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社保:杭州的社保和余杭社保,余杭社保跟杭州社保一样吗
- ·下一篇社保:天津个人交社保标准,天津个人缴纳社保最低标准
在职职工工资总额包括单位社保,在职职工工资总额包括单位社保吗
1. 在职职工工资总额包括单位社保吗
主要区别如下:
1、包含的人员类别不同。
社会平均工资包含的人员为在岗职工、离岗职工等;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包含的人员为在岗职工。
2、历史沿革不同。
1997年及以前的职工工资总额包含了离岗职工生活费和在岗职工的工资,1998年以后不再包含离岗职工工资。现今统计局已经不再有职工平均工资统计项目,而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取代。
社会保险基数采取的是按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来核定的。具体的计算方法为参保人员工资高于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300%的,以300%为缴费基数;参保人工资低于当地上一年平均工资60%的,以60%为缴费基数;职工工资在300%—60%之间的,按实申报。
住房公积金的缴费基数是按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计算。月平均工资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但不得低于本市政府公布的当年最低工资标准。
扩展资料:
社保缴费申报注意事项:
1、单位从职工工资中直接代扣代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个调税等,应纳入缴费基数。
2、单位以现金或银行存款形式支付给职工个人的交通补贴、电话补贴、午餐补贴、过节费以及支付高温、高空、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岗位的津贴,应纳入缴费基数。
3、单位通过税后利润提成或分红的办法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工资,应纳入缴费基数。
4、实行底薪制的职工,根据营业额或经营业绩提成取得的收入,应纳入缴费基数。
5、实行业务承包或费用包干,单位不再报销差旅费用的职工,其承包收入中的60%应纳入缴费基数。
2. 在职职工工资总额包括单位社保吗怎么查
“应付职工薪酬”是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会计科目,它反映应由该企业直接支付给职工的薪酬,不包括间接支付给职工的薪酬(如派遣制职工)或以劳务费、佣金形式支付给职工的费用。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的统计原则是“谁发工资谁统计”,劳务派遣人员除外。无论用工单位(劳务派遣人员使用方)是否直接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人员工资均由实际用工单位填报,而劳务派遣单位(派出单位)不填报。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包括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使用方)和其他从业人员的工资总额。
应付职工薪酬和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的区别在于:
(1)科目不同:“应付职工薪酬”是会计科目的贷方发生额,是计提数;“工资总额”是借方发生额,是会计科目的实发数。
(2)包括的口径不同:“应付职工薪酬”不包括派遣制职工和以佣金形式支付给营销员的工资,而“工资总额”包括使用的劳务派遣人员和以佣金形式支付给营销员的工资。
(3)包括的内容不同:“应付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工资总额”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医疗、养老、失业、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险基费只含个人缴纳部分,不包括单位缴纳部分;不包括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中单位缴纳部分;不包括工会经费和教育经费;不包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对于“应付职工薪酬”指标,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科目“应付职工薪酬”的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填报;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应将本年上述职工薪酬包含的科目归并填报。如果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工资福利等未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中,则应从相关成本、费用科目中摘取并计入。
3. 在职职工工资总额包括单位社保吗怎么算
以单位买全社保为准,计算如下所示:
医疗保险:个人承担2%,单位承担10%;
养老保险:个人为8%,单位承担20%;
失业保险:个人为0.2%,单位承担1%;
工伤保险:个人无,单位0.5%-1.6%;
生育保险:个人无,单位0.8%;
而工伤和生育保险的费用均由单位承担。
因为各地平均人均收入不同,各省市地区承担的比例有所不同。下面按照最低工资标准举例:
养老保险:公司1680*20%=336 ,个人1680*8%=134.4;
失业保险:公司1680*1%=16.8, 个人1680*0.2%=3.36;
工伤保险:公司1680*0.25%=4.2,个人0;
生育保险:公司1680*0.8%=13.44; 个人0
医疗保险:公司2521*10%=252.1,个人2521*2%+3=53.42。
综上:社保公司交多少= 336+16.8+4.2+13.44+252.1=622.54
社保个人交多少= 134.4+3.36+53.42=191.18
根据相关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职工按照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确定缴费基数。
一般来说,工资越高、社保的缴费基数也就越高,反之亦然,但缴费基数是存在上限和下限的。
对于收入过高或过低的人群,还相应地设定了缴费基数的上下限:职工上一年月平均工资低于下限的,以下限作为缴费基数;高于上限的,以上限作为缴费基数;月平均工资在上下限之间的,则按本人实际工资收入确定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北京社保缴费基数破8000元
北京、上海、天津、山西、新疆5个省份已公布2018年社保缴费基数。北京社保缴费基数最高,达到8467元,是目前全国唯一达到8000元的地区。天津用于计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缴费基数为7073元,工伤保险、工资福利等待遇标准则按5607元计算。
根据人社部规定,用人单位缴纳社保费的基数是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职工缴费的基数是自己的工资。当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月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当地职工月均工资的300%缴费。
数据显示,北京、上海两地社保缴费基数上限均突破2万元,位居前两位。北京公布两个社保缴费基数下限,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按照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确定(即3387元),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按照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确定(即5080元)。
14省份社保缴费基数公布在望
按照人社部规定,各地执行社保缴费基数与职工平均工资增长联动机制,由各级人社部门以统计部门发布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职工平均工资,从而确定各项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上下限。因此,每年统计部门公布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后,各地社保经办机构相应按新的平均工资确定缴费基数上下限。
4. 单位缴纳社会保险的工资总额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公司交纳的社保如何计算?那么这个问题你问的主要是哪一方面呢?因为公司交纳的社保它只是交纳一部分,实际上我们个人还承担了其中的一部分。而且公司所交纳的社保,虽然说交纳的这个费用比较高,比例可能也比较高,但是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是没有直接的一个关联因素的,为什么呢?因为公司所承担的社保费用它是直接进入到统筹账户当中去,而这个统筹账户并不作为我们个人计算养老金的一个条件,所以说与我们个人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我们个人所承担的养老保险,那么我们都知道,每个月是按照8%的缴费比例来进行交费的,那么作为企业单位来讲,每个月所承担的缴费比例大概是20%,不过从今年5月份开始降低到16%,那么也是远远高于个人的一个交费标准,但是即便如此,实际上它的这个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的比例也是全额进入到统筹账户当中去,所以说与我们个人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实际上单位所承担的这个养老保险的交费,通过自身所扣费的一个比例可以计算出来,因为我们都知道自己扣百分之八,比如说你一个月扣三百块钱,那么这300块钱就是8%,可能单位所对应的大概是扣600块钱,因为百分之八三百块钱,那么16%就是600块钱,就这样的一个缴费水平,但是我们去计算单位的一个缴费标准和缴费水平对自己来说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5. 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工资总额
职工医保缴费总数是指公司和个人总缴费金额,职工社保缴费分公司和个人,公司大约承担70%,个人承担30%。
用人单位以上一年度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职工个人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为月缴费基数。
单位和职工个人月缴费基数低于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以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高于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以上部分,不计入缴费基数。
6. 上年在职职工工资总额包括社保吗
按当时的社会平均工资的20%(每个月)为缴费档次100% 也可以交60% 70% 80% 90% 或者300% 你可以这么算 社平工资(在当地社保网站查询)乘0.2%乘12 再乘档次(标准为1 其他类推)就是你当年应该交的钱 依次算出十年的钱加在一起就可以了,但是个人交社保很亏 有公司一起交才划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第二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四十四条 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
第五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