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技巧excel技巧excel表格单元

老版本excel如何求和,电子表格2003版本的excel如何求和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2024-04-22 09:54:03


1. 2003版本的excel如何求和

单条件求和是 SUMIF、单条件计数是 COUNTIF、单条件平均是 SUMIF/COUNTIF,这个只要用 EXCEL 函多条件: 如果是offcie 2003版,那只能用那个蜗牛数组函数来解决 2010版: 点击栏(在选项卡和列标之间)左边的 fx 如果是在2003版,在类别中选择“ 统计 ”,就可以先找到 COUNTIF 这个函数: 用同样的方法


2. excel2013求和

可以用分类汇总功能

EXCEL2013还有个合并计算功能得到的结果更为简洁。

如果用公式的话, 在 C1格写入公式=sumif(a:a,a1,b:b) 然后向下粘贴

不过只这样并不会筛选掉重复的格子。

如果想相对自动一点,添加新数据后也可以直接出结果,建议 在新的区域或新工作表里用公式引用后计算可以呈现的更为清楚。

比如在 D列 先填入你给出的 A1所包含的种类,在E列用公式-=sumif(a:a,d1,b:b)计算每类的合计。

如果不想手动填种类,或者担心有遗漏,那就需要再对A列的种类进行筛选。

附件中的 辅助列 (D列到H列)和 J K两列可以分别在其他的工作表里,这样会不显得那么乱。当然引用的位置要做相应的改变。


3. 2003版本excel如何求总和

用数据透视表,或者分类汇总都可以实现。具体如下:点击 插入 ----数据透视表,按提示操作,拖拉数据就出来了,这个实现的是同一人名下的数据的求和,也可以不是求和,是计数、平均数等等,方法类似


4. 2003版excel怎么求和

这是因为在Excel中,求和函数以及所有的计算性函数,所计算的对象必须为数值型数据,在实际计算中,出现无法求和的情况是需要进行排查。

1、本次演示使用的软件为Excel电子表格,软件版本为Microsoft office家庭和学生版2016。

2、首先打开Excel电子表格,为了便于演示在Excel表格中,为什么有时无法使用求和计算公式,我们输入部分非数值型数据进行计算,可以看到此时是无法进行求和的

3、此时我们重新输入数值型数据,并对数值型数据进行求和计算,可以使用公式或者函数。

4、输入公式后可以看到在b3单元格中,我们已经得到了正确的求和结果。


5. excel2007版本怎么求和

打开Excel,左键选择需要求和的数据。右键选择自动求和。若出现空值,可直接把内容替换为0,重复即可。

也就是说,点击“计数项”单元格,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值字段设置”,然后选择“求和”,确定,就可以了



拓展资料:Microsoft Excel是Microsoft为使用Windows和Apple Macintosh操作系统的电脑编写的一款电子表格软件。直观的界面、出色的计算功能和图表工具,再加上成功的市场营销,使Excel成为最流行的个人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在1993年,作为Microsoft Office的组件发布了5.0版之后,Excel就开始成为所适用操作平台上的电子制表软件的霸主。Microsoft Office是一套由微软公司开发的办公软件套装,它可以在Microsoft Windows、Windows Phone、Mac系列、iOS和Android等系统上运行。与其他办公室应用程序一样,它包括联合的服务器和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从2007版的Office被称为“Office System”而不叫“Office Suite”,反映出它们包括服务器的事实。


6. 2003excel表格求和怎么操作

一、分类汇总法 首先选中A1:E7全部单元格,点击菜单命令“数据→排序”,打开“排序”对话框。设置“主要关键字”和“次要关键字”分别为“部门”、“组别”。确定后可将表格按部门及组别进行排序。 然后将鼠标定位于数据区任一位置,点击菜单命令“数据→分类汇总”,打开“分类汇总”对话框。在“分类字段”下拉列表中选择“部门”,“汇总方式”下拉列表中选择“求和”,然后在“选定汇总项”的下拉列表中选中“A产品”、“B产品”、“C产品”复选项,并选中下方的“汇总结果显示在数据下方” 复选项,确定后,可以看到,东北区和华北区的三种产品的销售业绩均列在了各区数据的下方。 再点击菜单命令“数据→分类汇总”,在打开的“分类汇总”对话框中,设置“分类字段”为“组别”,其它设置仍所示。注意一定不能勾选“替换当前分类汇总”复选项。确定后,就可以在区汇总的结果下方得到按组别汇总的结果了。 二、输入公式法 上面的方法固然简单,但需要事先排序,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能进行排序的操作的话,那么我们还可以利用Excel函数和公式直接进行多条件求和。 比如我们要对东北区A产品的销售业绩求和。那么可以点击C8单元格,输入如下公式: =SUMIF($A$2:$A$7,"=东北区",C$2:C$7) 。回车后,即可得到汇总数据。 选中C8单元格后,拖动其填充句柄向右复制公式至E8单元格,可以直接得到B产品和C产品的汇总数据。 而如果把上面公式中的“东北区”替换为“华北区”,那么就可以得到华北区各汇总数据了。 如果要统计“东北区”中“辽宁”的A产品业绩汇总,那么可以在C10单元格中输入如下公式: =SUM(IF($A$2:$A$7="东北区",IF($B$2:$B$7="辽宁",Sheet1!C$2:C$7))) 。然后按下 “Ctrl+Shift+Enter ”键,则可看到公式最外层加了一对大括号(不可手工输入此括号),同时,我们所需要的东北区辽宁组的A产品业绩和也在当前单元格得到了 拖动C10单元格的填充句柄向右复制公式至E10单元格,可以得到其它产品的业绩和。 把公式中的“东北区”、“辽宁”换成其它部门或组别,就可以得到相应的业绩和了。 三、分析工具法 在EXCEL中还可以使用“多条件求和向导”来方便地完成此项任务。不过,默认情况下EXCEL并没有安装此项功能。我们得点击菜单命令“工具 →加载宏”,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多条件求和向导”复选项,准备好 Office 2003 的安装光盘,按提示进行操作,很快就可以安装完成。完成后在“工具”菜单中会新增添“向导→条件求和”命令。 先选取原始表格中A1:E7全部单元格,点击“向导→条件求和”命令,会弹出条件求和的向导对话框,在第一步中已经会自动添加了需要求和计算的区域 点击“下一步”,在此步骤中添加求和的条件和求和的对象。在“求和列”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求和的数据所在列,而在“条件列”中指定要求和数据应满足的条件。设置好后,点击“添加条件”将其添加到条件列表中。条件列可多次设置,以满足多条件求和。 点击“下一步”后设置好结果的显示方式,然后在第四步中按提示指定存放结果的单元格位置,点击“完成”就可以得到结果了。 如果要对多列数据按同一条件进行求和,那么需要重复上述操作。


7. Excel2010求和

操作步骤是:

1、打开Excel工作表;

2、由已知条件可知,在一个工作簿下,有多个工作表,工作表的结构都相同,但数据顺序不同,希望多个表格合并生成一个汇总表;

3、在“汇总表”中,点击“数据”选项下的“合并计算”;

4、根据数据合并的规则,选择“求和”,并将牵涉取合并的数据区域通过“引用位置”逐个添加进去,标签位置根据实际需要,勾选“首行”“最左列”;

5、按“确定”后,“汇总表”生成了合并计算的结果。


8. 新版excel求和

手机wps时间求和方法:手机打开WPS Office,进入页面,点击要使用的excel表格。

进入表格后,点击左上角的【编辑】,

点击要求和的单元格,出现绿色的方块,拖到绿色方块到其他单元格,完成后。

点击下方工具栏左下角的工具图标。

出现下拉窗口,往右滑动,点击工具栏的【数据】,再点击【自动求和】。

出现窗口页面,点击【求和】。就可以了。


9. 2003excel函数公式求和

1.先按“=”,再按要加的单元格,再按“+”,再按要加的单元格,以此类推,最后按回车键。 例如:=A2+B2enter 可求A2、B2的和; 2.按下快捷栏内的自动求和Σ后,会产生“=SUM(D23,E23,F23)”,将其自动产生的单元格删除,括号不要删。把光标放在括号内。然后,按着ctrl键不动,用鼠标点击你要算的单元格产生“=SUM(D23,E23,F23)”这种形式即可求“D23,E23,F23”单元格的和,(如果是相邻的单元格,可用鼠标直接从上面单元格拖到下面的单元格后会产生=SUM(D20:D25)的形式)最后按回车键,结束。 你可以试试。


10. 2003版本的excel表格求和

估计是求的和数值是带有小数的,而单元格却显示不完整,如A1的内容是 数字 10.23,如果设定A1的格式只显示1位或是0位小数,那么显示为10,实际上求是是10.23,这样就会造成差异了。


11. 2003版的excel表格如何求和

1、打开需要进行数据统计的电子表格文档。并点击存放统计结果的单元格。

2、点击自动求和按钮旁边的倒三角形按钮,并点击计数。

3、点击E2单元格并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到E8单元格。或点击E2单元格,并按住shift键点击E8单元格。

4、点击编辑栏中的输入按钮,就是那个小钩。或直接敲回车键 。

5、统计结果就出现在了你开始点选的单元格中了。

6、然后在任意工作区范围内点击一下鼠标,操作完成。


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友投稿及网络整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请反馈给我们及时更正,对文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但任何责任。
版权所有:学窍知识网 Copyright © 2011-2024 www.at31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