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专题思维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2024-07-25 09:42:5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抓重点句理解科文内容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并能在小组里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 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 学了本课,你会对鲁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先看课题,你知道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吗

  二,检查生字词的预习

  1.读生字组词(自读,指名读,比赛读)

  仪 悼 逝 餐 枣 搞 冠

  骂 嚼 悟 摊 奥 咳 嗽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悼:dào

  餐:共16笔

  嚼:20笔

  奥:注意上部

  嗽:注意右边

  冠:多音字组词

  3.小声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四个字的词可划下来.

  各色各样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

  4.通过课前的预习,谁说说你对本课词语的理解

  学生说意思,并能迅速读一读原文中含有这个词的句子.

  三,认真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

  2.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出课文各部分的大意,并试着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

  板书:深受爱戴,畅谈读书,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3.与同学交流,看看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小标题,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概括的

  4.默读课文,你认为有哪些含义深刻而且你又不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四,提出疑问

  老师有一个疑问;也是作者的疑问:"伯父死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悼念他呢 "你们谁能帮我解决呢 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找到中心句:"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学习理解第一自然段,并引出最后一自然段)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听写本课的生词.

  2.抄写文中四个字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词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抓含义深刻的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进行概括中心思想的初步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初步练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知道作者惊异那么多人来悼念鲁迅先生,由此产生了一个疑问是什么

  为什么伯父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 板书:深受爱戴

  回忆了伯父几件事

  二,带着问题,各小组合作学习

  读一读课文的第一个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么样 (找重点句)

  板书:关心青少年

  小结学习方法: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

  三,用此方法,深入探究为什么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请同学轻声读伯父和"我"谈碰壁的故事,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问题.

  1.学生读书找疑,画批思考.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了解情况,指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2.各小组讨论合作解疑,教师对学生正确的理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做适时点拨,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

  3.各组汇报:抓往①"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②"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碰壁吗 "③"恍然大悟".等词句进行体会.

  教师点拨:鲁迅的鼻子真的是被墙壁碰扁的吗

  另有所指,"黑洞洞"指什么,"碰壁"又是什么意思 要理解这句话,就得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投影出示小资料,学生阅读,读后再谈理解

  小资料: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再读原句,结合资料谈体会.现在我们明白了(恍然大悟)

  4.小结:这个故事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描写人物,对人物的动作神态也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请同桌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发挥想象表演出当时的情景.

  四,过渡

  鲁迅先生对敌人怀着满腔仇恨,对劳动人民怀着无比热爱之情,请同学们用学习上段的方法,来学习鲁迅和"爸爸"救助车夫的故事.

  学生默读课文,找疑难问题,学生出声读,思考,教师深入小组给予具体帮助,将默读训练落到实处,各小组互相质疑,合作解答.教师巡视,对能力较弱的小组重点引路,教给方法,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引导他们解决重难点,鼓励探索创新.

  抓住"饱经风霜扶,洗,敷"等一系列动作体会鲁迅关心车夫(劳动人民)的品质.

  重点解决:鲁迅先生救助车夫之后,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还叹气 抓"按"字体会,表现鲁迅先生沉重的心情.

  点拨: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经过讨论我们理解了这几天车夫无法拉车挣钱,他们家就没有吃的,伯父给他钱让他买吃的,还给他药,让他自己换药.

  看,伯父想得多周到呀!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故事,喜欢哪段就读哪段(自由读,——指名读)适当的地方老师范读指导.

  五,自己快速读第四个故事,谈谈体会.

  六,总结全文

  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概括课文的中心,你们读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这就是课文的中心思想,鲁迅先生虽然去世了,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他的灵魂永生,让我们像他一样,做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板书)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读背背鲁迅名言,还可以搜集一些有关鲁迅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 篇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步阅读,使学生读懂课文写了鲁迅生前的四件事,练习列小标题。

  3.通过学习“深切的怀念”、“谈论《水浒》”、“笑谈“碰壁”,使学生初步知道鲁迅是怎样一个人。

  4.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难点: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介绍作者.

  3、看资料袋及交流资料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三、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练习加小标题

  四、读第一段“深切的怀念”、,思考并讨论.

  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2、感情朗读

  五、回忆往事,品味关爱

  自由读读前面两个小故事,把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一)交流讨论“谈论《水浒》”、部分.

  重点理解句子“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相机理解词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二)、交流讨论“笑谈“碰壁”部分

  结合时代背景,重点理解句子“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相机理解:词语“恍然大悟”

  六、引入资料,为爱升华

  1、此刻,就站在伯父的灵柩前,周晔她可能会想起什么呢?

  2、得到先生爱抚的又何止他的侄女周晔一人呢,他把爱给予了每一个需要关爱的孩子。出示《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节选内容。

  3、总结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

  2、能联系上下文和时代背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初步了解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对鲁迅的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学习准备:cai课件,课前让学生解鲁迅先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等。

  教学过程:

  一、回想画面,为“爱”起航

  1.小周晔再也不能跟伯父“笑谈《水浒》”、“趣谈碰壁”了,她再也无法享受伯父的至爱关怀了,这怎能不叫她万分悲痛呢!

  出示《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片段,朗读。

  2.鲁迅先生关爱把爱给予每一个需要关爱的孩子。当孩子们知道如今要失掉一位爱护他们的长者进,怎么能不伤心落泪呢?

  出示《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片段,朗读。

  3.其实在每一个在灵堂上痛哭流泪的人都怀着对鲁迅先生深深的爱戴,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跟随着周晔的思绪再次走近鲁迅先生,感受那一幕幕动人的故事。

  二、救护车夫,为“爱”呤咏

  1.自由读读后面两个小故事,把最能够拨动心弦的句子用波浪线把画下来。

  2.小组交流

  3.汇报

  相机出示片段1:“爸爸跑到伯父家里……扎好绷带。”说体会。

  (1)默读,边读边把表示动作的词画下来。

  (2)想象当时场景。

  (3)鲁迅先生哪个动作深深打动了你?

  (4)品味“半跪”含义。

  (5)小结:这“半跪”体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深深的爱。归纳抓住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6)指导朗读。

  相机出示片段2:“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体会。

  (1)鲁迅先生在什么情境下,为谁叹气?

  (2)鲁迅先生在想些什么?

  (3)小结:先生的痛心、先生的愤怒、先生的焦虑,那是因为他对祖国,对人民深深的爱!

  (4)指导朗读。

  4.配乐引读“救护车夫”部分

  5.在前来吊唁的人群中,出现了那位似曾相识的饱经风霜的面庞,他或许就是鲁迅救助过的那位车夫,也或许根本跟鲁迅素不相识。

  出示《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片段,朗读

  三、关心女佣,为“爱”感动

  1、谈谈阿三说的一段话的体会。

  2.在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还有两个老太太:出示片段,齐读。

  四、拓展延伸,为“爱”抒写

  1.对于鲁迅的逝世,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流泪呢?

  2、齐读最后一节

  3、如果你当时就在吊唁现场,面对着鲁讯先生慈祥的面容,你有什么话想说,请把它写下来。

  4.交流

  五、总结全文,为“爱”纪念

  让我们来读读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所写的《有的人》节选部分作为我们本课的结束,让我们共同深情地缅怀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听《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反思

  上周同蔡老师去沙河小学听了何凤茵老师执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深深地为何老师的教学水平折服。

  最让我叹服的是何老师本人的文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她总能恰到好处地说出相关的诗句,如: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儒子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整节课都能感受到何老师深厚的文学底蕴。

  对于这节课的设计,何老师是花了很大功夫的,对教材的处理顺序很到位。充分让学生体会前面具体的事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鲁迅先生那么爱大家,然后再回到灵堂,难怪大家都来悼念他。这样就真正带着孩子走入文本,引起学生的共鸣,与作者对话。

  本节课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抓重点词语的理解非常深入。一个“跪”字,从表面到深层,层层推进。刚开始,学生只能体验到累,辛苦;何老师指导学生联系前后知识,学生继续理解了这是在寒冷天气的跪,长时间的跪;老师再让学生介绍鲁迅,与车夫的身份对比,学生理解了这是一位令人仰慕的文学家对一位社会低层人物的跪。在这里我想,如果老师再让学生从年龄上理解,这是一位长者对一位后生的跪,对学生理解鲁迅的闪光思想也许更有帮助。

  还值得一提的是何老师的资源意识非常强,在这节课引入了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所写的《有的人》。但如果这些资源不是由老师出示,而是像生本那样,由学生来做,课前先读一读巴金的书,读一读鲁迅的片断,这节课就更加精彩无限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文章以一个孩子和亲人的视角,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学情分析】:由于鲁迅先生离孩子们比较远,离现实生活比较远,孩子们接触鲁迅地作品也比较少,所以学生在理解课文地内容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着力打开学生的视野,从而了解和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心灵。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新词。

  2、通过讨论、对话、朗读等多种形式深入研读本文。

  3、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基础上,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关键词、关键句的揣摩,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文章所讲述的几个故事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要着力打开学生的视野,从而了解和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心灵。

  【教学准备】:利用远程资源下载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基本特点的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课程。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学会读书,引导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过程中,充分揣摩、感悟和表达,将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主要阅读本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而节选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来参读,通过对照融合,从而引出小孩的泪    青年的泪    老人的泪,形成这样一条感情主线,提升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对“博爱”之情的更深理解。开展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学生展开一个相对立体的真实的鲁迅,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一颗伟大心灵的跳动。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赏析“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两部分内容。

  一、回顾鲁迅,情感延续。

  师: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坛上的一颗巨星悄然陨落,但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品质却永远激励着后人。他走了,留下了锋芒毕露的匕首和投抢!他走了,留下了铁骨铮铮的思想和精神!同学们,他是谁?(鲁迅)(出示鲁迅先生的照片)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近了鲁迅。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知道了鲁迅先生送给小周晔《表》《小约翰》两本书。

  师:《表》是前苏联作家写得儿童小说,《小约翰》是荷兰作家写得童话,这两本书和许多儿童作品,都是鲁迅先生在百忙之中翻译的,他时刻想着“帮帮孩子”“救救孩子”“我能为孩子做点什么”。他把爱给予了每一个需要关爱的孩子。

  ——孩子们如今知道永远失去了一位关心、爱护他们的老人了,怎能不伤心落泪呢?在当时,有一位叫巴金的青年,他为我们记下了这令人心碎的时刻。(出示)

  一群小学生恭恭敬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起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低声哭了起来,其余的孩子马上低下头来小声抽噎着。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

  二、人民眼中的鲁迅。

  板块一:救助车夫

  1、  除了孩子们,还有哪些人也曾经得到过鲁迅先生的爱?让我们走进“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两部分内容,请细细读一读,把最能够拨打你心弦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2、  谁能读给大家听听?

  当学生读到“爸爸跑到伯父家里……扎好绷带”这段话时,师生作为重点研读。

  (1)、读了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是通过读哪些词感受到的?(扶、蹲、跪、拿、夹、拿、洗、敷、扎)

  (3)、九个动词为我们构成了一幅感人的画面,请同学们展开思维的翅膀,把这副画面描述丰满。

  (4)、在这一系列动作中,鲁迅先生的哪个动作最能打动你的心?(跪)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咀嚼“半跪”。从课文中的哪些文字中能看出鲁迅先生已经跪了很长的时间?

  (5)、老师在想呀,在那个北风怒号的傍晚,难道发现这位受伤的车夫的就只有鲁迅先生他们吗?但是他们都……

  (6)、在这人情冷漠的旧社会,在这寒冬腊月的夜晚,鲁迅先生就这样“半跪”着救助这位车夫,印证了他一颗怎样的心?

  请你再带着自己独特而真实的感受再读读这段话。

  3、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小周晔,还有能使你的心弦为之轻轻一颤的地方吗?请把它地出来吧!(出示)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1)、这段话中的哪个词你感受最深刻?(清清楚楚)

  (2)、这里连用了两个“清清楚楚”,小周晔当时“清清楚楚”的是什么?

  (3)、鲁迅先生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了呢?此刻,鲁迅先生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4)、有了这样的体会,同学们在想想,当小周晔长大成人之后,直到现在,她“清清楚楚”的,除了伯父的脸庞,还有什么?

  ——让我们再来读这句话,你的感觉肯定跟现在不一样了。(齐声读)(出示)

  一位拉黄包车的青年人,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饱经风霜的脸,茫然地望了望前面,又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三鞠躬,几颗泪珠从他那干涸的眼角滚落下来。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

  板块二:关心女佣

  1、在“关心女佣”中,同样有拨动你心弦的句子谁来读?(指名读阿三说的一段话)

  学生谈体会。

  2、当女佣阿三回顾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给予她的关怀,想着想着,不禁潸然泪下……在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还有两个老太太:(出示)

  两个老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脸上挂满泪痕,继而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过程中,充分地揣摩、感悟和表达。因此,我着重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在对话中读中疑、读中思、读中悟,将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主要阅读本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而节选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来参读,通过对照融合,从而引出小孩的泪    青年的泪    老人的泪,形成这样一条感情主线,提升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对“博爱”之情的更深理解。

  三、心声流淌

  1、感谢周晔,感谢巴金,他们为我们记下了这些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作为一名热血青年,巴金自己也深情地写道:(教师范读)

  我的眼睛是不会受骗的,我的耳朵是不会误听的,像这样的哭声,我每天至少要听到好多次,我的眼泪也常常被他引出来。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

  2、现在,让我们把所有的“泪”联系在一起,把所有的“泪”聚焦在一起,把所有的“泪”融合在我们的心头,你想呀,对于鲁迅先生的逝世,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流泪呢?

  3、正如周晔在课文最后所写的……(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4、朗读藏克家的《有的人》。

  【探究活动】:

  1、以《我看见》为题,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颂扬鲁迅先生。

  2、课下搜集鲁迅的一些名言,摘抄下来,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和故事与同学交流,

  3、课外阅览《阿q正传》《狂人日记》《祥林嫂》等作品。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整体感知课文,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自读自悟,认识鲁迅。在朗读中体会对话描写的生动、动作描写的准确。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初识鲁迅。

  教学重点:

  自读自悟,认识鲁迅。

  教学过程:

  1、导入:上节课,我们对少年时期的鲁迅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让我们认识周晔眼中的鲁迅——身为伯父的鲁迅。板书课题,读“我的伯父鲁迅”;再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前者亲切,后者能体会到一份尊敬,读出亲切与尊敬。

  2、出示下列生字词,为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多音字:挨打挨骂 淌了一摊血 的确 北风怒号 正月

  二类字:殡仪馆 吊唁 水浒 约翰 镊子 硼酸水

  形近字:追悼——掉泪 慈祥——详细 厉害——经历 遗体——调遣3、初读课文,标出生字,读正确。

  4、再读课文,发现课文形式上的特点,给每部分加小标题,了解作者从哪几件事来写鲁迅先生。

  检测:出示生字段,认读并结合课文内容给每段加上小标题。

  ①挽联数不清,吊唁各色人。爱戴鲁先生,呆立泪满巾

  ②囫囵吞枣搞不清,张冠李戴说一通。伯父一句玩笑话,叫我读书要认真。

  ③鼻子扁又平,不知是何因。四周黑洞洞,碰壁所造成。周晔恍然悟,你可知原因?

  ④饱经风霜,仔细端详。表情严肃,深深哀叹。

  ⑤三更半夜写文章,咳嗽阵阵声不断。反劝佣人多休息,为人着想众人仰。

  5、请大家拿起一支笔,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位怎样的伯父呢?(学生自读自悟,勾画圈点,写下自己的感受。)

  6、小组交流读书感受。

  7、全班交流:

  第二段:这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伯父(读出“我”内心的惭愧。);可是现在,再也见不到伯父了,请大家读:“我呆呆地望着……”

  第三段:这是一位幽默风趣的伯父(分角色朗读,读出伯父的风趣幽默);可是现在,再也见不到伯父了,请大家读:“我呆呆地望着……”

  第四段:这是一位慈祥善良的伯父(体会动词中的“蹲”,感受伯父的善良。);可是现在,再也见不到伯父了,请大家读:“我呆呆地望着……”

  第五段:这是一位关心别人的伯父。可是现在,再也见不到伯父了,请大家读:“我呆呆地望着……”

  8、总结:伯父就是伯父,他和任何人的伯父一样:慈祥善良、和蔼可亲、幽默风趣。可是现在,再也见不到伯父了,请大家读:“我呆呆地望着……”下节课,让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深入认识鲁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鲁迅;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怀念鲁迅。通过具体事例感悟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2、拓展阅读。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神态描写与对话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通过别人的话间接描写。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1、在小周晔的心中,伯父就是伯父,和你的伯父一样:和蔼可亲、慈祥善良、幽默风趣。当周晔长大后,伯父还仅仅是伯父吗?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走进鲁迅。

  2、回顾一下,文章从几件事来写鲁迅:谈水浒、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3、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合作,每个小组合作学习一件事,讨论难懂的句子,看看从这些句子中能看出鲁迅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4、学生读书、思考、讨论。

  5、老师组织交流。

  预设一: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我听了,心里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听了伯父的话,我羞愧的是 ,又悔恨的是 ,所以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面对读书囫囵吞枣的侄女,伯父没有生硬地说教,而是这样委婉地教育侄女,而且还送她两本书(出示两本书的图案),他真是一个“教育有方”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从这件事看,他还是一个聪明的教育家。但是现在,“我”却再也见不到伯父鲁迅先生了,请大家读:“我呆呆地望着……”

  预设二: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请大家看资料:

  鲁迅的笔名:

  笔名之一:隋洛文

  1930年国民党浙江省党部通缉”堕落文人鲁迅”,伯父就取名隋洛文,以示讽刺。

  笔名之二:封余

  1931年至1932年,有人攻击伯父是“封建余孽”,他即取“封余”笔名以反讽。

  笔名之三:康伯度

  有人在上海《大晚报》上发表《论花边文学》暗骂鲁迅为“买办”,鲁迅就用此名,“康伯度”在德语中意思为“买办”

  据统计,鲁迅一生共用过一百八十多个笔名,看到这儿,你理解“黑洞洞”指什么了吗?面对黑暗势力,鲁迅却坦然面对,这真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伯父。但是现在,“我”却再也见不到伯父鲁迅先生了,请大家读:“我呆呆地望着……”

  预设三: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伯父助人后为什么不不呢?他叹什么气呢?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怎样的脸?伯父为车夫叹气,还在为谁叹气呢?为他的家人,为无数受苦受难的人,为那些看见车夫受伤而无动于衷的人,为国家,为人民……这是一个“关心大众”的伯父。

  但是现在,“我”却再也见不到伯父鲁迅先生了,请大家读:“我呆呆地望着……”

  6、现在你明白伯父鲁迅先生为什么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了吗?

  每当看到伯父送我的《表》和《小约翰》两本书,我的耳边就会响起……

  每当我看到伯父遗像上那又扁又平的鼻子,我的眼前就会浮现……

  每当我看到风雨中那些奔跑的疲惫不堪的车夫,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

  每当我遇见阿三老人,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

  7、板书总结:伯父不仅仅是伯父,他是一个教育有方的伯父,他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伯父,他是一个关心大众的伯父,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他说过这样的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爱憎分明,对敌人他横眉冷对,对人民却心甘情愿做牛马。这就是伯父鲁迅先生——“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和蔼可亲 教育有方

  幽默风趣 嫉恶如仇

  慈祥善良 关心大众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是遵循这样的思路来实施我的教学的:

  1、亲近鲁迅——伯父就是伯父,和蔼可亲的鲁迅。从孩子的认知角度出发,认识他们眼中的鲁迅,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这样的思考下,我充分发挥高年级同学的学习优势,让同学们自读自悟,达到对鲁迅的初步认识:和蔼可亲、幽默风趣、慈祥善良。并在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对鲁迅这些美好品质的感受,体会语言的准确与生动。

  2、了解鲁迅——伯父不仅仅是伯父,关心大众的鲁迅。结合本单元的学习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语言文字背后的含义,进一步认识鲁迅:教育有方、嫉恶如仇、关心大众。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有效学习,让学生感受认知的深度,体会学习的快乐。

  3、怀念鲁迅——伯父还是伯父,伟大的鲁迅。回顾课文内容,以问促答,整体回归,使学生对鲁迅先生的认识渐进完整。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深化对鲁迅先生的认识,从而把这样一位伟人,这样一位民族的战士牢记心中。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教学的预设密度过大,导致学生读书的时间不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导致学生说得多,读得少;理解得多,体会得少。课堂教学是教师、教材、学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课堂教学的生态系统中,我只关注了教材,而没去大量地关注学生。高年级的学生要加强预习的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起点,老师也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

  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语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

  学习思路:

  跨越时空整合文本,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向互动的对话中,在充分的读中,围绕“哪些句子最能拨动你的心弦?”为轴心,铺设“周晔的泪——小孩的泪——青年的泪——老人的泪——巴金的泪”情感主线,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

  学习准备:

  cai课件,课前让学生解鲁迅先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等。

  预设过程:

  一、回想画面,为体会“爱”而起航

  1.昨天,我们一起初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跟随着周晔的思绪再次走近鲁迅先生,走进先生的内心世界……

  2.通过初读,鲁迅先生“笑谈《水浒》”、“趣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幽默、风趣、关心他人、充满爱心、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是呀,先生的幽默风趣、关心他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都是来自于他内心那颗博大的爱心。(板书:爱)

  3.就是这样一位鲁迅先生走了,特别是周晔,她再也不能跟伯父“笑谈《水浒》”、“趣谈碰壁”了,她再也无法享受伯父的至爱关怀了,这怎能不叫她万分悲痛呢!

  (大屏幕出示)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的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来,谁来读读周晔的感受?

  (指名读)

  评价预设:

  孩子,老师在感受着你的朗读,我发现当你读到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时,声音越来越轻,语速越来越慢,你是在表达小周晔对失去伯父的悲伤之情吧?可见,你上节课学得多么深刻啊!(板书:周晔)

  ——是呀,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小周晔手足无措、木然发呆,“我呆呆地望着”,读……

  ——小周晔她脑海中浮想起往日跟伯父在一起时那点点温馨,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滚落下来(板书:泪),“我呆呆地望着”,读……

  4.此刻,就站在伯父的灵柩前,周晔她可能会想起什么呢?

  (学生想象)

  评价预设:

  ——若学生说会回想起伯父和她“笑谈《水浒》”:

  是呀!那是一段多么惬意的茶余饭后的欢乐时光呀!

  ——若学生说会回想起伯父和她“趣谈碰壁”:

  “哈哈!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伯父是多么幽默、风趣呀!

  ——若学生会说周晔会想起伯父送给她《表》、《小约翰》等书籍这一细节:

  我告诉大家,《表》是前苏联作家写的儿童小说,《小约翰》是荷兰作家写的童话,这两本书,以及还有其它一些儿童读物,都是鲁迅先生在百忙之中为少年儿童翻译的,他时刻想着“帮帮孩子”、“救救孩子”。当你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是呀,得到先生爱抚的又何止他的侄女周晔一人呢,他把爱给予了每一个需要关爱的孩子。(板书:孩子)

  ——孩子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友人了,他们怎能不落泪呢?在当时,有一名青年,名叫巴金,他为我们记下了一些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大屏幕出示)

  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低声哭了起来,其余的孩子马上低下头来小声抽噎着。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节选)

  ——谁来读这句话?从来没有见到过,拿起来就读,谁来?

  评价预设:

  孩子,这么长的一段话,你读得不断通顺流畅,而且字正腔圆,可见你的语文基本功是多么扎实呀!更为可贵的是,我发现你试着努力把巴金的心情和周晔的心情联系起来,你是用情在读,真好。

  ——这是巴金的亲眼目睹,我们也永远不能忘记这一幕,再读……(齐读)

  二、救护车夫,为感受“爱”而涵咏

  1.除了孩子,还有哪些人也曾经得到过鲁迅先生的爱?请自由读读后面两个小故事,把最能够拨动你心弦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用波浪线把它们画下来。

  (学生读课文,边读边划)

  2.同学们读得十分投入,好,所有同学都将自己的理解转化成了一条深深的波浪线。有的同学画了一处,线特别浓;有的画了两处,还有的画了三处、四处,甚至过多,很好。无论你画了几处,肯定有一处让你怦然心动,把这一处读给大家听听吧……

  ◇(当学生读到“爸爸跑到伯父家里……扎好绷带。”)这段时:

  ——请说说你的体会。

  ——这一段是具体写伯父和爸爸如何救助车夫,确实值得我们来品味一番。跟他一样划下这段文字的同学请举手(你们是英雄所见略同),没有划的,老师建议你们把它划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生齐读)

  ——这段文字读一遍显然是不够的,请你再细细地读读,一边读一边看看文中的插图,如果请你把目光聚焦在鲁迅先生身上,读着读着,先生的哪个动作深深地打动了你?(生自读)

  ——同学们都用心地体味着、感受着,快把你的读书心得跟大家一起来分享分享吧!(交流)

  ——若学生说到“硼酸水”,教师导:是呀,我们发现鲁迅很懂医术,我们知道他曾经在日本仙台学过医,现在他把学到的本领用在了车夫身上,确实打动人。

  ——若有孩子提到“半跪”,先让其说说体会,然后咀嚼“半跪”:

  孩子,怎么样的跪,才是半跪?你能做一个动作吗?你这样半跪着,有什么感觉?(若学生不知道,教师可以先做一半跪动作)

  孩子们,请看大屏幕,透过文字背后,那隐隐约约半跪着的正是鲁迅先生,请闭上眼睛,画面在你脑中突然间活了起来、活了起来,只见,鲁迅先生小心翼翼地夹着、一点一点地洗着、轻轻巧巧地缚着、一圈一圈地扎着……

  我们分分明明地感觉到在这凄风冷雨中,鲁迅先生就这样半跪了很久、很久……睁开双眼,你感觉到了吗?快速找一找,从课文中的哪些文字中能证明先生就半跪了很长一段时间。(生交流)

  要知道,向这位素不相识的车夫半跪着的可是鲁迅先生呀!鲁迅是当时的大文豪,是受人仰慕的名人,而他,就这样半跪着救护这位车夫。这一跪,跪出了什么?(跪出了心疼、跪出了怜爱、跪出了同情、跪出了亲切……教师导:一个字,这一跪,跪出了“爱”)

  ——太感人了。就请你带着自己独特而真实的体味再读读这段话。

  (指名读,齐读)

  评价预设:

  孩子,听了你的朗读,课文所描述的画面在我们眼前动了起来,我仿佛看到车夫那只血肉模糊的左脚,就这样一圈一圈地被鲁迅先生包扎了起来。

  孩子,经你这么一读,意思、场面、情境、情感全出来,全活起来了,不要再说什么了。

  3.刚才,这位同学是从鲁迅给予车夫的救护中体会到这份爱的,(板书:车夫)真好,这个故事确实非常打动我们。那么就还在“救护车夫”中,如果你把目光投向周晔,还有哪些能拨动你心弦的句子,继续把它读出来吧!

  ◇(当学生读到“天黑了……在路上跑呢?”)这段时:

  ——让学生说说体会。

  ——连幼小的周晔也被感化了,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啊!

  ◇(当学生读到“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绷带也给了他”)这段时:

  ——让学生说说体会。

  ——你是个多么细心的孩子呀!我们学语文要的就是她这种的细腻的感觉。

  ◇(当学生读到“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变得那么严肃……”)这段时:(大屏幕出示)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请说说你的体会。

  ——这两句话,难读也难懂,我能为大家读一读吗?(教师范读)有何感受?(生谈感受)

  ——请你再用心去读读,“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读,不要放过一个字,一边读一边感受,你会发现,这一段话中有一个词语作者反复用了两次,读着,读着这两个词语就不停地在你眼前晃动起来,抓住它,细细地体味一番!

  ——告诉大家,哪个词在你眼前晃动?它们为什么会在你眼前晃动起来?

  (当学生说到“清清楚楚”时,课件点击,两个“清清楚楚”呈现红色)

  ——咀嚼两个“清清楚楚”:

  这里连用了两个“清清楚楚”,周晔她“清清楚楚”地是什么?

  还记得上节课,在“趣谈《水浒》”、“笑谈碰壁”中鲁迅先生是如坐春风、谈笑风生,现在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了呢?此刻,鲁迅先生在想些什么呢?

  也许,先生想到了像车夫一样的为生活疲于奔命的劳苦青年,他们……;也许,先生想到了孩子,那些可怜的无助的孩子,他们……;也许,先生想到了那些进入迟暮之年、骨瘦如柴的老人,他们……;也许,先生在捶胸发问,他问自己,也问当权者,你们……

  请拿起你的笔,把先生的想到的写成几句话(学生讨论)

  好,让我们一起走进先生的内心世界,一起用心去聆听先生在想些什么?(学生交流)

  评价预设:

  我非常佩服你,你对当时的社会情况了解得如此丰富,可见你是一个知识面很广的孩子,但荡开一笔,只有“爱得深,才能痛得切”呀!你们听,还有另外一种声音,伯父在想些其它的……

  如果先生在天有灵,能听到你这番话语,他是多么欣慰呀!

  伯父就是这样,时刻惦记着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他们的任何一次不幸遭遇,对先生来说,都是举轻若重啊!

  有了这样的体会,你再想想,如果说小周晔她“清清楚楚”的仅仅是伯父的面庞,那么周晔长大成人之后,直到现在,她“清清楚楚”的,难道仅仅是伯父的面庞吗?还有什么?她“清清楚楚”的还有什么?(伯父那颗爱心、痛心、泪心……)

  先生的痛心、先生的泪心、先生的愤怒、先生的焦虑,那是因为他对劳苦大众爱之深呀!还是这个“爱”字。

  ——现在,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话,你的感觉肯定跟刚才不一样了、完全不一样了。(指名读、齐读)

  评价预设:

  孩子,你把自己放进了课文中,你已经走进了小周晔,不,你就是小周晔,你在向我们倾诉你心中那刻骨铭心的印象。

  ……

  4.短短的两句话,包含着不尽的情思。来,让我们和着音乐,用朗读再次走进这个冰冷的夜晚,我也想参与到大家的朗读中来,可以吗?好,请大家根据老师的提示直接接读课文的有关语段,好吗?

  (小提琴音乐响起,教师引读)

  黄昏时刻,北风怒号着,在阴暗的街道边,一位黄包车夫的脚被碎玻璃片插了进去,鲜血直淋,染红了整只脚,他不停地小声地呻吟着。伯父和爸爸见状,二话没说,只见爸爸跑到伯父家里——(示意学生接读)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天已经全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芒——(示意学生接读)

  我想从伯父的口中得到答案,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示意学生接读)

  直到伯父去世多年以后,直到周晔长大成人,直到她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直到连周晔她也渐渐地老去,但“这时侯,我清清楚楚地”——(示意学生接读)

  5.就是怎样一位让人动容的鲁迅走了,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那时,他才56岁,从此以后,劳苦青年再也得不到他的爱了,怎能不让人落泪呢?在前来吊唁的人群中,出现了那位似曾相识的饱经风霜的面庞,他或许就是鲁迅救助过的那位车夫,也或许根本跟鲁迅素不相识,只见一位:(大屏幕出示)

  一位拉黄包车的青年人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饱经风霜的脸茫然地望了望前面,又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三鞠躬,几颗泪珠从他那干涸的眼角滚落下来。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节选)

  ——指名读、齐读。

  ——七尺男儿,也伤心落泪了。(板书:青年)

  三、关心女佣,为感动“爱”而想象

  1.在“关心女佣”中,同样有拨动你心弦的句子,谁来读?

  (指名读阿三说的一段话)

  ——说说你的体会。(板书:女佣)

  ——是呀,当女佣想到周先生“拖着病体三更半夜地写文章”,还不时地从里屋里传来阵阵咳嗽声,他感动地对周晔说……(示意学生接读)

  ——当女佣想到周先生“从不叫她干重活”,先生的夫人许广平和他的公子周海婴也从来不嫌弃她哪双起了蒙的眼睛,她感激地对周晔说……(示意学生接读)

  2.显然,女佣是在回味先生在世的时候,给予她的爱,想着想着,不禁潸然泪下……在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还有两个老太太:(大屏幕出示)

  两个老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脸上挂满泪痕,继而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节选)

  ——示意学生接读。

  ——老泪纵横、是历历在目啊!(板书:老人)

  四、拓展延伸,为丰满“爱”而吟诵

  1.感谢周晔,感谢巴金,他们为我们记下了这些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作为一名热血青年,巴金自己也深情地写到:(大屏幕出示)

  我的眼睛是不会受骗的,我的耳朵是不会误听的,像这样的哭声我每天至少要听到好多次,我的眼泪也常常被它引出来。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节选)

  ——教师读。

  ——学生齐读。

  2.现在,把所有的“泪”联系在一起,你想想,对于鲁迅的逝世,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流泪呢?(大屏幕集中出示,同时出示鲁迅画像,小提琴名曲马思奈《沉思曲》响起)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的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低声哭了起来,其余的孩子马上低下头来小声抽噎着。

  一位拉黄包车的青年人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饱经风霜的脸茫然地望了望前面,又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三鞠躬,几颗泪珠从他那干涸的眼角滚落下来。

  两个老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脸上挂满泪痕,继而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我的眼睛是不会受骗的,我的耳朵是不会误听的,像这样的哭声我每天至少要听到好多次,我的眼泪也常常被它引出来。

  ——学生说体会。

  ——正如周晔在课文最后所写的……

  (齐读最后一节)

  ——正如我们每一个人所深切体会到的……

  (齐读最后一节)

  3.今天,XX年11月10日,在北风呼啸、寒气逼人的季节里,我们又一次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之后,再来读读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所写的《有的人》,那可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大屏幕出示)

  有的人

  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给人民当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臧克家《有的人》(有删节)

  ——教师深情朗读。

  ——相信,节选的这部分诗句一定会让大家有所感触,让我们一齐来读读。

  4.下课!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周晔  孩子

  爱 车夫 青年泪

  女佣 老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细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失声痛哭、饱经风霜等词语,感受伯父的和蔼可亲与鲁迅的非比寻常,体会周晔对伯父的敬仰和怀念,认识从生活细节入手“写回忆亲人”文章基本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把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大家知道,这是伯父去世9周年的时候,周晔写的一篇纪念伯父鲁迅的文章。请大家回想一下,周晔在这篇文章中回忆了伯父的哪些往事?

  (1伯父去世  2谈《水浒传》  3谈“碰壁”  4救助车夫   5关心阿三)

  二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在深入学习课文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小小的问题。请大家认真的读一读课题,然后再认真地想一想,周晔为什么要在“我的伯父”后面还要加上“鲁迅先生”呢?直接用“我的伯父”为题,不是更简洁明了吗?

  2让学生先自由地说说自己的猜想和理解,发散学生的思维,看看当今的孩予们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

  3教师提示:这里不是简单的重复,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特有的称谓(俗称“叠语称谓”)。这里“鲁迅”是核心,“伯父”是表明了我和鲁迅的关系,“先生” 是我对伯父的尊敬。你看,简短的八个字,不但明白了课文写谁(鲁迅),而且清楚的表明了我和鲁迅的关系,同时还表达了我对伯父的敬意。一读课题,我们就知道周晔是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回忆自己的伯父。这种称谓一般用在比较庄重的场合。

  三入情入境,深入阅读。

  1、伯父就是伯父——和蔼可亲的伯父——走进鲁迅

  同学们,今天我们都知道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但是,伯父在世的时候,周晔还是个不满十岁的小姑娘。小周晔眼里的伯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伯父呢?

  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分组阅读五个小故事,要求大声朗读课文,小组内还要组织起读课文,全保大家读通读懂。然后引导每小组学生来汇报:在……,周晔看到(或者听到),就明白伯父是个……的人。

  [注意要求学生体会l0岁小周晔的感受。然后再引导学生朗读相应的语段。朗读体会小周晔当时的感受——集中体会鲁迅在孩子们的眼里那一种“和蔼可亲”的伯父形象。]

  (1)  伯父去世——伯父是个受人爱戴的人。

  请学生反复朗读“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

  让学生思考,小周晔明白了伯父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在伯父去世的时候,周晔看到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就明白伯父是个受人爱戴的人。

  (2)  谈《水浒传》——伯父是个慈祥的人。

  在伯父谈《水浒传》的时候,周晔听到“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就明白伯父是个慈祥的人。

  为了引导学生真切的感受伯父的慈祥,在学生汇报之后,再引导学生猜一猜,当时小周晔和伯父谈《水浒传》的时候,小周晔可能站在伯父的什么位置:l站在伯父的身边  2坐着伯父的对面  坐到伯父的腿上  3爬在伯父的背上  4钻到伯父的怀里  5还可能……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尽情的猜想,这就是帮助孩子亲近鲁迅。体会伯父的“慈祥”。

  最后,请学生齐读描述我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的一段文字,教师模仿鲁迅的神态和口气,朗读中间“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一句,师生一同感受伯父的慈祥。

  (3)  谈“碰壁”——伯父是个幽默风趣的人

  在伯父谈“碰壁”的时候,周晔听到伯父说他的鼻子是碰壁碰扁的,就明白伯父是个幽默风趣的人。

  小组汇报之后,再分角色朗读小周哗和伯父的对话,男同学读伯父的话,女同学读周晔的话,教师读提示语。共同感受周晔和伯父之间的亲情和鲁迅的幽默风趣。最好对话前,教师提醒他们要注意的角色意识和态度认真。当然也不能要求太高,孩子们有初步的感知就可以了。

  听伯父说话真是一种享受呀!

  整合——从“谈碰壁”和“谈《水浒传》”伯父的慈祥、风趣幽默、我们可以看出在小周晔面前的伯父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

  伯父对在孩子面前总是微笑着,总是和蔼可亲的样子。那么对于车夫和佣人阿三呢?请其他两组继续汇报。

  (4)  救助车夫——伯父是个富有同情心的人

  周晔看到伯父和父亲救助受伤的车夫,她在心里想伯父真是个——好人呀!会帮助别人的人!对于车夫来说,伯父也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

  [这件事,对于幼小的周晔来说,他不会有更多的想法和感受。所以,在体会当时小周晔的心理,我们要很好的把握——在她看来,伯父就是个好人,是个会帮助别人的好人。之所以,在所有的往事中,这一件记得最清楚,写得最详细,那时9年之后,周晔长大成人,对这件事所思得最多的缘故。所以“救助车夫”和“关心阿三”这两件往事放在后面“伯父不仅仅是伯父”的第二个环节,重点品析。]

  (5)  关心阿三——伯父是个善良的人

  前面的几件往事都是周晔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的。这件事是伯父去世后佣人阿三告诉我的。伯父对阿三的关心,对于阿三来说——伯父也是个和蔼可亲的人。

  概括起来就是——和蔼可亲的伯父。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

  教师板书:伯父就是伯父

  2、伯父不仅仅是伯父——非比寻常的伯父——敬仰鲁迅

  伯父去世9年了,当年和伯父一起生活的情形还历历在目。九年来,周晔也从十岁的小姑娘长成了l9岁的大姑娘,随着年龄的增长,周晔也慢慢的知道自己的伯父就是鲁迅,就是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回想起和伯父生前在一起的幸福快乐生活,周晔心头盛满了无限的伤感和不尽的怀念。

  1学生齐读课题!——体会周晔对伯父的思念和怀念!

  此时,周晔脑海里的“伯父”难道还是9年前的那个“伯父”吗?

  2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伯父去世9年之后,回想起当年的一件件往事,伯父的哪些言行是当年周晔根本就没有弄明白的昵?

  先让学生每个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先解决同学们提出的“不明白问题”,然后集中一下两个问题的研讨:

  两个重点:(1)伯父救助车夫之后,为什么还要深深地叹息一口气呢?

  先放开让学生自由的说说,然后集中引导学生齐读“伯父和父亲救助车夫的情形”和“伯父回来一脸严肃的情形”那两段话,感受伯父的“深深叹息”。

  课件出示:“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着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车在路上跑呢?”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是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

  伯父去世多年了,伯父半跪着在北风中给车夫清洗伤口的身影,伯父那一声深深地叹息,如今还历历在目。

  周晔当年不明白“伯父为什么要一脸严肃地深深叹息”?他现在明白了吗?

  车夫是伯父的亲人吗?——不是!

  车夫是伯父家的佣人吗?——不是!

  车夫是伯父的熟人吗?——不是!

  都不是!

  对于车夫来说——

  伯父是“好心的先生”;

  对伯父来讲——

  车夫是陌生的穷苦人。

  同学们,当初年幼的周哗听不懂伯父深奥的话,如今,周晔终于明白伯父那一声深深的叹息——是对车夫的深深同情!是对陌生人的真诚帮助!是对穷苦人的真情关爱!

  爱自己的侄女和亲人,是好伯父;还能爱身边的那些陌生的穷苦人,不是一般的伯父;

  (2)伯父的鼻子又扁又平应该是天生的,肯定不会是碰墙壁碰的,那伯父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的“壁”真的是“墙壁”吗?

  伯父生活的年代1881-1936,正是中国历史上政府最无能,老百姓最遭殃的时候,就像车夫的生活一样悲惨,伯父就常常拿起手中的笔,揭露腐败政府的罪行,就常常遭到腐败政府特务的跟踪和迫害,所以这里的“碰壁”不是墙壁,而是特务们的枪口和尖刀,但是伯父没有胆怯害怕,伯父的笔名就达l20多个。所以有人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伯父鲁迅先生今年去世9周年了,我明白了,伯父去世的时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来追悼伯父,我明白了伯父那一声深深的叹息,他在车夫和车夫呢样的老百姓的生活发愁哀叹,我明白了伯父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人。我才明白伯父不仅仅是伯父,我的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都不一样!

  学生齐读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出自豪和骄傲。

  板书:伯父不是一般的伯父

  伯父是永远的伯父——不能忘却的伯父——怀念鲁迅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鲁迅和一般伯父所不一样的地方?

  先让孩子们自由的述说,然后课件出示:鲁迅不平凡的一些文字。

  1、1918年5月,伯父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3、伯父一生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等专集,总计达300多万字。

  4、伯父的作品被译成英、曰、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5、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

  6、鲁迅是20世纪亚洲最伟大的作家。——日本著名作家、l99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在接受我国日本文学研究学者许金龙先生专访时说,

  7、鲁迅具有“天才”的稀有品格——英国著名作家 史沫特莱

  课件出示,引导学生整合学习:70年过去了,伯父离开我们已经整整70周年了——

  (1)每当看到伯父送我的《表》和《小约翰》两本书,我的耳边就会想起【“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2)每当我看到伯父遗像上那又扁又平的鼻子,我的眼前就会浮现一【伯父笑谈碰壁的事情】

  (3)每当我看到风雨中那些奔跑的疲惫不堪的车夫,我的脑海就会浮现一【伯父那严肃的目光】

  (4)每当我遇见阿三老人,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伯父三更半夜的伏案写作的身影。】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 篇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浙江 任伟良

  ------------------------------------------------------------

  设计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竭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学会欣赏别人。

  教学目标 

  1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初步了解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激发学生对鲁迅的爱戴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听写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略)

  2检查。

  二、提炼主题

  1过渡:同学们,你觉得这些词语中哪个词语与整篇课文的关系最密切?

  2从学生的回答中确定主题。

  A学生可能会回答:爱戴。这时教师评价:的确,人们爱戴鲁迅先生这种情感贯穿了全文,值得研究。

  B学生可能会说:爱抚。这时教师评价: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反映鲁迅先生的品质,也可以研究。

  三、小组研读

  1提出研读要求。

  ①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哪里体现鲁迅先生受人爱戴或“我”得到伯父的爱抚;②把你的感受写在句子旁边;③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一下。

  2小组研读。

  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A发现有学生对“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理解有困难时,教师提供一份资料,学生结合资料内容展开讨论,自悟内容。

  B发现有学生对理解“伯父叹气”一句话有困难时,教师点拨:人的行动往往是与他的内心有关的,伯父这一叹气,你能揣摩一下他的想法吗?

  C发现有学生在研究“谈水浒”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体会:“我”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D发现有学生在研究“关心女佣”时,引导学生理解:“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反馈交流

  1交流从哪里看出鲁迅先生确实值得爱戴。

  A有学生说从“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看出鲁迅先生确确实实值得爱戴。教师点拨:既然鲁迅先生想讲的是自己常常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那为什么说鼻子被墙壁碰扁了?

  B有学生会说:因为“我”还小,听不懂那么深奥的话,由此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很幽默。

  C有学生说从“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这句话看出鲁迅先生确确实实值得爱戴。教师则点拨:表面看来,帮人包扎伤口是件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就在这件很平凡的小事上,却能看出鲁迅先生不平凡的思想品德。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想,鲁迅先生当时的身份、地位是怎样的?

  D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鲁迅先生和黄包车夫这两个人的身份、地位这样的悬殊,但鲁迅先生给黄包车夫包扎伤口时,却是那样的精心,而且没有一点架子!让我们读读这两句话。

  E学生朗读。

  F抽三至五位学生读。

  G过渡:鲁迅先生是这么关心、同情劳动人民,因此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

  2交流从哪里看出“我”得到伯父的爱抚。(略)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 篇8

  之五

  前福棣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1.鲁迅像;

  2.生字生词卡片;

  3.抄写《思考·练习3》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从今天起学习第六组课文。这一组有哪几篇课文?重点训练哪一方面的能力?请同学们先把“导读”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各自阅读“导读”)

  2.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出示鲁迅像)这就是鲁迅先生。

  二、检查预习

  许多同学课前都预习了课文。我出几个题目检查一下,看看预习得怎么样。

  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侄女儿)你是怎么知道的?(从题目上知道鲁迅先生是作者的伯父;课文中又说“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可以看出作者是女的。把这两处联系起来,就知道作者是鲁迅的侄女儿。)本文的作者叫周晔,她是鲁迅先生弟弟的女儿。

  2.这篇课文共有几段?(五段)你是怎么知道的?(段与段之间空了一行)

  3.在预习中发现哪些不懂的地方?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做上记号。(学生可能提出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暂不讨论,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研究解决。)

  三、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读完一段就说一说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同桌轮流分段朗读,互相纠正读音,讨论每段的内容。

  3.指名讲每段的段意。(只要抓住主要内容就行,暂不要求语句简洁。)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大家思考:“我”为什么惊异了?(板书“惊异”)

  2.讨论。

  “惊异”是什么意思?(惊奇,诧异。)“我”对什么事情感到惊奇、诧异?(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我不理解,感到惊奇、诧异。)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找出来读一读。(生齐读“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失声痛哭”是什么意思?(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说明悲痛到极点。)伯父得到这么多的人爱戴,是什么原因呢?作者当时年纪还小,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同学们现在可能也还不大明白。我们读懂了后面的几段课文,对这个问题就会比较清楚了。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自学第二至五段。要求是读读课文,想想“思考·练习1”中的三个小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学生注意读准翘舌音“愁”“章”

  2.指名朗读第一段。这一段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后面的几段。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1.提出自学要求:各自朗读第二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辅导。

  3.讨论。

  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听到“我”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怎么说?(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体会伯父的这句话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委婉地批评“我”读书太马虎。“我”听懂了伯父话里含着的意思,所以觉得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伯父好像是开了一句玩笑,就使“我”从此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从这件事情,你觉得鲁迅先生怎么样?(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孩子,善于启发教育孩子。)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三、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第三、四、五段

  1.总结学习第二段的方法。

  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深入理解第二段的?(第一步,想想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步,联系具体内容理解比较难懂的重点句子;第三步,通过这件事,体会鲁迅先生怎么样;第四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按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三、四、五段,教师巡视辅导。

  四、讨论第三段

  1.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鲁迅谈“碰壁”。)

  2.鲁迅是怎样谈“碰壁”的?把鲁迅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生读“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3.“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我恍然大悟”,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起来?(体会“我”自以为明白了,实际上只是从表面上理解伯父的话,并不明白话里含着的意思,所以引人发笑。)那么,鲁迅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你们弄明白了吗?(体会“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旧社会的黑暗,“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4.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鲁迅生活的时期,正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黑暗的时期。鲁迅先生用笔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非常害怕鲁迅的文章,不许各家报纸发表他的文章,而且要逮捕他,暗杀他。鲁迅先后更换了100多个笔名,巧妙地坚持用笔进行战斗。许多关心鲁迅的人都劝鲁迅躲一躲,不要出门,鲁迅仍坚持参加各种活动,而且有时出门不带钥匙,意思是随时准备牺牲。自读课本中有一篇《视死如归》,讲的就是这个内容。

  5.从谈“碰壁”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先各自练习,再指名分角色朗读。

  五、讨论第四段

  1.这一段讲的是件什么事?(鲁迅热情帮助受伤的黄包车车夫。)鲁迅是怎样帮助受伤的黄包车车夫的?把讲这一内容的部分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你们觉得鲁迅帮助受伤车夫的态度怎么样?(很细心,考虑得很周到。)

  2.帮助受伤车夫以后,鲁迅的心情怎样?大家小声把讲鲁迅心情的一个自然段读一读,体会一下。

  3.救助了车夫,做了一件好事,鲁迅的脸上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而且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时候鲁迅可能在想些什么?(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想到救助一两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使广大劳动人民摆脱贫困和痛苦。)从鲁迅当时的表情、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他忧国忧民的深刻思想。)

  4.有感情地齐读第四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 

  朗读第五段,想想五段内容之间的联系。

  第三课时

  一、讨论第五段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讲的是女佣阿三说的话。)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得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

  3.“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句话与女佣阿三说的话有什么联系?(从阿三说的话中可以看出鲁迅是这样的一个人。)

  4.最后的这句话与整篇文章又有什么联系?(第二、三、四、五段的具体内容都说明了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第一段讲鲁迅得到许许多多人的爱戴,原因也就是因为鲁迅具有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二、练习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1.指导:加小标题,就是用最简短的话说出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是一个短句,也可以是一个词语。

  2.学生各自试列小标题,教师巡视。

  3.讨论交流。从学生列的小标题中,选出大家比较满意的写在黑板上。(如可用“深切的怀念”、“读《水浒传》”、“讲‘碰壁’”、“救助车夫”、“女佣阿三的回忆”。小标题最好是从学生中来。)

  三、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挂出抄写填写空题的小黑板,请一人在黑板上填写,其他同学在课本填写。

  2.讨论修改填写答案。(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敬爱和怀念伯父的思想感情。)

  3.指名把填写后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告诉学生这几句话讲的就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四、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个词语写两遍

  注意“冠”字上面没有一点,“嗽”中间是“束”不是“朿”,右边是“欠”不能写成“攵”。

  五、布置作业 

  1.复习生字词,准备下一课时听写。

  2.预习《再见了,亲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 篇9

  .复习旧课。

  1.查生字读音。

  2.指名朗读第一段。这一段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后面的几段。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1.各自朗读第二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

  (1)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我是怎么读的?(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伯父是怎么说的?听了伯父的话,“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2)从这件事情,你觉得鲁迅先生怎么样?(关心孩子,善于启发教育孩子。)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三.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第三、四、五段。

  1.总结学习第二段的方法。

  第一步,想想着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步,联系具体内容理解比较难懂的重点句子;

  第三步,透过这件事,体会鲁迅先生怎么样;第四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按此方法自学。

  四.讨论第三段。

  1.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鲁迅谈“碰壁”)

  2.鲁迅是怎么谈的?把鲁迅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3.“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我恍然大悟”,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起来?

  4.鲁迅说的“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5.从谈“碰壁”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什么?(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各自练习,再指名分角色朗读。

  五.讨论第四段。

  1.这段讲的是什么事?(鲁迅热情帮助受伤的黄包车夫。)

  鲁迅是怎样帮助他的?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

  你觉得鲁迅帮助受伤车夫的态度怎样?(细心、周到)

  2.读课文,体会鲁迅帮助车夫后的心情怎样?

  3.做了好事,鲁迅的脸上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时候鲁迅可能在想什么?(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只救助一两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使广大劳动人民摆脱贫困和痛苦。)

  从鲁迅当时的表情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忧国忧民的深刻思想。)

  4.有感情地齐读第四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朗读第五段,想想五段内容之间的联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总目标:

  1、初步了解鲁迅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

  2、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反映人物品质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积累描写鲁迅神态、动作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

  2、能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通过资料了解周晔与鲁迅。

  3、概括文中五段的段意。试着给各段加小标题。

  4、在文中印象深刻的地方做批注。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加以概括。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体会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爱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起鲁迅先生,我国甚至世界上有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

  (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生读课题

  2、文题中的“我”指的是谁?(作者周晔,是鲁迅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即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记叙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3、解题: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呢?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鲁迅先生”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得文章既具亲属怀念之情,又带有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意。

  4、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认识鲁迅先生。(明确: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二、检查课前学习情况

  1.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认读。(重点指导:“唁、浒、囫、囵、悼”等的读音,“囫囵”一词的字形。)   

  2、出示词语,理解意思。

  殡仪馆:供办理丧事的地方。

  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

  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了,比喻颠倒了事实,认错了对象。冠,读“guān”,帽子。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加以概括。

  1)速度课文,说说文中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课文采用隔行分段的方法分为五段)

  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主要写伯父去世了,人们在万国殡仪馆追悼鲁迅先生的情景。

  第二部分写作者与伯父谈《水浒传》和伯父送书给作者的事。

  第三部分写伯父讲“碰壁”的事。

  第四部分写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的事。

  第五部分写鲁迅先生关心她家的女佣阿三。

  2)加小标题。

  (1)指导拟定小标题的方法

  一般有两种:一是根据每段段意概括出最简短的话和词语作小标题;二是从每段中摘出最能表达中心的句子或词语作小标题。拟定小标题必须抓住每段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2)小组交流,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板书.   ( 一、深切的怀念或沉痛悼念   二、谈《水浒传》  三、讲“碰壁”  四、救助车夫  五、关心女佣)

  四、学习第一部分(沉痛悼念,深受爱戴)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说说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的崇敬与爱戴。)

  2.交流: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里?

  ⑴来吊唁的人多——数量多,不同职业,不同年龄。

  ⑵送来的花圈挽联多。

  ⑶来吊唁的人悲痛——失声痛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4.过渡:当时年幼的“我”知道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的原因吗?(不知道、不完全明白。)

  出示句子:“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⑴抓住“呆呆地”“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体会“我”失去伯父时的悲痛心情。

  ⑵了解“我”对伯父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原来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参加追悼活动后,觉得伯父跟一般人不一样,而是受人民崇敬与爱戴的伯父。)

  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我”的悲痛之情。

  五、课堂小结

  1.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受这么多人爱戴的原因了。(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ppt)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引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初步感知鲁迅先生的品质。)

  2.教师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他得到了这么多人的爱戴。从全义内容看,这第一部分是明确地提出问题。后面各部分是以具体事例做答;从叙述顺序看,全文是“倒叙”,先写结果后写原因,明写结果暗写原因。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思考课后问题。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关心、教育孩子

  讲“碰壁”       顽强斗争

  深切怀念救   助车夫      忧国忧民

  女佣阿三的回忆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鲁迅,学习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贵品质;

  2、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并说出各段间的联系;

  3、通过质疑问难,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4、学会本课生字,并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四字词语;

  5、有感情地读出内心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通过质疑问难,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2、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了解鲁迅,学习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自定目标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伟大的人物。

  板书课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结合课外资料,说说你对鲁迅了解多少?

  3、小结有关人物资料的搜集方法及作用。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预习,初步感知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

  2、再读课文,想一想:

  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鲁迅生前的几件事?尝试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一下。

  三、交流汇报,整体感知

  1、交流易读、易写错的字,不理解的词。

  2、分段指读课文,说每段的段意,引导学生根据段意加小标题或摘出主要的句子和词语作小标题。

  四、初读课文,初步质疑

  1、引导学生在以下几方面质疑:

  可对文题进行质疑;对文中重点词句质疑;对文中不合情理、矛盾处质疑;对文中特殊标点质疑;对文章表达方法质疑等。

  2、引导学生把问题进行梳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二、学习二、三、四、五段

  1、提出自学要求:

  ⑴ 自由读,想想每段讲的是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⑵ 自学后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自学讨论结果:

  要求:

  每小组汇报一件事,其他小组可作补充。

  ⑴ 从第一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 

  关心子女

  指名读有关语句。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带着感情读,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这句话,“我”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体会到伯父这句话里含义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我”听懂了伯父话里含着的意思,所以觉得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

  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为心子女,善于启发教育孩子。

  ⑵ 从第二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

  敢于斗争

  指名读有关语句。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抓住“黑洞洞”“碰壁”深入理解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黑洞洞”,指旧社会的黑暗;“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斗争时受到挫折与迫害。)

  再指名分角色朗读,体会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⑶ 第三件事讲了什么?

  (出示投影片。)

  (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救助车夫,关心车夫,更关心穷苦人民。)

  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伯父脸上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

  (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⑷ 从第4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 

  关心穷苦人

  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

  (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

  从阿三的话中和前文的几件事中你觉得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

  板书: 

  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爱憎分明

  ⑸ 小结:

  体会这四件事说明伯父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学习第一段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但因积劳成疾于1936年去世,去世时有许多人来哀悼他。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思考:从那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学生边听边勾出。

  (齐读“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2、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当时“我”理解吗?

  板书: 爱戴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想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全文

  1、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2、第一部分与后面几部分有什么联系?

  板书:因果

  3、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板书设计】

  在殡仪馆深切怀念

  谈《水浒传》  关心后代  深受爱戴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笑谈“碰璧”  抨击黑暗

  救助车夫    热爱人民  忧国忧民

  女佣回忆    关心他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 篇1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浙江 任伟良  

  ------------------------------------------------------------

  设计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竭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学会欣赏别人。

  教学目标 

  1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初步了解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激发学生对鲁迅的爱戴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听写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略)

  2检查。

  二、提炼主题

  1过渡:同学们,你觉得这些词语中哪个词语与整篇课文的关系最密切?

  2从学生的回答中确定主题。

  A学生可能会回答:爱戴。这时教师评价:的确,人们爱戴鲁迅先生这种情感贯穿了全文,值得研究。

  B学生可能会说:爱抚。这时教师评价: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反映鲁迅先生的品质,也可以研究。

  三、小组研读

  1提出研读要求。

  ①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哪里体现鲁迅先生受人爱戴或“我”得到伯父的爱抚;②把你的感受写在句子旁边;③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一下。

  2小组研读。

  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A发现有学生对“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理解有困难时,教师提供一份资料,学生结合资料内容展开讨论,自悟内容。

  B发现有学生对理解“伯父叹气”一句话有困难时,教师点拨:人的行动往往是与他的内心有关的,伯父这一叹气,你能揣摩一下他的想法吗?

  C发现有学生在研究“谈水浒”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体会:“我”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D发现有学生在研究“关心女佣”时,引导学生理解:“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反馈交流

  1交流从哪里看出鲁迅先生确实值得爱戴。

  A有学生说从“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看出鲁迅先生确确实实值得爱戴。教师点拨:既然鲁迅先生想讲的是自己常常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那为什么说鼻子被墙壁碰扁了?

  B有学生会说:因为“我”还小,听不懂那么深奥的话,由此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很幽默。

  C有学生说从“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这句话看出鲁迅先生确确实实值得爱戴。教师则点拨:表面看来,帮人包扎伤口是件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就在这件很平凡的小事上,却能看出鲁迅先生不平凡的思想品德。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想,鲁迅先生当时的身份、地位是怎样的?

  D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鲁迅先生和黄包车夫这两个人的身份、地位这样的悬殊,但鲁迅先生给黄包车夫包扎伤口时,却是那样的精心,而且没有一点架子!让我们读读这两句话。

  E学生朗读。

  F抽三至五位学生读。

  G过渡:鲁迅先生是这么关心、同情劳动人民,因此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

  2交流从哪里看出“我”得到伯父的爱抚。(略)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 篇13

  教材简析:本课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周哗是鲁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儿。作者回忆并记叙了她对伯父的印象最深的几件小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伟大精神。

  教学要求

  1.学会“唁、浒、囫、囵、佣”5个会认字和“鲁、悼、浒、囫、囵、搞、摊”7个会写字;学握“追悼、水浒传、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词语。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各部分的内容并拟定小标题,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了解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淡“碰壁”一事和救助黄包车夫后鲁迅先生的神情的描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识字学词,读通文本。

  2.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加以概括。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体会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爱戴。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导语:我们曾经学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少年闰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

  2.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生读课题。

  3.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认识鲁迅先生。(明确: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4.介绍作者及背景。

  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哗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录,记叙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5.解题: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呢?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鲁迅先生”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得文章既具亲属怀念之情,又带有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意。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教师出示自读提纲,学生自学课文。

  ⑴认真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遇到生字新词读读记记,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来理解。

  ⑶想想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⑷试着用简短的语言给课文的每一部分加小标题。

  2.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⑴识字学词,理解词义。

  ①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教师重点指导:“唁、浒、囫、囵、悼”等的读音,“囫囵”一词的字形。

  ②理解词语。

  殡仪馆:供办理丧事的地方。

  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

  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了,比喻颠倒了事实,认错了对象。冠,读“guān”,帽子。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⑵说说文中作者同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五件事)

  第一部分主要写伯父去世了,人们在万国殡仪馆追悼鲁迅先生的情景。

  第二部分写作者与伯父谈《水浒传》和伯父送书给作者的事。

  第三部分写伯父讲“碰壁”的事。

  第四部分写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的事。

  第五部分写鲁迅先生关心她家的女佣阿三。

  ⑶按顺序逐个部分再读课文。用简短的语言给各部分加小标题。

  ①教师指导拟定小标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根据每段段意概括出最简短的话和词语作小标题;二是从每段中摘出最能表达中心的句子或词语作小标题。拟定小标题必须抓住每段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②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一、深切的怀念  二、谈《水浒传》  三、讲“碰壁”  四、救助车夫  五、关心女佣或:一、沉痛悼念  二、谈读“水浒”  三、笑谈“碰壁”  四、救助车夫  五、关心女佣

  三、沉痛悼念,深受爱戴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说说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的崇敬与爱戴。)

  2.交流: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里?

  ⑴来吊唁的人多——数量多,不同职业,不同年龄。

  ⑵送来的花圈挽联多。

  ⑶来吊唁的人悲痛——失声痛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4.过渡:当时年幼的“我”知道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的原因吗?(不知道、不完全明白。)

  出示句子:“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⑴抓住“呆呆地”“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体会“我”失去伯父时的悲痛心情。

  ⑵了解“我”对伯父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原来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参加追悼活动后,觉得伯父跟一般人不一样,而是受人民崇敬与爱戴的伯父。)

  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我”的悲痛之情。

  四、课堂小结

  1.谈话:那么,你们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受这么多人爱戴吗?

  ⑴学生自由发言。

  ⑵引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初步感知鲁迅先生的品质。

  2.教师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他得到了这么多人的爱戴。从全义内容看,这第一部分是明确地提出问题。后面各部分是以具体事例做答;从叙述顺序看,全文是“倒叙”,先写结果后写原因,明写结果暗写原因。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了解具体事件,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为什么伯父鲁迅先生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⑴学生自由发言。

  ⑵出示文章中心句(即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2.教师导言:这节课,我们结合具体的事件来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二、了解事件,体会品质

  ㈠谈《水浒传》。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2.理解句子:“哈哈!还是我的记忆好。”

  鲁迅先生对作者的爱护、教育,不乏风趣,暗含批评——不能那样囫囵吞枣地读书。

  3.讨论: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⑴“羞愧”是因为伯父年纪比“我”大,而比“我”记性好。

  ⑵“悔恨”是后悔自己读书囫圈吞枣,结果张冠李戴。

  ⑶“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是因为“我”听出了伯父的话中之意,伯父说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说自己读书比“我”认真。伯父说这话是在婉转地批评“我”的学习态度。教育“我”读什么书都不能马马虎虎的。

  4.临去时伯父为什么要送两本书给“我”?

  送书给作者,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

  5.议议: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

  对待学习认真严谨,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

  6.有感情地朗渎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㈡谈“碰壁”。

  1.默读课文部分内容。

  2.说说: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因为年幼时的“我”天真无知,错误地理解伯父所说的话的含义,在座的人为“我”天真幼稚的解满丽感到好笑。

  3.理解句子:“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⑴“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当刚黑暗的社会。

  ⑵“碰壁”指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时遇到的挫折及反动势力对鲁迅先生的迫害。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同民党反动派,他的笔是“匕首”,是“投枪”。同民党反动派非常害怕,不许鲁迅发表文章,甚至要逮捕他。

  ⑶这句话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反对统治的憎限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这是鲁迅先生受到那么多人爱戴的根本原因。

  4.议议:作者回忆这个小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

  是为了说明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抨击旧社会,和旧社会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㈢救助车夫。

  1.快速默读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2.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为什么这么冷的天,那位车夫还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⑴体会车夫伤势严重。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两只手捧着脚……地上淌了一摊血”

  “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⑵体会:车夫生活的悲惨。

  “脚上没穿鞋”光着脚是由于家里穷,连一双鞋子都买不起。

  “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是因为他要拼命挣钱来养家糊口。

  3.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什么情感?

  ⑴动作词:扶、蹲、跪、拿、夹出、洗、敷上、扎好、掏、给。

  ⑵这些动作词,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热爱。

  4.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上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呢?

  ⑴“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的憎恨的思想情绪。

  ⑵“叹了一口气”是鲁迅先生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带来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5.教师小结:作者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热情救助车夫这一件事,其中先生严肃的表情,无声的动作,显示了他内心的不平静,表现了他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的深爱与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恶。

  ㈣关心女佣。

  1.默读课文第五部分内容。

  2.说说: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学生自由回答。)

  3.通过这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体贴劳动人民,平等待人;还看出他那忘我的战斗精神。

  4.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5.体会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既是对文章开头的照应,又是全文的中心句;既是第五部分的总结,也是全文的总结。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三、总结全文,认识写法

  1.教师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作为一个长者,他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作为一个革命者,他为人民说话,为劳苦大众呐喊而四处“碰壁”;作为一个先生,他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同情劳动人民。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⑴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⑵前后照应,篇末点明中心。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捕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语句。

  2.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内容,进一步认识鲁迅先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 篇1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运用结合背景、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对鲁迅先生的评价说明文字以及学习建议。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分步揭题

  同学们,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在他逝世九周年时,他的侄女周晔带着对鲁迅先生的深深怀念写了一篇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相机板书:我的伯父

  学生读课题。

  二、紧扣课题,质疑问难

  出示以下问题:

  ⑴ 文章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

  ⑵ 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⑶ 作者为什么要写鲁迅先生? 

  三、梳理问题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请你们再次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够自己解决?

  (第一个问题较简单,学生自己能解决;第三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鲁迅先生,这与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有关系,有一定难度,需师生合作,共同解决。)

  四、小组合作,读书释疑

  默读课文,在小组里谈谈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件,体会鲁迅先生的品质。课件出示学习建议:

  1、画出重点的词和印象最深的句子,在组内交流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你所画出的句子,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品质。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

  五、集体交流,突破难点

  1、交流“谈《水浒传》”:

  引导学生抓住“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一重点句,联系上下文“我”的表现及伯父送书,再结合伯父的身份,体会到这是伯父对“我”读书时不认真的委婉的批评。从中看出伯父教育“我”讲求方式,避免直接批评让“我”难堪。从“我”当时的以后的表现看,伯父委婉的批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从伯父教育“我”认真读书这件事,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读书态度认真、教育下一代讲究方法的人。

  此处引用“阅读链接”中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灵堂里灯光不够亮。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救救孩子!’我的耳边还仿佛响着那个老人的声音。”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有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曾得到过鲁迅先生的教诲和关怀。

  2、交流“碰壁”:

  引导学生抓住“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一重点句。这个句子比较难懂,先让学生知道鼻子扁是天生的,不可能被墙壁碰扁;然后,教师讲解社会背景,启发学生自己理解:“四周黑洞洞的”指旧社会的黑暗;“把鼻子碰扁了”,暗示鲁迅受到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鲁迅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很害怕,查抄他的信件,不许他发表文章,还要逮捕他。鲁迅先生先后用了一百多个笔名,巧妙地和反动派进行斗争。“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这句话,要让学生体会鲁迅先生幽默的语言风格,体会鲁迅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3、交流“救助车夫”:

  引导学生抓住“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把伤口洗干净,“敷上药”,“扎好绷带”,“掏出一些钱”等重点词,从“救护”时的动作和“资助”两个方面体会伯父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可结合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体会。

  当谈到伯父“变得那么严肃”时,要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当时伯父在想些什么?从中体会他的爱憎分明。指导朗读时,教师要渲染当时的氛围,帮助体会感情:北风怒号,天色阴暗,车夫在痛苦地呻吟,为生计而苦苦挣扎;伯父救助车夫,态度是那么亲切。救助后,伯父态度严肃,内心激愤。让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加深对人物情感的体验。

  4、交流“关心女佣阿三”:

  引导学生抓住“一点儿也不在乎”“常常劝我多休息”,鲁迅“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六、总结全文,探究写法

  通过大家的学习、交流,你认为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师相机板书: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写出鲁迅先生的这一特点的?学生划出有关句子,自读感悟。

  教师小结:

  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言行、举止写出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谈: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他的这种高尚品质赢得了许多人的爱戴。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你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同桌互读赏析。)

  二、弄清段落之间的联系,学会加小标题

  为体现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课文安排了哪些材料?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课件出示各部分内容;指名读。)

  1、小组合作,分析问题:

  全班交流,理解问题。

  (理清课文安排的五个材料及其关系,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为总分的关系。)

  2、学习加小标题的方法:

  师:根据每部分的主要意思概括出最简短的话就是小标题,有时也可以从每段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句子或词语作小标题。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中的几个材料,能不能给每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试试看。

  3、学生练习写小标题。集体交流。

  4、教师小结:

  投影出示优秀小标题: 

  谈《水浒传》;说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师生评价。

  三、积累运用 

  1、抄写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和表情的语句。

  2、从自己抄写的语句中,选择对自己最有启发的仿写几句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生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鲁迅葬礼视频   鲁迅生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936年10月19日,是个让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日子,让我们追随历史的脚步回到那天的情景。

  播放视频

  没有人事先约好,来送葬的队伍却有6000人光景,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想问的?

  生:他们来送的是什么人,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约而同地来送别他?

  (通过观看葬礼录象,形成课堂氛围的同时,也方便学生由当时的情景自然地引出问题——他们来送别的是怎样的人,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约而同地来送别他?)

  这时,人群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身影,她叫周晔,或许我们可以从她后来的一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二.出示课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读题,从题目中读懂作者和鲁迅的关系,对文章的由来简单介绍

  三.初读课文

  1.出示阅读要求:放声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在读的同时找一找:6000多人不约而同来送别的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出示:“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得少。”

  2.那么周晔为什么要这样评价伯父呢?她是从哪几件事中感受到伯父是这样一个人的呢?浏览2至24段,找找答案。

  3.教师相继板书:谈《水浒传》

  笑谈“碰壁”

  救护车夫

  关心女佣

  (在初步了解作者和作品情况后延续之前的问题,通过初读文本,找句子和概括事件对初读进行反馈。)

  四.精读课文

  谈《水浒传》

  1.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如今,他静静地躺在殡仪馆的礼堂里,我呆呆地望着他,看到他那依旧清瘦而详和的面容我不觉想起几个月前与他谈《水浒》的情景。

  2.默读这个故事,把感受最深刻的句子划下来。

  随机出示    伯父摸了摸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3.我是什么反映?生读文中的句子。

  4.激疑:这就奇怪了,伯父明明在夸自己的记性好,我为什么会难受呢?

  生谈想法 相继指导朗读。

  5.此时,聪明的周晔怎么可能不明白伯父的意思呢?于是……

  出示  “听了伯父的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6.在那个团聚的场合,伯父为什么不当众批评我,而要这么委婉地说呢?

  生谈想法:他是为了顾全我的面子才那么说的……

  7.是啊,伯父就是这样为别人着想的人。

  出示:“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得少。”齐读

  (学生通过预习和初读,已大致能感悟这话的含义。而老师通过质疑,激发学生谈自己想法的兴趣,老师再根据回答的情况,有的放矢地通过追问,请同学朗读的形式引导其感受伯父话语背后的真正含义,有了这层认知以后,再思考:“伯父为什么不当众,直接批评我看书不认真而要这么委婉地说?”来更近一层推敲伯父的用意和感受他的为人,这样的设计学生思维水到渠成,不会显得生硬) 

  谈“碰壁”

  1.那天临走时,他还特意送了我两本书:《小约翰》和《表》。这就是我的伯父,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这不仅仅体现在对待晚辈的态度上,现在想来,更体现在那次意味深长的谈话中……

  出示对话 “大伯,您和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  ”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你不知道,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

  “可是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  “您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走路不小心?  ”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

  “哦! 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2.自由读读这段对话,等下请两位同学演一演。

  3.你们说,当时的“我”真的听懂了吗?

  学生把“我”理解的碰壁和伯父所说的碰壁含义进行区分了。

  4.老师追问:那伯父所说的碰壁究竟指什么呢?

  (由于学生课前预习时了解过鲁迅生平,对他的遭遇大致都能说,所以这个环节可以由学生自由谈谈,他们有的说到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鲁迅的文章恰恰是反映社会黑暗的,所以反动派不让他发表,有的说鲁迅作为革命者,在许多地方都公开表示支持抗日,所以遭到反动派通缉,还要暗杀他等等。同学们都是认真搜集过资料的,所以对文本中的“碰壁”就感受的尤其深刻,也就有话可说,老师可作为一名听众,有时附和或者修正他们的回答,但主体要是学生。)

  5.带着刚才的所有理解再来演绎这段对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

  6.现在你们明白了吗?在你真正明白什么是“碰壁”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鲁迅先生的呢?

  生:当时伯父为什么不把这些遭遇直接告诉我而要说成碰壁呢?

  7.这是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有一个学生回答道:“当时作者还小,伯父不希望她过早地感受到社会的黑暗。”这个答案很精彩,我请她读了伯父的回答

  8.伯父在自己的人身安全遭受着威胁着时,居然还想着要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这就是我的伯父啊!

  出示中心句 朗读

  (这个质疑的环节,这位学生的提问非常有水平,和我的预设不谋而合,我便借她之口进一步展开讨论,当有同学回答到点上时,我为了强化她的想法,特意请她示范朗读,再相继引导,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伯父的为人。再出示中心句强化感受)

  9.可伯父明知道当时社会是黑洞洞的,很容易会碰壁,那他为什么还要坚持呢?

  学生回答:“有很多普通民众在默默支持他,喜欢看他的文章,以前被蒙蔽的双眼现在都变得明亮了。”

  我追问道:“他的文章为什么深受普通民众喜欢?”

  生答 :“因为他的文章反映的是社会黑暗,反映老百姓的痛苦,是呼吁大家振作起来反抗的。”

  10.是啊,他在那样的环境下坚持斗争想到的是唤醒民众,想到的是中国革命,想到的是拯救中国,却惟独,没有想到他自己,所以周晔要这样评价她的伯父:

  出示中心句  朗读

  (通过之前对碰壁的了解,学生已经知道鲁迅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唤醒民众觉醒,反抗。而我再次运用这一点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伯父是这样的一个人。中心更加突显。这两件事分别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伯父的为人,我在设计过渡语时也有意往这方面引,使两个相对独立的环节能贯穿起来。)

  痛失伯父

  1.然而,这样的伯父已不在了,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因积劳成疾,只在这世界上停留了短短56个春秋。直到他弥留的那一刻,他心中挂念的依旧是中国革命,依旧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而我,要永远地与他分别了,想到这些,我怎能不落泪呢?

  出示:“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生读

  2.现在,我已认真地读过《水浒》,我还读了《小约翰》和《表》却再没机会与您分享一个字了,这是多大的遗憾啊!

  生读

  3.我望着您那遗体,那依旧清瘦而祥和的面容却再不能得到您丁点儿的爱抚了,我是多么的伤心啊!

  生读

  3.我的伯父已然去了,可他曾为我做过的所有事已深深地刻进我的心理。从此……

  出示小练笔

  从此,每当我看到伯父送我的《表》和《小约翰》时,我会___________,

  每当看到伯父遗像上那又扁又平的鼻子时,我也会___________________.

  (痛失伯父这段是朗读的高潮,在前面充分感受伯父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以后,学生已在无形中培养起对伯父喜爱,崇敬的情绪。突然,这样的伯父去世了,而且是过早的离开,学生内心一定会有感触,再加上老师的情感渲染,痛失伯父的情绪就得到升华,寄情与朗读,自然是声情并茂。最后的练笔则是对故事情节的回顾,再加之学生自己的感想,他们都写到了伯父教育我认真读书的良苦用心和他一生不为自己考虑,一心为国,为民的高尚品质,更有同学点到“我” 与伯父之间的情谊。话虽不长,但字字真切,可见他们已融入文本和小作者感同身受了。)

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友投稿及网络整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请反馈给我们及时更正,对文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但任何责任。
版权所有:学窍知识网 Copyright © 2011-2024 www.at31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