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社保查询政策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政策提取

东莞的社保高,东莞的社保高级职称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2025-01-21 09:28:38


1. 东莞的社保高级职称

  东莞条件准入类人才入户需要满足基本条件,同时需要认定为“人才”才可以直接申请入户,详细的基本条件和人才准入条件如下:

  入户基本条件

  申请条件准入的人才,须同时符合以下两项基本条件:

  1、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就业、经商的非本市户籍人员。

  2、无参加国家禁止的组织及其活动,无刑事犯罪记录。

  人才准入条件

  (一)在国(境)外学习并获得硕士以上学位,年龄未满50 周岁的人员;或在国(境)外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年龄未满 45周岁的人员。

  (二)具备国内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年龄未满50周岁的人员;或具备国内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学历,年龄未满45周岁的人员;或具备国内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大专学历,年龄未满40周岁的人员。

  (三)具备国家承认学历的非普通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在我市连续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满3年,年龄未满35周岁的人员。

  (四)省内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学制教育毕业两年内的人员。

  (五)具备高级职称,年龄未满50周岁的人员;或具备中级职称,年龄未满45周岁的人员;或具备初级职称,年龄未满40周岁的人员。本项所述人员应当同时具备中技或中等教育以上学历。

  (六)具备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年龄未满45周岁的人员;或具备技师国家职业资格,年龄未满40周岁的人员;或具备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年龄未满35周岁的人员;或具备中级工国家职业资格,在我市连续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满3年,年龄未满30周岁的人员。本项所述人员的职业资格应当与现时所 在的工作岗位相匹配,证书工种应当同时符合我市紧缺急需职 业(工种)目录。

  (七)5年内,在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奖或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广东省技术能手”“东莞市技术能手”、 东莞市“首席技师”“莞邑工匠”称号,年龄未满50周岁的人员

2. 东莞市中级职称

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人才补贴政策,东莞当然也不例外,东莞人才补贴标准介绍如下:

【1】正高级职称最高补贴30万元,分5年等额发放;

【2】副高级职称或博士(不分正副高级的高级职称人才按副高级标准补贴)最高补贴20万元,分5年等额发放;

【3】硕士以及中级职称或上年度在东莞市缴纳个人所得税不低于3万元(限定用人单位范围)的人才,最高补贴6万元,分3年等额发放;

【4】初级职称或全日制本科人才(限定用人单位范围),由各镇街(园区)自行制定,但不得低于1万元/人,市级“倍增计划”试点企业人才不得低于2万元/人,补贴一次性发放。

3. 东莞社保待遇认证

用户开通添加医保亲情账户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家庭成员的医保电子凭证的相关权益了,并且可以直接通过个人的账户查询到绑定的医保亲情账号的年度医疗费用情况,可以直接通过个人账户查询到家庭成员的医疗情费用情况。针对于家里有老年人以及小孩的用户来说还是非常便利的,毕竟老人和小孩大多都不能很好的使用医保电子凭证。

用户要添加医保亲情账号也是比较简单的,首先需要用户登录国家医保APP,选择“我的”进入个人中心页面,在“我的家庭成员”板块点击“+”来添加亲情账户;然后认证阅读《家庭成员添加告知书》,确认无误之后勾选“我已阅读并同意”,页面跳转之后填写家庭成员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关系,还需要上传个人承诺书以及户口本正反面照片;最后完成验证即可成功添加账户。

需要提醒的是,若是医保亲情账户添加的成员小于16周岁,无需进行验证即可成功添加;添加的家庭成员大于16周岁的,在上传资料完毕之后,还需要通过人脸验证或银行卡验证的方式来进行认证。亲情账户添加完毕后,参保人员可以在个人中心页“我的家庭成员”版块查看详情。需要使用时,在该页面点击成员头像,即可获得其医保电子凭证,可展码付款。点击页面上的不同成员头像,可切换多个亲情账户。也可以在“管理家庭成员”里进行成员的“解除绑定”。

4. 东莞职称补贴

有技能职称证书在手,是可以申请一些国家补贴的,住房补贴,岗位上还可以升职加薪。对你是有益无害的。

目前一二线城市都有技能职称入户,比如你在广州考个职称,是可以直接入户的,早佛山考个高级技能证书也是直接入户的,东莞珠海中山等证书呢有中级以上技能证书都是可以直接落户的。

5. 东莞市初级职称

初级职称

定义:初级职称,是指研究实习员;助教;助理工程师、技术员;助理农艺师、农业技术员;医(药、护、技)师、医(药、护、技)士;助理实验师、实验员;助理统计师、统计员;助理经济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助理编辑、见习编辑;助理翻译;助理记者;助理馆员、管理员等。

职业:程序员、网络管理员、多媒体应用制作技术员、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网页制作员、电子商务技术员、信息处理技术员初级职称这三个职称之中最容易考的,初级职称分为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只要是认真听课考试都不会不及格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最容易的就是初级职称了,也是最适合入户的一个职称考试方式。

6. 东莞市职称

东莞职称评审标准:

一、东莞职称评审-助理级:

1.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一年以上。

2.本科以上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

3.中专毕业,从事本专业三年以上。

4.高中毕业,七年以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5.具有不少于十年专业技术工作经历的初中以下学历人员,同时应具有助理工程师职称。

二、东莞职称评审-中级: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具有四年以上助理工程师职称。

2.本科以上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并具有四年以上的助理职称。

3.中专(高中)以上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并具有四年以上助理职称。

4.初中以上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担任助理工程师4年以上。

三、东莞职称评审-高级: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十年以上,五年以上担任中级职称。

2.本科以上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并具有5年以上中级职称。

3.中等职业学校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并具有5年以上中级职称。

7. 东莞入户高级职称有哪些

考取职称证书入户东莞:报考门槛较低,没有学历要求

初级职称,年龄不能超过40周岁;中级职称,年龄不能超过45周岁;高级职称,年龄不能超过50周岁。

2、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有证书工种要求,需满足东莞市紧缺急需职 业(工种)目录要求,申请人的职业资格应当与现时所 在的工作岗位相匹配。

8. 东莞职称评定

一、学历、工作要求

1、获博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在职在岗满6个月。

2、获硕士学位,取得助理工程师后,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

3、研究生班毕业或取得双学士学位,取得助理工程师后,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4、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后,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5、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后,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6、中专毕业,无法申报中级职称,需进修大专以上学历

二、学时证明

申报评审中级资格的,需提交当年的继续教育学时证明,并提交《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其中,公需科目30学时,专业科目42学时,选修科目18学时。

(佛山不对口专业需要加多200个专业培训课时,政策如有变动,以最新政策要准)

三、工作业绩

提交任职以来的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成果材料,即作品、成果、奖励、业绩的证书、证明,或作为主要专业技术贡献者完成的项目,获得社会、学术技术团体或专业主管部门较高评价和肯定的鉴定证书、文字评述材料等。

四、相关证明

能够证明所在单位工作的材料:社保(半年以上,)、工作证明、劳动合同等。没有社保需要提供在职在岗证明,如个人档案有在工作在所地的,找主管部门(档案部门)开在职在岗证明,单位盖章。

注意(深圳地区部分专业是考评结合政策,先考后评,考试专业请咨询空格职称)

五、专业论文和专业技术工作报告

在刊号为CN、ISSN的专业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还要一篇专业技术报告(佛山、东莞、湛江地区需要两篇论文,轻工工程系列,电子技术也需要2篇)注:部分专业评委会有要求2篇论文的话,按照该评委会要求。

六、颁发机构

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申报与评审时间

(一)全省各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受理申报材料时间原则上为8月至10月,具体时间由各职称评审委员会确定。

(二)各级职称评审委员会10月份开始评审,原则上12月31日前完成。

(三)高校和自主评审单位的职称评审工作按照经备案的时间安排推进。

(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按照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部署开展,工作通知另行下发。

9. 东莞社保级别

户口是不分等级,只是有些人是城镇户口,农村户口,市区户口,省份户口而已

10. 东莞高级职称补贴

1.人事档案在我市;

  2.2017年1月1日后引进我市(引进时间以首个我市用人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起始时间为准);

  3.与我市用人单位(党政机关、财政全额供养事业单位除外)签订3年或以上劳动合同,在该单位工作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满1年;其中,具有本科学历,或具有初级或中级职称,或上年度在我市缴纳个人所得税不低于3万元的人才,仅限在《2020年东莞市新时代引进创新人才综合补贴限定用人单位范围名单》工作的人才。

11. 东莞的社保高级职称退休人员待遇规定

病退人员的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上年省市职工平均工资*20%+95年底前推算存储额本息/120+调节金)*(1-提前年限*2%)

  正常退休的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全国是一样的,但病退各省、市、区有一定区别,要到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咨询,以当地政策为准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友投稿及网络整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请反馈给我们及时更正,对文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但任何责任。
版权所有:学窍知识网 Copyright © 2011-2025 www.at31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