为学生提了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评析

  这是一节充满童趣的数学课。教师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习环境,体现了课标提出的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小组活动,体现了课标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本节课教师还注重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比如:指导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形状的物体;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此外,教师也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放性地寻找图形活动和拼组图形的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川省郫县唐昌二小 钟 茜

  郫县教研室 付 强

认 识 图 形 篇11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精神。

  4.渗透“事物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

  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与学具

  1.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模型各一个,展开的长方体、圆柱体各一套。

  2.多媒体软件、实物投影仪等。

  3.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  新课

  1.复习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  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a. 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b. 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 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他们的特点,为他们分一分小组吗? (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游戏

  摸奖大赛。

  五、全课总结

认 识 图 形 篇12

  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

  1、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重点、难点

  1、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2、 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3、 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教学要求

  1、 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地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使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

  积木钉子板、水彩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图形。(板书:认图形)

  二、新授

  1、搭积木

  (1)每一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套积木,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搭一搭。分小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拼搭的情况。

  (2)提问,观察拼搭的积木,想一想在拼搭的积木中哪些是已经认识的,哪些还不认识?

  (3)分类:

  教师从中取出1个长方体,让学生说出名称并要求学生把拼搭中的所长方体都拿出来放在一起。

  学生用类似的方法,把拼搭的积木进行分类。学生分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类的情况。

  汇报分类结果,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平面

  ①首先观察长方体,观察各块长方体积木正向着我们的那个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形。

  板书:

  长方形

  观察长方体的每一个面与黑板上画的长方形一样吗?

  ②观察正方体,观察各块正方体积木正向着我们的那个面。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

  板书:正方形

  观察正方体的每个面与黑板上的正方形一样吗?

  ③观察圆柱。观察圆柱一个正向着我们的那个底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们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圆。

  板书:圆

  观察圆柱的两个底面与黑板上面的圆一样吗?

  3、 说出下面图形的名称。

  先指名说出图形的名称,同桌同学再互相认一认。

  3、小结。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一题图,看一看图中的小男孩是怎样用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画图形的?

  (2)学生照样子画一画,每画出一个图形,说一说图形的名称?学生画图,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想一想:画长方形可以利用哪种几何形体?画正方形和圆呢?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第2题图,仔细观察,说说图中哪些物体的画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2)在我们的教室里找一找,说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画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3、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边看图边想:钉子板上围成的是什么图形?怎样围的?你也会围吗?

  (2)学生自己动手在钉子板上围一围,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在钉子板上能围出圆吗?让学生去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

  4、完成“想想做做”4。

  (1)先让学生在方格约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2)通过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你了解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哪些特征?

  四、作业布置。

  五、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比较直观的教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第二课时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 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在折图形、剪 图形、拼图形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世课我们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圆,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理面图形。

  二、新授

  1、认识三角形

  (1) 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张纸是什么开头你能把一张正方形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板书:三角形

  (2) 出示教材第43页第二组图,教师介绍:下面是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有三角形面的物体。)

  出示教材40页积木拼搭,认出有三角形面的积木,指一指哪个面是三角形的?

  2、平行四边形

  (1) 拼一拼。

  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吗?

  板书:平行四边形

  (2) 出示教材44页例题说明:下面都是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你能从这引起物体上找到平行四边形吗?并把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涂上颜色。

  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有平行四边形面的物体?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至第五题。(分小组比赛)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布置

  六、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比较直观的教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第三课时:练习五

  教学内容:练习五。

  教学目的:

  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啊,我们将继续研究它们上一节练习课。

  二、练习。

  1、练习五1

  (1) 出示第1题,要求学生沿着图中的虚线折一折,说一说折出了什么图形?

  (2) 展开,说一说在折出的图形,哪些是你认识的?

  2、练习五2。

  (1)读题理解题意,什么叫两次对折?

  (2)学生选择一种折法在小组中交流,并说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3)集体交流并参与教科书说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

  3、练习五3。

  (1)出示第3题图,说说图中有哪些图形?指指各种图形分别在哪里?

  (2)指导学生数图形的个数,要求学生把图形分成左、中、右三部分,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有序地数。

  (3)完成统计表,集体交流。

  4、练习五4。

  (1)要求学生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搭出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说说你是怎样搭的?(2)用8根小棒能搭出什么图形?试一试,让学生先搭,然后相互交流。

  5、练习五5。

  请学生拿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想一想怎样才能剪 出两个三角形,三个三角形、四个三角形。

  6、练习五6。

  (1)出示第6题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中是怎样把长方形转化平行四边形。

  (2)学生动手按照书中的两幅图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7、练习五7。

  (1)用书附页中的图形,照样子拼出书上的三种图形。

  (2)试一试,你还能拼出别的图形吗?学生动手拼图,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三、作业布置。

  四、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比较直观的教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认 识 图 形 篇13

  自主探索    实践创新

  【背景介绍】:

  根据新课程标准,为了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有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力求体现新课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给学生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

  《认识图形》是继“认识立体图形”之后的一个教学内容。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我主要采取观察讨论法和实验操作法,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且融观察、实验、操作、交流、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为一体,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案例描述】:

  片断一:动手操作,感受新知。

  师:你能不能把这些图形请在白纸上呢?

  生:能!

  师:老师请你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积木,用它的一面在纸上画一个图形。

  学生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积木,用它的一面在纸上画一个图形。

  师:小朋友们动作真快啊!现在请你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你画了个什么图形,好吗?

  生互说。

  (出示图形屋)

  师:看,这里有什么?

  生:屋子。

  师:是谁的屋子呢?

  生1:长方形。

  生2:正方形。

  生3:圆形。

  生4:三角形。

  师:嗯,真好!这些屋子真漂亮啊,你想不想让你画的图形住到这么漂亮的家里去呢?

  生:想!

  师:那就请你自己上来帮它们找到自己漂亮的家。

  生分小组上来,为画好的图形在黑板上找到自己的家。

  师: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找对了家?我们来看看这间漂亮房子里是不是住的全是长方形呢?

  生:是的!

  师:这个呢?都是什么图形啊?

  生:正方形。

  师:这间屋子呢?

  生:全是圆形。

  师:我们再来看看最后一间漂亮房间,它们找对了吗?

  生:对了。

  片断二:自主探索,发现特征。

  师:看,老师手里有个信封,你们知道里面住着谁吗?

  生:不知道。

  师:那你想不想知道啊?

  生:想。

  师:请小组长拿出打开信封,看看里面住着谁?

  师:你认识它们吗?

  生:认识。

  师:拿起图形,大声地叫它们一声。

  生:长方形。

  生:正方形。

  生:三角形。

  生:圆形。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啊!

  师:现在请你拿出长方形,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你发现了长方形的什么秘密?说给你边上的小朋友听听。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里自己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长方形的秘密了吗?谁能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呢?

  生1:我发现长方形是长长的,方方的。

  生2:我发现了长方形有4条边。

  生3:我发现长方形有4个角。

  生4:我发现了长方形有2条边是长长的,2条边是短短的。

  生5:我发现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直的。

  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发现了那么多的秘密。那你想不想听听长方形它自己是怎么说的吗?

  生:想。

  (课件演示)

  师:刚才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秘密,那你能不能找到另外三个图形有秘密呢?现在请你从另外三个平面图形中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找一找它有什么秘密。把你发现的秘密悄悄地告诉小组里的其它同学。好吗?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然后小组内交流。

  师举卡片问:哪些小朋友研究了正方形,谁来说说你发现了它的什么秘密?

  生1:我发现了正方形是方方正正的。

  生2:我发现正方形有4条一样长的边。

  生3:我还发现了正方形也有4个直直的角。

  师:我们的小侦探真厉害啊,那么哪些小侦探是研究三角形的啊?

  生1:我发现三角形有3条边。

  生2:我发现三角形只有三个角。

  师:真棒!老师发现我们研究圆形的小侦探们有点耐不住了,要来一展身手了。那好,你们谁来跟大家说说你们发现了圆形的什么秘密啊?

  生1:我发现圆形是圆圆的。

  生2:我还发现圆形是没有角的。

  ……

  师小结:我们小朋友真能干,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秘密。

  师:现在老师请你找一找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

  学生离开座位找。

  师:好,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啊?

  生1:我发现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我发现书本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3:我发现电灯开关的面是正方形的。

  生4:我发现流动红旗的面是三角形的。

  生5:我发现粉笔的两个面是圆形的。

  ……

  片断三:实际应用,探索创新。

  师:你别小看这些小小的图形哦,它们的用处可大了。看这些图案你认识吗?(出示小人,自行车,树,鱼)

  生:认识。

  师:那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这些好像都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拼成的。

  师:你的眼睛真亮啊!我们这些图形还可以拼出很多漂亮的图案呢!

  师:你们会拼这些图案吗?试试看。

  学生拼图案。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小朋友的双手都非常能干。那么,除了这些,你还会拼其它的图案吗?

  生发挥想象自主拼图案。

  师:你拼好了可以离开座位去参观一下其它同学的作品。

  学生活动。

  师:欣赏了这么多,老师真惊讶我们有这么多的小巧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啊!

  【教学反思】:

  本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自感知、亲身体验。在感知体验中进行思考和探索,通过思考和探索发现新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尝到了由于自主学习而获得新知的喜悦。

  1、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积极探索。

  本课利用实际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创设大量的观察、操作的机会。通过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各种物体形状的体验,从而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在“片断一”中,由于摆在学生面前的几何形体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描图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要描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必须懂得从各种各样的几何形体(多种信息)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几何形体( 有效的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描,这样,学生学会了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每个人都从众多解决问题的策略中选择了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

  2、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式,我认为同龄人之间的启发和帮助会使大家得到共同的提高。因而在教学中我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交流情境,如“片断二”中,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交流中,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通过“在教室里找这些平面图形”这一活动,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开展自评和互评,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以及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能力。

  3、提供再创造的空间,锻炼创新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如在“片断三”中,我先呈现出一幅幅图案,创设出一个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然后放手让学生用图形进行拼组。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坦克;有的拼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鸡,烟囱还冒着烟;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车,好长好长的车厢,他说,我要在这儿安我的家,我住这儿,小猫住这儿,等等,我们想到哪儿,马上就可以出发……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有的学生看见了别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见学生的互相学习是多么的有效。再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认 识 图 形 篇14

  周四我开了《认识图形》公开课,通过各位老师的听课,评课,我对我的教学有所反思。

  本课我以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操作活动中,初步体验了立体和平面的转换。

  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挖掘数学外在的情感因素,发挥情感魅力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很有趣的。这节课,我设计以“交朋友”为主线来串联知识的教学活动,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有趣、活跃、自然,使全体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我安排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教学中教师注重从感知入手,通过“看、摸、描“和讨论、交流、认识平面图形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获得对图形最直接的体验。学生学习兴趣深厚,同时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的四边长来亲自体验感悟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这节课我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我的教学语言不够严谨,如圆柱的下面那个面应该叫“底面”

  (2)在将下一个要点时,要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

  (3)在有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提醒学生做一个倾听者。

  (4)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回答。

  (5)评价学生的能力还要加强。

认 识 图 形 篇15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人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学生状况

  学生64人,其中一部分来自城镇,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四种基本的平面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基本能分清不同的平面图形,但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受学前教育较差,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明了,对它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更是一无所知。

  教学目标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培养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 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1:摸起来挺硬。生2:滑滑的。 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将学生们喜欢的玩具动物小熊猫带进了课堂,将教师的语言转换成小熊猫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再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二、 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生答: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

  师启发谈话:“我们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长方形,那么能从它们上面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① 从正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② 从圆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③ 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体、面”之间的关系。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教师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教师同时设计了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教师拓展性的设问,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

  三、 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出的是什么。

  师说:“小朋友们,这些图形挤在一张纸上一点也不舒服,于是它们找到了四座房子,它们跳呀跳,跳到了我们的黑板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吗?”(小黑板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点名请学生给图形按“门牌”分房子。

  让学生评价结果。

  【如何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呢?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物体描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着,分房子的游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增进了一步。】

  四、 活动四:实践运用

  师(出示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说:“图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它们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请学生给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形涂色。

  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寻找身边图形的活动,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五、 活动五:图形拼组。

  小熊猫:“小朋友玩得真不错,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生1:用图形拼各种物体。生2:用图形画各种物体……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可以用各种图形画,也可以用现有图形拼组,由学生自由选择。

  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坦克;有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鸡,烟囱还冒着烟;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车,好长好长的车厢,他说,我要在这儿安我的家,我住这,小猫住这,等等,我们想到哪儿,马上就可以出发……

  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有的学生看见了别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见学生的互相学习是多么的有效。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说说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物体。

  【学生的教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六、 活动延伸

  小熊猫: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说说。想想和这些新朋友还有什么新玩法,想到的小朋友别忘了告诉我。小朋友再见!生:小熊猫再见。

  【简单的课后练习,为学生提了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评析

  这是一节充满童趣的数学课。教师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习环境,体现了课标提出的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小组活动,体现了课标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本节课教师还注重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比如:指导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形状的物体;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此外,教师也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放性地寻找图形活动和拼组图形的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友投稿及网络整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请反馈给我们及时更正,对文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但任何责任。
版权所有:学窍知识网 Copyright © 2011-2024 www.at31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