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社保查询政策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技巧excel技巧excel筛选

excel函数法教程,电子表格excel常用函数教程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2025-01-19 10:46:28


1. excel常用函数教程

Excel中COUNTIFS函数的使用方法及实例如下:

把7天的进店人数还有各车型的咨询人数做成表格:

通过today函数来自动求出近7天的日期,再祭出countifs函数这个刹手锏就可以了,明细数据放在“进店登记明细表”里

1、在汇总表B1单元格输入“=TODAY()”,求得系统当天日期

2、A3单元输入“=B1-6”,B3单元格“=A3+1”,鼠标称到B3单元格右下角变为实心十字架时,按住鼠标左键并拉动填充到G3单元,从而求得近7天的日期。

3、A4单元输入公式“=COUNTIFS(进店登记明细表!$A:$A,">="&汇总表!A3,进店登记明细表!$A:$A,"<"&汇总表!A3+1)”,同样拉动鼠标填充

4、选择A4到G4单元格,插入迷你图,用图表使数据更直观。

5、A7到A14单元输入各车型名称,B7单元格输入公式“=COUNTIFS(进店登记明细表!D:D,A7,进店登记明细表!A:A,">="&$A$3,进店登记明细表!A:A,"<"&$G$3+1)”,同样填充公式,求得各车系近7天咨询台次。

6、选择B7至B14单元格,“开始”-“条件格式”-“数据条”,增加条件格式,使数据更直观。

就完成啦!

2. Excel函数使用大全

工具/原料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

方法/步骤

1、COUNT函数:统计单元格包含数值数据的单元格个数。公式:

COUNT(value1,value2,value3,.....)注意项:统计的是数值,如果是文本字符,则不会统计进去。实例:统计以下B3:B11,C3:C11中包含有数值的单元格个数。

2、COUNTA函数:统计列表中所有非空值单元格的数量。公式:COUNTA(number1,number2,...)注意项:单元格不管是数字,还是文本,只要非空值,都将被统计。实例:统计以下B3:B11,C3:C11中的非空值单元格。

3、COUNTBLANK函数:统计列表中所有为空白单元格的数量。公式:COUNTBLANK(range),range:统计的区域,可以为数组。注意:range可为某列,也可为某行,可以为数组区域。但若是0值,将不会被统计进去。实例:统计以下B3:B11,C3:C11中的所有空白单元格。

4、COUNTIF函数:统计满足特定条件的单元格个数。公式:COUNTIF(range,criteria),range:统计的区域,criteria:满足的条件。实例:统计以下语文大于等于90的人数、文小于90的人数。

5、COUNTIFS函数:本函数是COUNTIF的扩展,用法与COUNTIF类似,但COUNTIF的条件只有一个,而COUNTIFS可以实现二个及以上的条件,用途更加广泛。公式:COUNTIFS(range1, criteria1,range2, criteria2…)实例:统计下表中“语文和数学都大于等于90的人数”、“语文和数学都小于90的人数”。

3. excel函数使用大全

excel表格函数共分11大类,分别是数据库函数、日期与时间函数、工程函数、财务函数、信息函数、逻辑函数、查询和引用函数、数学和三角函数、统计函数、文本函数以及用户自定义函数。

Microsoft Excel是Microsoft为使用Windows和Apple Macintosh操作系统的电脑编写的一款电子表格软件。 可以在Microsoft Windows、Windows Phone、Mac系列、iOS和Android等系统上运行。

与其他办公室应用程序一样,包括联合的服务器和基于互联网的服务。

4. excel函数入门教程

在EXCEL中引用并执行Function定义的函数:alt+F11打开VBE,插入—模块然后把自己定义的函数放到新插入的模块中在excel中使用即可。使用方法和EXCEL内置函数一样。Function,表示子例程的一般性名词。在某些编程语言中,它指带返回值的子例程或语句。在一些编程语言中起着关键字的作用。简介在数学领域,函数是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使一个集合里的每一个元素对应到另一个(可能相同的)集合里的唯一元素。----A variable so related to another that for each value assumed by one there is a value determined for the other.自变量,函数一个与他量有关联的变量,这一量中的任何一值都能在他量中找到对应的固定值。----A rule of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wo sets such that there is a unique element in the second set assigned to each element in the first set.函数两组元素一一对应的规则,第一组中的每个元素在第二组中只有唯一的对应量。函数的概念对于数学和数量学的每一个分支来说都是最基础的。~‖函数的定义:设x和y是两个变量,D是实数集的某个子集,若对于D中的每个值x,变量y按照一定的法则有一个确定的值y与之对应,称变量y为变量x的函数,记作 y=f(x).数集D称为函数的定义域,由函数对应法则或实际问题的要求来确定。相应的函数值的全体称为函数的值域,对应法则和定义域是函数的两个要素。functions数学中的一种对应关系,是从非空集合A到实数集B的对应。简单地说,甲随着乙变,甲就是乙的函数。精确地说,设X是一个非空集合,Y是非空数集,f是个对应法则, 若对X中的每个x,按对应法则f,使Y中存在唯一的一个元素y与之对应 ,就称对应法则f是X上的一个函数,记作y=f(x),称X为函数f(x)的定义域,集合{y|y=f(x),x∈X}为其值域(值域是Y的子集),x叫做自变量,y叫做因变量,习惯上也说y是x的函数。若先定义映射的概念,可以简单定义函数为:定义在非空数集之间的映射称为函数。例1:y=sinx X=[0,2π],Y=[-1,1] ,它给出了一个函数关系。当然 ,把Y改为Y1=(a,b) ,a<b为任意实数,仍然是一个函数关系。其深度y与一岸边点 O到测量点的距离 x 之间的对应关系呈曲线,这代表一个函数,定义域为[0,b]。以上3例展示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公式法, 表格法和图 像法。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为一得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复合函数有3个变量,y是u的函数,y=ψ(u),u是x的函数,u=f(x),往往能形成链:y通过中间变量u构成了x的函数:x→u→y,这要看定义域:设ψ的定义域为U。f的值域为U,当U*íU时,称f与ψ 构成一个复合函数, 例如 y=lgsinx,x∈(0,π)。此时sinx>0 ,lgsinx有意义。但如若规定x∈(-π,0),此时sinx<0 ,lgsinx无意义,就成不了复合函数。

5. Excel函数教程

1、先用鼠标点击选择要输入公式的单元格。

2、选择单元格后,就可以输入公式了,可以在单元格中直接输入,也可以点击excel上方的编辑栏,在编辑栏中输入公式。输入后在单元格和编辑栏中都会显示公式内容。个人感觉在编辑栏中输入公式比较方便。

3、首先需要输入一个等号,相当于告诉Excel程序这是一个公式的开始。

4、再输入公式的其他内容,如本例中输入“=1+2”,输入后在单元格和编辑栏中都会显示公式内容。

5、公式输入完后,点击编辑栏左侧的对号按钮,或者按回车(Enter)键,都可以结束输入,excel会自动根据公式内容进行计算。

6、按对号按钮或者回车键后,单元格中就会显示公式的计算结果。而编辑栏中会显示公式的内容。

7、excel的公式中可以对单元格进行引用,这样就是计算引用的单元格中的内容。可以直接输入单元格名称进行引用。如“=B2+C2”。但最方便的是输入等号后,移动鼠标,点击要引用的单元格,如点击B2单元格,这样,在等号后就自动添加了B2,再输入运算符后,点击其他单元格。这样可以方便快速的对其他单元格进行计算。

8、按对号按钮或者回车键后,如果输入的公式中有错误,excel会弹出一个对话框,提示公式错误和修改建议。如果接受修改建议,点击“确定”即可,否则需关闭对话框,手动修改公式。

6. excel常用函数使用方法

一、求和函数

1、将鼠标放在求和的单元格,点击excel表格上的fx插入函数,选择求和的函数SUM,点击确定。

2、点击确定后会弹出对话框,按住Shift或者Ctrl选择需要求和的数值(或手动输入),再点击确定即可

3、如果整行单元格都要进行求和,可以将光标放到单元格右下角按住Ctrl和鼠标左键往后拖即可

二、求平均数

求平均数是AVERAGE函数,操作步骤和上边求和相同,就是选择函数的时候选择AVERAGE即可。

7. excel函数使用教程

if函数的参数构成

If函数:逻辑判断函数

logical_test:条件表达式的结果,结果只有两种,对和错

value_if_true:当条件表达式为正确时候返回的值

value_if_false:当条件表达式为错误时候返回的值

2.vlookup函数

VLOOKUP函数是Excel中的一个纵向查找函数,他可以用来进行数据核对,多个表格之间的数据进行快速引用,动态表格的制作等它主要包括四个参数

lookup_value:要查找的值数值、引用或文本字符串

table_array:要查找的区域数据表区域

col_index_num:返回数据在查找区域的第几列数正整数

range_lookup:近似匹配/精确匹配TRUE/FALSE(或不填)

3.sumproduct函数

sumproduct函数:返回相应的数组或区域乘积的和

参数Array1,array2,array3, …….最多255个Array

Array:代表数组或者单元格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sumproduct函数,参数中的元素数必须相等,比如第一个区域选择了6个单元格,第二个区域也必须选择6个单元格,否则会返回错误值

4.Sumif函数

sumif:条件求和函数

第一个参数:Range:条件区域,用于条件判断的单元格区域。

第二个参数:Criteria:求和条件,由数字、逻辑表达式等组成的判定条件。

第三个参数:Sum_range :实际求和区域,需要求和的单元格、区域或引用。

5.Sumifs函数

sumifs:多条件求和函数

Sumifs的参数

sum_range:实际求和区域,需要求和的单元格、区域或引用

criteria_range1:第一个条件区域,用于条件判断的单元格区域

criteria1第一个条件

criteria_range2:第二个条件区域,用于条件判断的单元格区域

8. excel常用函数讲解

公式的顺口溜是:重复内容首次出现时提示重复=IF(COUNTIF(A2:A99,A2)>1,"重复","")。

根据出生年月计算年龄=DATEDIF(A2,TODAY(),"y")。

根据身份证号码提取出生年月=--TEXT(MID(A2,7,8),"0-00-00")。

根据身份证号码提取性别=IF(MOD(MID(A2,15,3),2),"男","女")。

9. excel函数及使用方法

1、先用鼠标点击选择要输入公式的单元格。

2、选择单元格后,就可以输入公式了,可以在单元格中直接输入,也可以点击excel上方的编辑栏,在编辑栏中输入公式。输入后在单元格和编辑栏中都会显示公式内容。个人感觉在编辑栏中输入公式比较方便。

3、首先需要输入一个等号,相当于告诉Excel程序这是一个公式的开始。

4、再输入公式的其他内容,如本例中输入“=1+2”,输入后在单元格和编辑栏中都会显示公式内容。

5、公式输入完后,点击编辑栏左侧的对号按钮,或者按回车(Enter)键,都可以结束输入,excel会自动根据公式内容进行计算。

6、按对号按钮或者回车键后,单元格中就会显示公式的计算结果。而编辑栏中会显示公式的内容。

10. excel函数使用技巧大全

、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

公式:C2

=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三、统计公式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公式:B2

=COUNTIF(Sheet15!A:A,A2)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公式:C2

=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四、求和公式

1、隔列求和

公式:H3

=SUMIF($A$2:$G$2,H$2,A3:G3)

=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

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2、单条件求和

公式:F2

=SUMIF(A:A,E2,C:C)

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3、单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4、多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C11

=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5、多表相同位置求和

公式:b2

=SUM(Sheet1:Sheet19!B2)

说明:在表中间删除或添加表后,公式结果会自动更新。

6、按日期和产品求和

公式:F2

=SUMPRODUCT((MONTH($A$2:$A$25)=F$1)*($B$2:$B$25=$E2)*$C$2:$C$25)

说明:SUMPRODUCT可以完成多条件求和

五、查找与引用公式

1、单条件查找公式

公式1:C11

=VLOOKUP(B11,B3:F7,4,FALSE)

说明:查找是VLOOKUP最擅长的,基本用法

2、双向查找公式

公式:

=INDEX(C3:H7,MATCH(B10,B3:B7,0),MATCH(C10,C2:H2,0))

说明:利用MATCH函数查找位置,用INDEX函数取值

3、查找最后一条符合条件的记录。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0/(条件)可以把不符合条件的变成错误值,而lookup可以忽略错误值

4、多条件查找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公式原理同上一个公式

5、指定区域最后一个非空值查找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略

6、按数字区域间取对应的值

公式:详见下图

公式说明:VLOOKUP和LOOKUP函数都可以按区间取值,一定要注意,销售量列的数字一定要升序排列。

六、字符串处理公式

1、多单元格字符串合并

公式:c2

=PHONETIC(A2:A7)

说明:Phonetic函数只能对字符型内容合并,数字不可以。

2、截取除后3位之外的部分

公式:

=LEFT(D1,LEN(D1)-3)

说明:LEN计算出总长度,LEFT从左边截总长度-3个

3、截取-前的部分

公式:B2

=Left(A1,FIND("-",A1)-1)

说明:用FIND函数查找位置,用LEFT截取。

4、截取字符串中任一段的公式

公式:B1

=TRIM(MID(SUBSTITUTE($A1," ",REPT(" ",20)),20,20))

说明:公式是利用强插N个空字符的方式进行截取

5、字符串查找

公式:B2

=IF(COUNT(FIND("河南",A2))=0,"否","是")

说明: FIND查找成功,返回字符的位置,否则返回错误值,而COUNT可以统计出数字的个数,这里可以用来判断查找是否成功。

6、字符串查找一对多

公式:B2

=IF(COUNT(FIND({"辽宁","黑龙江","吉林"},A2))=0,"其他","东北")

说明:设置FIND第一个参数为常量数组,用COUNT函数统计FIND查找结果

七、日期计算公式

1、两日期相隔的年、月、天数计算

A1是开始日期(2011-12-1),B1是结束日期(2013-6-10)。计算:

相隔多少天?=datedif(A1,B1,"d") 结果:557

相隔多少月? =datedif(A1,B1,"m") 结果:18

相隔多少年? =datedif(A1,B1,"Y") 结果:1

不考虑年相隔多少月?=datedif(A1,B1,"Ym") 结果:6

不考虑年相隔多少天?=datedif(A1,B1,"YD") 结果:192

不考虑年月相隔多少天?=datedif(A1,B1,"MD") 结果:9

datedif函数第3个参数说明:

"Y" 时间段中的整年数。

"M" 时间段中的整月数。

"D" 时间段中的天数。

"MD" 天数的差。忽略日期中的月和年。

"YM" 月数的差。忽略日期中的日和年。

"YD" 天数的差。忽略日期中的年。

2、扣除周末天数的工作日天数

公式:C2

=NETWORKDAYS.INTL(IF(B2<DATE(2015,1,1),DATE(2015,1,1),B2),DATE(2015,1,31),11)

说明:返回两个日期之间的所有工作日数,使用参数指示哪些天是周末,以及有多少天是周末。周末和任何指定为假期的日期不被视为工作日

11. excel常用函数及使用方法

excel函数公式使用教程大全:

1、要使用函数,我们可以直接在公式栏上输入等号(= ),然后输入计算的公式。

2、输入完成后,点击回车键来确认公式,在单元格里,我们就可以得到计算后的结果了。

3、当然比较简单的公式可以用上面的直接输入的方法,如果是比较复杂的函数公式,我们可以用插入的方法来添加。选中一个单元格后,点击工具栏上的‘插入’--->‘函数’。

4、在弹出的公式生成器里,我们可以输入字母来搜索公式。

5、双击搜索出来的公式,在窗口下方就会显示出公式需要的参数了。

6、在公式参数的输入框里,我们选中后,可以直接输入参数的内容,也可以在Excel里点击选中单元格。

7、同样的方法,可以输入第二个参数。

8、一样的是按回车键确认公式输入。就可以得到计算后的结果了。

9、如果我们对某个函数,公式不太会用,可以点击选中这个函数后,点击下方的帮助信息,就会弹出详细的说明的了。

教育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友投稿及网络整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请反馈给我们及时更正,对文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但任何责任。
版权所有:学窍知识网 Copyright © 2011-2025 www.at31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